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組

誰殺死了危險殺手—老祖母的清潔秘方失靈了嗎?之後續研究

台灣氣候潮濕,黴菌及細菌無所不在,對健康及環境均造成污染,如何找出有效又經濟的殺菌方法?本實驗緣自2003 年科展成果後續探討,是不是除了在清潔力之外,能找到可以清潔又可殺菌的肥皂配方,一舉二得,給於更深入的延伸目的及發現,進而能做出更有深度的科學研究。本實驗是以天然素材、具環保、成本低且具殺菌力的肥皂為標的。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客觀,我們徵求班上同學的意見,選出外觀顏色最討喜的肥皂。綜合本次研究目的及實驗內容如下:(一) 回鍋油皂基添加哪些添加物可增加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哪一種效果最佳?(二) 把最好的三種殺菌添加物混合,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如何?與沒有混合的比較?(三) 跟市面上印象中具清潔且殺菌品比較,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如何?成本是否經濟?(四) 肥皂裡加入天然色素,能否改變顏色?顏色是否可變得漂亮?對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有沒有影響?歷經十個月的實驗後,本組實驗得到結論摘要如下:(一) 本實驗所有添加物以「回鍋油+蜂蜜+抹茶皂」(以下簡稱蜂蜜抹茶皂),不論殺黴菌、殺細菌上及使用成本表現最佳。(二) 本實驗自製肥皂,殺細菌能力平均比殺黴菌的能力好,以蜂蜜抹茶皂為例,殺細菌能力是100%,殺黴菌能力是62%。(三) 在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上,比起市面上銷售的清潔殺菌品,本實驗成果(除酒精外)最佳。(四) 給廠商的建議:蜂蜜皂是一個很好的殺菌肥皂(殺黴菌效果50%,殺細菌效果100%),成本低,顏色也很漂亮,但蜂蜜抹茶皂殺黴菌能力及殺細菌能力最佳(殺黴菌效果62%,殺細菌效果100%)。(五) 用黴菌或細菌作實驗不能涵蓋其他菌種的殺菌力,但因其他菌種取得困難或有危險,如SARS 的冠狀病毒、如禽流感病毒,都無法當成小學生的實驗,但我們可用同樣的科學精神,探討未來更多的研究主題,作更有價值的發現。

簡易變色筆

一群勇於探索的學生,想要以酸鹼變色的原理製作出一組簡易可行的變色筆。探索的過程中,一路從指示劑的材料、筆桿的製作方式、提升書寫效果一直延伸到了防腐的方法。在這為期八個月的探索中,師生們無不絞盡腦汁想辦法使變色筆變的更好,其中細緻如熬煮指示劑的方法,都是有待克服的難題。經由不斷嘗試,找出了八種指示劑裝填進自創的吸管筆。以鹼性溶液變色,又以酸性溶液復原。並試著以簡單的材料防止指示劑的腐壞。師生們無不期待研究成果能普及化,讓看過的人也能利用隨手可得的生活素材,簡易地做出一組實用的變色筆。

「可」不「可」以抗氧化-可可抗氧化力之研究

本研究從天然的蔬菜、水果,以及可可、咖啡、茶等沖泡飲品著手,確認可可具有絕佳的抗氧化能力,而天然可可豆需經發酵、烘焙等程序後,其抗氧化效果才顯著。 「無糖、無鹼化」之天然可可粉為主要實驗素材,並以間接碘滴定法測定其抗氧化能力,研究結果顯示,沖泡可可粉的濃度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以高溫水沖泡可可粉釋放出較多的可可多酚,亦能增加抗氧化力;在可可飲品中添加物質,常見的加糖、加奶皆無法增加其抗氧化能力;而市售可可飲品因含添加物較多,其抗氧化能力未如純可可粉來的顯著。 因此,寒冬中,自己動手泡一杯熱可可,以高溫沖泡純可可粉,不加糖、奶等添加物, 直接品嚐香純原始的可可風味,是個不錯的養生保健選擇。

你吃進了多少毒素?免洗筷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

最近網路和新聞媒體都頻頻出現免洗筷有毒的新聞,引起大眾的一陣恐慌,平日經常使用免洗筷的我很注意這個議題,趁著這次科展便邀了班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為我們生活周遭的免洗筷做個總體檢,看看我們平常所使用的免洗筷是否安全衛生,有無殘留二氧化硫。首先,我們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調查班上同學使用免洗筷的情形,發現每天使用免洗筷的同學高達 77%,在此更加顯示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實驗結果顯示出本小組研發的測定方法精準度不夠,只在編號 1 和編號 4 的樣本中測出二氧化硫;但是利用實驗室精密裝置所做的檢測卻在編號 1.3.4.8.9.10 的樣本中均有二氧化硫殘留的反應,在與官能品評的比較下,編號 3.8.9 在官能檢測中都顯示有酸味,所以利用氣味來判斷二氧化硫殘餘是個可行的方案。在實驗中發現我們生活周遭所使用的免洗筷二氧化硫含量均不高,而且可以利用水洗的方式去除。每一種廠牌的免洗筷不論是外包裝或是筷子本身都有明顯的差異,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無標示公司或製造日期,筷身染墨有黑線條、聞起來酸味重的免洗筷其二氧化硫含量較高。所以消費者在使用免洗筷時可以特別的注意外觀、聞起來的氣味,最好可以用熱水洗一下,以去除附著在免洗筷上的二氧化硫。

輕鬆「袋」著走

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如何計算體積和容積。為了加深學習的印象,同學們利用下課的時候,計算各式各樣文具及簿本的體積,並利用上完課的大字報,摺出各式各樣大小的紙盒,來貯存各式各樣的文具及簿本。但是經過幾天的觀察後,卻發現這些紙盒並不實用,不但不方便攜帶,而且也很容易破損。正當大家陷入沉思的時候,突然有同學發現,佈告欄上的林林總總的宣傳海報和回收的壁報紙,似乎比大字報更耐用,如果再加上提把的設計,就可以帶著走,不但可以資源再利用,而且更貼近生活需要。在經過不斷的努力蒐集資訊及不斷觀察、試驗和改良後,終於利用學校佈告欄的回收紙,設計出符合自己使用需求的紙袋。

校園植物謀殺事件簿

將各種飲料倒入植物中,會有什麼結果,是這次實驗的重點。首先,我們篩選植物樣本的條件,最後選擇石竹;接著,討論出控制變因,才能決定放置植物的地點,和工作分配;第三,再討論澆灌的液體,不但要方便使用,還要性質相近,以便後續做數據分析時,能兩兩互相比較;最後,則是歸納記錄的項目,做成紀錄表。前面的實驗結束後,我們立刻整理紀錄表,做了橫向和縱向的多項數據分析,了解植物生長的好壞變化,用這些數據,對人體飲食態度當做參考,這一段是整份研究重點。第一回合縣賽結束後,再做第二回合實驗,除了全面改進,也延伸許多項目。以下將會一一列出來。

土壤也會生病?

前幾天,學校酉側操場正在填土整地,同學們就去挖一些泥土回來種花。哪知沒過多久,一盆盆的花兒都陸續枯萎!大家百思不解,難道土壤也會生病嗎?為什麼?如何改善?我們向環保媽媽們請教,才知道土壤的質地對植物生長影響很大,為了深入了土壤、植物和水之間的親密關係,所以激發我們做這個研究的興趣。

隨身型除濕機─探討排汗布料的性質

運動讓緊張忙碌的生活壓力得到快速的紓解,而排汗衣的發明,讓許多熱愛運動的人們在大量排汗的同時,能夠迅速有效的將汗水吸收,再排到衣服的外層蒸散,阻隔溼答答的衣服直接附著在皮膚上,免除身體的不舒適感,而達到舒爽的最佳效果,因此排汗衣成為運動員趨之若鶩的好夥伴。然而排汗衣究竟是何方神聖,有何種了不起的法術能夠成為今日運動界的當紅炸子雞席捲全球呢?我們為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特別追蹤研究,並且設計了三個實驗,藉由測試比較各種布料的吸水、擴散及蒸發能力,透過實驗的過程與結果,最後就知道排汗布料是由何種材質所製成及它的特殊性質為何了。

奇妙的槓桿

上自然課的時候,老師和我們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槓桿能省力的道理,而且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工具是利用槓桿原理做成的。我們又使用槓桿實驗器做平衡試驗,發現槓桿實驗器上,.支點兩邊所掛的砝碼個數不相等也能夠平衡,而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掛法。可惜每一組只有一個實驗器,很多同學都沒有機會動手。所以,我們就自己製作槓桿實驗器,效果很好,進一步做了更多的平衡實驗。

氣墊船---輕功高手

我們選用了三組高轉速小馬達,一組是馬達車的,一組是氣墊船雛型的,另一組是氣墊船用的。 我們利用氣球來證明反作用力;而積木做成的小車,是從反作用力的運動中,讓車子持續因反作用力而前進。 從實驗中,我們發現雖然馬達車子跑得很快,氣墊船雛型卻跑得不快;於是我們有了分流的概念。我們想到可以讓氣墊船在水中上航行;所以我們把氣墊船的材料改成珍珠板。 原先我們並不知哪一個型式、高度的分流板是最好的,於是我們設計了實驗三。 因為有了划龍舟的印象,所以我們又設計出了方向舵,來控制船的方向。 為了減少接觸面之間的吸附力,我們在船的底部加裝橫桿。 因為原先柔性圍裙的底部開口是全開式的,所以柔性圍裙容易外掀,於是我們才改良柔性圍裙的底部開口成為長條式和多孔式,並將柔性圍裙的長寬比例做不同的比較。 氣墊船在水上比在陸地上的運動情形好,因為在水上多了水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