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地牛翻身”─簡易地震模擬器與感應器的製作及操作

在地球科學課中,我們知道地震的主要原因,常是由於地下岩層發生斷層因而釋出巨大能量,波及周圍岩層而引起震動,就像一條鋼片被撓屈以致折斷,鋼片彈回而反覆顫動,以致地面震撼,對地上物造成破壞。而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的機率極高,但是發生都是一剎那間的,我們無法觀得其震動的情形,所以我們設計了以下實驗。

開合之間的奧秘

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的蛤蜊煮後不開。我們可以聽見一個常見的解釋:因為牠們煮前已經死了、臭了,煮了才不開。然而這樣的說法根據是什麼?蛤蜊死後開闔的機制是什麼?我們並不明白。於是我們以求真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檢驗這個說法。結論是:「煮前已經死了、臭了,煮了才不開」的說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在已死亡,但腐爛狀況仍輕微的個體上,煮後殼不開的比率的確較高。研究最末,我們並提出蛤蜊開合的機制理論。

綠豆湯的奧秘---糖水、食鹽水的終極密碼

本研究探討影響綠豆湯煮熟所需時間的因素,包括比熱實驗、沸點實驗、綠豆泡水溶液長度變化實驗、滲透實驗及煮綠豆實驗,研究結果可以合理解釋煮綠豆湯前先泡水及後加糖的原因,過程中也得到糖水、食鹽水及海水的各種相關數據。同時為了更瞭解水溶液的結冰狀況,也做了凝固點實驗及結冰實驗。

便便建築師~白三線蝶幼蟲築糞橋與糞巢行為探討

作者好奇白三線蝶(Athyma perius)幼蟲棲息在糞橋上,於是展開了探究。過程中觀察白三線蝶的一生,並發現糞橋建造的位置約60%蓋在葉尖主脈上,長度隨齡期增加,一~四齡幼蟲多在糞橋上棲息,五齡之後食量、排糞量大增,棄糞巢而去不再回橋。糞巢的組成有糞便、碎葉片及絲線。幼蟲孵化吃掉卵殼後隨機選定建造位置,以吐絲器吐絲黏上糞便向外築糞橋,也會不斷吐絲纏繞鞏固糞橋。不管是剪斷糞橋、移去糞巢幼蟲都會持續加蓋,根據換葉子和換橋實驗得知幼蟲不會認自己的橋,當找不到原糞橋時會另外建造糞橋,如有現成的糞橋也會續用。糞橋和糞巢對幼蟲有躲避與偽裝的功用,對螞蟻等小型行走的天敵則形成物理性屏障,另外也發現有類似蓮花效應的擋雨效果。

海浪的力量─防波提的設計

一、消波塊與實驗簡介本次實驗主題是防波堤的設計。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實驗重點放在消波塊上,實驗的消波塊有四種造型:1.協克塊 2.安卡塊 3.天允塊 4.多十字塊(自創);實驗採離岸堤形式,並固定振幅在 1cm,週期則在 1 秒或 0.5 秒,且不考慮沈箱和消波塊之間排列方式。消波塊又稱防護塊,在第二次大戰的北非戰線上,法軍為了阻擋德軍坦克的行動,於是丟了菱形塊在戰場上;在戰爭完後,清理戰場將這些塊拋在防波堤周圍,以替代護堤方塊。原本是要廢物利用,不料其消波效果甚佳,隨即由水工試驗所研究證明這些東西的確有消波作用,因其安定性良好,於是取得世界專利;此為各種消波塊的前身,在此之後相繼有各種形式的消波塊推出。消波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防止海岸線被大海給侵蝕,台灣地區海岸線每年被大海侵蝕長達 2~3 公尺,政府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全,每年在消波塊的花費上非常可觀。不過消波塊也有其他用途,有時候到南濱海岸附近,看到一排排的消波塊矗立在那裡,原來這些消波塊是要防止中共的登陸;又有一次到沒有海岸的田園附近時,也發現一些消波塊,赫然發現這些消波塊居然是要防止小偷的偷竊行為。消波塊其他的妙用還有很多,例如:增加海埔新生地、天然釣魚座椅……等。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們著手進行消波塊的實驗。我們模擬海岸的情形,觀察消波塊的造型、消波塊的排數、消波塊的排列方式、消波塊的高度、以及波的週期大小,對防波堤反射率、透過濾、孔隙率、安定性及防止地基掏空能力有何影響。二、模型縮尺由於消波塊必須實際應用至海岸邊,故我們的實驗的第一步就是計算模型縮尺;我們到海洋大學查到實際岸邊海浪及消波塊的條件,再考慮符合我們能力的條件,找出當模型縮尺為 1/50時,適合我們的能力範圍。消波塊的長度方面,我們找到協克塊、安卡塊、天允塊實際長寬的資料;而消波塊重量,會視擺放處地理環境而定,我們採用較常使用的「15 噸重/個」。波浪方面,波高會因季節及地點有不同數值,我們採用台灣東北角平均值 1m;至於海浪的週期以北台灣而言,約在 3~9 秒(不考慮颱風時段),我們採 7 秒作為長週期波、3.53 秒作為短週期波。以下是消波塊與波浪經過換算後,所產生的值:(p 代表實際值;m 代表模型值)(一)消波塊部分長度→ Lp ×1/50=Lm 實際邊長×1/50=模型邊長 重量→ Wp ×1/50^3=Wm(二)波浪部分 波高→ Lp ×1/50=Lm 1m x1/50=2cm週期→ T p×50=Tm長週期波→ 7sec.×1/50≒ 1sec.短週期波→ 3.53sec.× 1/50≒ 0.5sec.三、消波塊照片※以下是我們在網路上找到的一些實際消波塊照片及其作用:▲南濱海岸消波用消波塊。 ▲田園中,用來防止小偷入侵的消波塊。▲在南濱海邊,有著冒著生命危險去攀越這些消波塊,真令人替他們捏一把冷汗,要是一個瘋狗浪來了,該怎麼躲?▲位在花東海岸,原先為了保護海灘而丟的消波塊,卻攔截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海沙,變成堆積海岸,增加了許多「消波塊海埔新生地」。(圖中凸起的東西便是消波塊)

尋找多邊形重心

在國中數學選修上冊,我們學到三角形的重心,我們不禁想問:「 平面的圖形在物理學上並無相對的重量存在,何以會有重心呢?」但仔細想想在日常生話中我們所能接觸到的事物都不是學理上的“理想平面”,也就是說,這些事物都有厚度;再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見到許多的多邊形體,那麼這些物體就有重心囉!如果我們要找的是一個厚度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必須先從面積著手,所以只要我們能找到多邊形的“重心”,那麼要找多邊形體的重心就不困難了。

「凍」裡乾坤—愛玉凝膠因子之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究愛玉凝膠。並發展有效的硬度測試裝置-以線鋸方式,將切開愛玉所需重量作為硬度數據,以此測試不同條件製作的愛玉。 結果顯示藉摩擦、水流衝擊可溶出愛玉膠質,最佳凝膠條件為:用礦物質較多的水、40℃攪拌、靜置溫度20℃以下、pH=11,且愛玉子越多,攪拌時間短且硬度高;若子少,則攪拌時間長且硬度低。若將子打碎、或添加油則會阻礙凝膠。 用各種鹽類溶液製作愛玉,特定濃度下可促進果膠酯?活性,凝膠硬度高,但大量出水,若希望硬度夠又不出水,可用氯化鈣0.03%、氯化鎂0.01%、氯化鈉0.1%、碳酸鎂0.005%、碳酸氫鈉0.01%、碳酸鈉0.01%、硫酸鈣0.02%或硫酸鎂0.05%水溶液;用飲料做愛玉以麥茶、綠茶最佳,汽水失敗、牛奶過硬。最後,配合水質、溫度,用電動打蛋器設計簡易方法製作愛玉,供大眾參考。

芹菜有「漏洞」-探討國中生物「蒸散作用實驗」實際與理論相異之原因

在國一自然科課程內做芹菜蒸散作用實驗(附錄一),出現實驗結果與理論相異的情形。 檢視芹菜蒸散作用實驗過程可能出現的誤差,發現無裂縫芹菜葉柄具中空管狀結構,在摘除葉片後形成極微細會漏氣的小洞,因此水會流進芹菜葉柄的中空管,量筒液面下降造成誤差(甚至達2.1ml),液面下降的原因並非來自於芹菜葉片的蒸散作用。本實驗透過中空玻璃管、吸管模擬芹菜葉柄,證明實驗誤差的存在,並藉此改進實驗方法。 本研究發現,透過排水法可找到條件相同的芹菜,在芹菜葉柄上縱切一刀則可明顯降低實驗誤差,透過修正後的實驗方式,蒸散作用實驗結果就會出現與理論相符的情形。

懸崖勒馬-力的探討

「力」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摩擦力、拉力、彈力……。藉由「懸崖勒馬」這個實驗,探討這些力對我們的作用與關係。我們以改變重量、接觸面、下壓重量等因素,來探討此實驗。紙馬前進的原理是利用最大靜摩擦力,當水平施力大於最大靜摩擦力時,紙馬就會前進,但不會變成滑動,是因為馬腳受彈力位能緩衝所致。影響紙馬步距的因素是最大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越大,則腳的彈力就越大,彈出的幅度就會加大,因此步距就會加大。馬停止時與桌緣的距離受步距的影響,若要縮小與桌緣的距離,則拉力不能太大,必須實際實驗或利用試算表來試算,才能得到最佳值。

1/2秒的偏移~棒球之變化球軌跡模式的建立

本實驗用了業務用排風扇,並加上整流段,使氣流更加平穩、集中。裝上自製調速器以控制風速,並且改良出微型風速計,以測試棒球上下的氣流流速。棒球部分,則利用家裡面常會用到的圓形保鮮盒,改裝成測試架。此測試架可同時測到水平力、垂直力及阻力,不儘大大地突破過去的測試限制,更可以任意改變旋轉的角度及轉速,以及不同的旋轉軌跡。如此,幾乎所有的變化球都可以模擬出來了!也可藉此找出新種的變化球。為了測量打者揮棒時間,我們利用了電腦軟體(威力導演),將打者的打擊影片進行連續的分析,以求得球路判斷點,最後利用電腦做0.01秒為間隔的力量分段分析,使數據更加精確,更有助於棒球軌跡的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