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小組

熱情的鐵花─輪圈花樣和散熱效果的研究

每次坐父親的車子,往窗外看去都是車子來來往往,不看廠牌都知道是什麼車子,但是我突然察覺到各種車子輪圈上的花樣變化很多,就連同廠牌的車子輪圈的花樣也不同,這個疑問我覺得很有趣,我很想了解那些花樣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是有功用呢?還是只為了美觀呢?於是我請教老師,共同設計了幾個實驗來驗證它。

看不見的風,抓不著的水──乒乓舞孃

第一次接觸到老師的自然課,就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天老師拿著一台吹風機,什麼也沒說就把乒乓球擺在吹口上接著打開吹風機「哇!吹風機都那麼斜了乒乓球還沒掉?」同學發出一聲驚呼,「這是什麼原因呢?」老師問著「請各位在學期末給我答案 … … 」底下是從我們的期末報告中加以改進的記錄。

廚房中哪些食物含有澱粉?

有一次上自然課,老師教到葉子行光合作用,會產生澱粉,我心中不禁冒出許多的問題,哪些植物中含有澱粉呢?澱粉加水煮過後有何反應呢?澱粉有什麼用途呢?澱粉都是白色的嗎?於是我約了幾位有興趣的同學並請老師指導,開始了這一次的實驗。

小問題,大祕密!

一天晚上,我正在做功課時,看到姊姊在一張紙上畫了好多的圈圈和線條,我好奇的湊上前去問她在盡什麼。 姊姊說:「這是考師要我們做的問題,它總共有 24 個小點(圖一),看誰能一筆把它們畫完。方法很簡單: 1.每一個黑點只走一次,不能重覆。 2.可以直走或橫走(圖二),但不可以斜走(圖三) " 3.不可以跨過空隔點(圖四)。」 我也拿出筆和紙來畫。 畫呀!畫呀!過了不多久,我開始感到很納悶: 「奇怪!怎麼多了一點?為什麼總有一個小點沒辦法畫到呢?」 後來,我把這個一筆畫的問題請教老師,也同時把我的疑問告訴老師,於是在賴老師和陳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研究這個有趣的一筆畫問題,試著探試 〝 為什麼會多了一點 〞 的秘密。

揭開「稻草人」作用的奧秘

暑假爸爸帶我出國旅遊,在中正機場看到停在機場的飛機,它的引擎前端畫有黑色的眼珠,覺得很奇怪。便問爸爸,但他也不知所以然,衹好等到開學再請教老師。老師要我們大家起搜集有關資料及實地實驗。我們便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工作。

神秘K書客─衣魚

無摘要

淤泥裏的君子 ─ 蓮的觀察與研究

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到台北的南海學園參觀,在蓮花池,我們看到許多盛開的蓮花,正迎風招展,搖曳生姿,人家都不禁讚不絕口。 老師說:“宋朝文人周敦頤,在 《 愛蓮說 》 裡,這麼寫著: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蓮,花之君子者也。因此,自古以來,蓮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 望著老師滔滔不絕的說著,我卻想到其他問題: “據說千年蓮子仍會萌芽繁殖,蓮子為什麼千年不壞呢?” “市場上賣的蓮藕是怎樣長成的?藕斷為什麼絲連呢?” 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事這次研究,探討淤泥的君子。

誰是最後贏家─「障礙賽跑」遊戲的探討

教室後面的圖書箱最近圖書媽媽又添購了一些新書,其中「阿草的葫蘆」這本書內容很豐富,但大部份我們都看不懂,畢竟我們年紀還小。裡面偶而有一些數學推理遊戲,倒是能吸引住我們,其中「障礙賽跑」充滿了「障礙」(原文摘錄「阿草的葫蘆」 P . 347 、 P 348 ) : 一個炎熱的下午,阿拓和阿霧兩人在冰店輝聊天納涼。 「該想些遊戲來玩,輸的人付錢。」阿霧提議著。 「你可有什麼新鮮的?」阿拓問道。 「我想起一種遊戲,和百合接力賽跑差不多,暫且叫做障礙賽跑吧!」阿霧一面說著一面拿出撲克牌,把 1 到 6 的 24 張牌找了出來。 「規則和接力賽跑差不多,每個人輪流拿一張牌,把拿出的牌的點數全部累加起來,誰能使加起來的點數成為 31 點誰就贏,但是超過 31點要算輸。」 「嗯,這和最多六步,最少一步的接力賽跑又有什麼不同?」阿拓問道。 「當然不同,要不然怎麼叫做障礙賽跑?只是你一時還看不到障礙罷了!要不要試一試?」阿霧說道。 阿拓接受了挑戰,但滿腹狐疑,猜不透其中的機關: 「由我開始好了,31除以 7 餘 3 ,照接力寶跑的原則,我先拿 3 。」阿拓說。 阿霧不聲不響拿了一張4,接著阿拓又照接力賽跑的原則再拿一張 3 。然後兩個人輪流又拿了兩張 4 和兩張 3 ,此時點數已經累積到 24。阿霧嘴角泛著微笑,拿掉最後的一張 4,望著阿拓。 「障礙賽跑?!我看到障礙了!原來每個數字最多只有四張,這次我輸了,再來一次!」阿拓總算在數字遊戲上首嚐敗績。 一遍一遍玩下去,越鑽研越覺得這種遊戲變化之大。有時候要搶接力賽跑中的特殊點(即累積點數為 3 、 10 、 17 、 24 、31者 ) ,有時候又要盡力避開這些特殊點。經過長時間的分析,最後才得到致勝的原則。(非常複雜)。 這項遊戲和賽跑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在有限的字牌中取得勝利的關鍵牌。經過一陣子的摸索後發現變化實在很多,差點沒撞牆。我們現在試著從最基本的情況探討起。

從來不收費,隨時都來電

下課時問,張伯彰拿著米達尺在身上摩了又摩,然後把擺在桌上的小東西一個一個吸起來,有些還會蹦蹦跳,玩得很開心;後來發現有些東西卻吸不起來,試了又試,還是吸不起來,用手摸這些東西,反而比跳上來的輕些,也沒有黏性,為什麼吸不上來呢? 班上的同學決定去找陳老師,打破沙鍋問到底。陳老師沒有回答,卻介紹幾本讀物給我們讀,並把發生的疑問加以整理,要我們利用團體活動時大家來研究一番;並開了一張口頭支票,誰找出答案,就帶誰去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

四輪車和小山坡

六上自然課本我們在做「四輪車和小山坡」實驗時,發現學校所用的實驗器材不太理想更好,,四輪車常偏離軌道,木塊被撞後常亂滾,距離很難測量,我們心想能不能有又簡單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