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組

蝸牛的幾則有趣習性和爬行速度

向來一直被農民視為有害動物的蝸牛(露螺),近幾年竟然為農民競相撿拾,成為身價百倍的寶貝”甚至有人以飼養蝸牛為業,有計劃的養殖出售賺錢。像這樣花心智,費金錢辛苦飼養的蝸牛如果被牠逃跑了,豈不叫人心疼!那麼該怎樣來防止牠們的逃走呢?因此,在老師的輔導下,我們養起蝸牛,觀察蝸牛,看牠們的習性(有關爬行方面)和爬打速度以防止蝸牛的逃走。

別吹牛,吹泡泡吧!環保泡泡機之研究

構想利用身邊可以回收的資源,設計一台可以製造歡笑,帶給周圍朋友幸福的「歡樂環保泡泡機」,經過同學們鍥而不捨的觀察討論,從泡泡水配方的研發、泡泡機結構的設計、吹出泡泡所需風力的探討、設計自動供給泡泡水裝置,到全自動感應式泡泡機的誕生,終於成功研發出泡泡機完整系統。由實驗探討發現,可掌握下列幾個原則:一、泡泡水最佳配方:RO水:洗碗精:甘油= 16:4:3。二、吹泡泡的風速大約3.5m/s 到 7m/s 較為適合。三、泡泡圈的轉速要慢,且轉的方向與風扇的轉向相反較佳。四、發泡圈的設計需要能夠多吸附些泡泡水,如增加溝槽或吸水材質等。

讓水均衡一下:定時定量自動灑水器

我們首先從滴水引泉中了解什麼是虹吸現象,探討虹吸現象的操縱、變因;從實驗中觀察水管設置的高低、水流的時間、壓力等各項變因對虹吸現象影響。以及〝不可貪心的魔術杯〞的實驗中,探討倒入杯中的水,如何流出和影響的變因,發現流出水量與彎管在液面下的深度有關,因此可以控制每次流出的水量。我們經由腦力激盪式的討論,又發現它的應用價值,於是我們藉由滴管孔徑大小控制時間間隔,不可貪心魔術杯的彎管控制流量,利用保特瓶設計出第一代的簡易定時定量澆水器。再由實驗記錄和學習單所獲得的經驗,經討論後又設計了更省水、更便利的自動澆水器;結合馬桶、定時開關和抽水馬達等設備,完成第二代的每日定時定量自動澆水器,可應用於定時定量自動捕給冷卻用水或澆花用水,可以簡易完成一週定時定量澆水的工作,若有多餘的水,仍可循環再度使用;特別在種子發芽、小樹苗的培育階段、或冷卻車胎或機械車床等之補給用水。讓澆水工作也能自動化的均衡一下,讓幼苗吸收最適當的水分,長得更健康。

網「螺」高手-紅扁蜷生活習性之探討

利用川燙地瓜葉可以誘捕螺類,這種自然捉螺方法讓我們感到新奇,於是進行這一次科學研究。首先,透過實際觀察、閱讀資料和請教專家,才確認我們所研究的螺類是「紅扁蜷」。然後,從飼養觀察過程不斷發現問題,並進行實驗來印證我們的猜測。經過研究後,我們更加了解紅扁蜷的生活習性:紅扁蜷屬於腹足綱-有肺亞綱-基眼目,避光性喜歡在陰暗處活動、覓食;紅扁蜷在15℃以下的水溫活動力不佳,在20℃到30℃的水溫中活動力明顯較好;加入珊瑚礁石可以幫助紅扁蜷生長,但珊瑚礁石與紅扁蜷的聚集現象無關;紅扁蜷是腐食性動物,經川燙過的菜葉或切片在水中會加速腐爛,因此可以有效誘捕紅扁蜷。比較不同菜葉的誘捕效果,其中以油菜葉的效果最好。

從一子棋體驗數列之律動

從 8? ×? 6? 格棋盤的一子棋遊戲開始引起我們的研究興趣,進而得出一子棋是一個不公平的遊戲,而且先下者較佔優勢,但我們也解出了所有 M? ×? N 格一子棋棋盤後下者必勝的座標數列;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藉由將一子棋變形成蜂窩型棋盤時,察覺到其路徑數個數將呈費氏數增加。而一子棋遊戲規則像中國古老遊戲 ”拈 ”,所以我們發明出拈子棋,因破除了棋子走法的方位限制,也找出了後下者必勝數列而非座標數列。我們仍不滿足這樣的結果,我們知道棋手所下步數的限制會影響後下者必勝數列的生成,所以經過一連串的嘗試,我們最後把倍數的想法融入了一子棋的遊戲規則中,發明了(M,N)型棋,也找到了令人讚嘆美麗且規律生成的後下者必勝數列-泛費氏數列。

神奇的滲透現象

滲透作用對於生命的生存,非常重要。植物所需的水分,部分由滲透作用獲得;而動物則是藉由滲透作用調節體內液體和細胞間的水分;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利用滲透作用將食物中多餘的水分瀝出,避免食物腐敗,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當滲透作用進行時,溶液中的部分物質可以通過一層膜而到達膜的另一邊,意即這層膜是半透性的,又稱為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種薄膜,對於不同物質的通過具有選擇性。例如動物的膀胱膜、細蛋膜等。在半透膜二邊的溶液若有濃度差,水分子會自溶液濃度低區往濃度高區流動,即構成滲透作用。本研究利用蛋膜形成的天然半透膜,觀察滲透現象,並探討哪些因素為影響滲透現象的變因,藉以充分瞭解滲透現象。

表面的秘密

所有的物質都跟人們一樣喜歡最安穩舒適的休息,表面張力正是水溶液中扮演使水安穩的角色,它的存在能使水面平靜盡可能不被影響。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很多,包含溫度、溶液酸鹼性、瓶子的口徑大小、添加不同物質的水溶液都是影響表面張力的原因,意味著會間接影響到整杯水溶液的平靜,故到底各個情況對表面張力的影響為何,將是我們致力想了解的目標。

透明冰

冰塊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冰塊大部份中間都有一團白色物質或看起來霧霧的,我們想藉由實驗和觀察,探索冰塊中間白色部份的成因,進而探討利用家裏的簡單器具製作透明冰的可行性。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溶解於水中的礦物質、雜質與空氣,會影嚮水凝固成冰後的透明度,水中的礦物質與空氣愈多,所凝固成的冰塊透明度愈差。在製作透明冰時,我們發現水中的空氣是影響冰塊透明度的因素中最難控制的一項,由於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所以冰塊在凝固時會從上緣開始凝固,這樣很容易造成空氣被困在水中,等最後大部份的水都凝固後,空氣就被擠壓在冰塊的中間造成白色的部份,想要製作出透明冰,就必頇突破這方面的限制。

一聲未平,一聲又「響」

本研究是從五年級下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的有關「聲音」的單元出發,從聲音的要素中,找出影響同學為什麼聽不清楚老師在新落成活動中心裡的說話內容,發現原來是「殘響」惹的禍!透過分貝計的響度測量讓我們了解活動中心在裝設隔音板後,殘響時間降低了,而且我們的確覺得聲音聽起來更清晰。最後,透過各種嘗試,我們利用氣球皮、雷射光筆、太陽能板等材料,終於研發出一組能更精確、省時、省力測量出殘響時間的「殘響時間測量儀」。我們利用一整年的假日、放學後、晚上等時間完成有關「殘響」的研究,發現原來聲音是這麼的奧妙、有趣,我們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得。

環保寵物~祈禱蟲螳螂篇

從螳螂對農業的貢獻看來,它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環保昆蟲」。為了解決飼養箱不夠的問題,我們利用回收物自製環保飼養箱,箱體應設計:通風口、可供螳螂攀爬的物件、置入食物及清理廢棄物的開口。我們設計出來的飼養箱具有省錢、容易觀察螳螂行為、攜帶及管理方便等優點。 運用螳螂除菜蟲的效果不差,母的寬腹螳螂一天最多吃17隻菜蟲;母的枯葉大刀每天食量也很驚人,最高紀錄當天吃完7隻紋白蝶後又繼續吃了5隻紅姬緣椿象。因此飼養螳螂當寵物,可以做為校園及社區生物防治的活教材。 文獻記載螳螂是肉食性只吃活的東西,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在活體缺乏的狀況下,利用餵養的方式,螳螂也吃泡軟的狗飼料,甚至質地較軟的水果牠也吃,短暫解決活餌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