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解開「澱粉~碘」的藍色密碼

「澱粉加碘液會呈現藍黑色」,真的是如此嗎?本研究以碘液去測定(1)生的澱粉類食物 (2)熟的澱粉類食物 (3)少量的澱粉粉末 (4)生的澱粉液 (5)水煮後澱粉液 (6)離心後澄清液 (7)生的澱粉類食物之搗碎物及汁液 (8)熟的澱粉類食物之水煮液。結果發現澱粉中會呈現藍色的關鍵成分(直鏈澱粉),經水煮會溶於水中,所以碘液加在澱粉類食物的水煮液、水煮後澱粉液、離心後澄清液中,都會明顯出現藍黑色(或藍色)。我們也測出藍色的最大吸光度波長是 620nm,在這條件下測定樣品吸光度的大小,做為樣品顏色深淺的指標。此外,澱粉煮沸時間愈久,吸光度反而愈低,澱粉只要加 80℃的熱水,就可得到最大的吸光度,此結果最後由顯微鏡觀察澱粉粒的狀態而得到證實。

電池 DIY

本實驗使用日常生活中隨時能找到的硬幣與金屬和一些電解質,希望能做到點亮燈泡的目的。經由先導試驗的電極材料測試選擇後,以銅、鋁作為陰極和陽極,廚房紙巾承載電解質,利用三用電錶測量多種電解質製成電池之電壓與電流。系統化地測量後,找出其中最安全、最具經濟效益的電池組,加以串聯點亮燈泡。一、本實驗發現:(一) 電池電壓的大小隨電極材料而改變;(二) 電池電流量的大小與電極面積、電解質濃度、電解液厚度、電解質種類有關係;(三) 硫酸和鹽水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電解質,其中又以鹽水為最安全與最容易取得的電解質;(四) 電池串聯時,電壓能夠累計;(五) 緊密度影響毛細現象。二、本實驗成功製作出能夠驅動小型電器的電池,並能持久使用。

各種一滴所佔有體積大小與表面張力關係因素研究

擠壓眼藥水瓶,瓶裏的藥水就一滴一滴滴下來。學了「表面張力」後,知道水滴是由於表面張力作用所造成的。但是「一液體一滴體積的大小有怎樣的差異,其體積大小與表面張力有如何的關係?」又是一個問題,於是我們利用種種方法來求解決。

啊!我的牙──探討可樂和零卡可樂對牙齒的侵蝕研究

我們拿市面販售的可樂及零卡可樂做實驗,觀察它對牙齒的侵蝕性。以牙齒主要成分磷酸鈣模擬牙齒,並以可樂中最主要的化學成分:磷酸、檸檬酸、檸檬酸鈉、碳酸氫鈉等藥品來研究其對牙齒的侵蝕性。發現單一藥品侵蝕量以檸檬酸佔最多的侵蝕量,混合檸檬酸鈉時,會減少對磷酸鈣的侵蝕,?減少可樂對牙齒的侵蝕,在可樂中加入食鹽,發現食鹽也會降低可樂對牙齒的侵蝕、令人驚奇的是,零卡可樂對牙齒和磷酸鈣的侵蝕量比有糖可樂多。由於牙齒蛀牙,也和口腔中牙菌斑有關,為進一步了解可樂對牙齒侵蝕與蛀牙的影響,利用可樂與零卡可樂培養基培養牙菌斑,零卡可樂較可樂易滋生更多牙菌斑,由實驗結果顯示,我們推測零卡可樂更易導致侵蝕與蛀牙,顛覆以往認為含糖可樂可能導致牙齒侵蝕較多,容易導致蛀牙的想法。

談蛹色變!--探討無尾鳳蝶(Papiliodemoleus)與台灣紋白蝶(Pieris canidia)蝶蛹顏色??

一般人甚至部份科學家以為,無尾鳳蝶(Papiliodemoleus)與台灣文白蝶(Pieriscanidia(Sparrmanm,1798)蝶蛹顏色與環境背景色,有必然關係!根據本組研究發現-無尾鳳蝶(Papiliodemoleus)與台灣文白蝶(Pieriscanidia)蝶蛹顏色的決定因子並非環境背景色!無尾鳳蝶(Papiliodemoleus)與台灣文白蝶(Pieriscanidia)蝶蛹顏色的決定因子為蛹色誘導環境的質地與質感、無尾鳳蝶(Papiliodemoleus)與台灣文白蝶(Pieriscanidia)蛹色誘導環境的光滑與粗糙程度決定蝶蛹的顏色-即蛹色誘導環境光滑時呈綠色蝶蛹,蛹色誘導環境粗糙時出現非綠色蝶蛹。

乾耳濕耳─遺傳問題

國中生物課本下冊,遺傳一章告訴我們幾種人類性狀的遺傳。如耳垂分離,美人尖、膚色正常,多指症等由顯性基因控制;而耳垂緊貼、無美人尖、白子、五指、扁平足、血友病等由隱性基因所控制。而老師也告訴我們像身高、體重、智慧等的遺傳較複雜,由多對基因共同控制,甚至環境因子也能影響。而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人頸的耳朵分泌物可分為兩種:耳垢是乾的(乾耳)和耳垢是濕的(濕耳),所以引起我們想進一步了解,乾耳濕耳的遺傳問題。

筊杯的疑惑

本實驗不在驗證筊杯與神明旨意之間的真實性,而是以物理學的觀點,找出筊杯的角度、形狀、大小、材質與掉落情形之間的關連性。此外,為了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實驗偏差,我們以鋁夾作為擲筊臂,以樂譜架作支架,製作出擲筊器,盡量使每次擲筊動作達到一致,並經由反覆的擲筊,探究不同角度、形狀、大小與材質的筊杯,驗證人稱的「聖杯」,其機率是否真為二分之一。且應用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觀察筊杯掉落時的不同狀態,如速度和落地點及筊杯間與地的接觸狀況,尋覓聖杯的成因。我們也應用電腦軟體繪製筊杯的3D圖,計算陰面及陽面的表面積,並以陽面與陰面的比值,製成曲線圖,觀察表面積的比值與形成聖杯的關聯性。

無盡的追逐—刺瓦姬針蟻(Hypoponera zwaluwenburgi)獵蟻兵團

刺瓦姬針蟻是一種普遍分布於台灣落葉層的全盲針蟻,除了分類、特徵、分布等基礎文獻之外,研究關於其行為的實驗少之又少。本實驗則主要針對刺瓦姬針蟻的獵食機制及特殊的俘虜行為進行探討,而在刺瓦姬針蟻與蓬萊點琉璃蟻、黑頭慌琉璃蟻的實驗中,發現刺瓦姬針蟻的兩種獵食模式,分別為逐次獵食及分巢獵食,更發現到刺瓦姬針蟻對蓬萊點琉璃蟻會有俘虜對方幼蟲的行為,而且刺瓦姬針蟻的俘虜行為是跨亞科的俘虜這時目前沒有正式報告發表的。在台灣更只有臭巨山蟻會有俘虜行為,但也只是同種間的俘虜。目前,只針對到刺瓦姬針蟻獵食的現象,並未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未來則會朝向刺瓦姬針蟻獵食機制及影響俘虜行為的因素及俘虜目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電從哪裡來?鋁-空氣電池的製作與探討

經過我們努力的實驗後,我們發現:本實驗利用添加活性碳粉可大幅增加電池輸出的電流大小,改善單獨使用碳棒或備長碳得到的輸出電流不大,而且電流強度驟減維持不久的問題;另再添加聚丙烯酸鈉當膠狀劑和當做電解質中的吸水劑,減緩水份蒸發,可發揮防止溶液滲漏的作用外,同時可當黏著劑改善一般黏著劑無法導電的問題,對於電池的保存具有多重的功能。利用碳棒的罐裝圓柱型一般乾電池和白鐵網活性碳粉舖成碳紙電池,都確實可提供電能運用於驅動一般電器,經實驗電池負載低功率馬達下持續放電7天可運轉而不停止。

如何做生物實驗---木瓜種子包膜與植物發芽關係之探討

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我們對於生物學的興趣不減當年。常想,當別人提出有關生物學的問題時,我們將如何去觀察、思考、討論、提出假設,進一步設計實驗,以尋求問題的答案。常我們吃木瓜時”對於晶瑩可愛的木瓜種子發生了興趣,很想知道木瓜種子外面的包膜有何作用?用手剝去包模,現出木瓜種于粗糙的表面時,隨手丟棄,無意中發現去了包膜的木瓜種子較不去包膜者早幾天發芽。此種發現引起了我們無限好奇,遂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以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