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台東地區熱島效應之探討

本研究主要是以台東市的氣溫觀測站,以及市區外圍西南邊的知本,北邊的鹿野,以及東北邊的東河等四個氣溫觀測站,調查從2000年至2009?,這十年期間的逐時氣溫資?,?探討台東地區的氣溫變化趨勢、熱島效應隨著季節、時間的演變情況,並試圖找出影響台東氣溫變化的原因。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近10年(2000~2009)台東站之年均溫為24.7 ± 4.3 ℃,與近30年(1978-2007)平均值(24.4℃)比較,年均溫升高了0.3℃,另外,台東站每年九月均溫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上升幅度0.1184 ℃/年。月均溫分析結果顯示,四個測站在季節上均有一致的表現,最高月均溫均出現在7月,最低月均溫出現在1月。此外,在冬季時四個測站(台東、知本、鹿野和東河)的平均溫度標準差均大於夏季,顯示這四個地區的溫度在冬季時會有較大的差異。 UHIs(台東-知本)、UHIs(台東-鹿野)的UHIs值明顯大於UHIs(台東-東河),這可能與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及植被分佈有關。UHIs(台東-知本)在夏季時早、晚的UHIs值?大於中午,UHIs最大值(1.4)出現在19~20時,且持續到翌日清晨。UHIs(台東-鹿野)在夏、冬季的UHIs值均呈現早晚高、中午低的熱島效應情形。UHIs(台東-東河)在夏、冬兩季之每日平均溫度差(UHIs)變化情形與UHIs(台東-知本)類似。台東市區與周遭鄰近地區確實會因為熱島效應的影響而產生1~2℃的溫差,這個溫差在白天時?甚明顯,在中午過後開始增加,溫差最大值發生在夜晚。台東市的熱島效應普遍發生於下午17時至翌日清晨5時。

法網“灰灰”疏而不漏-空氣污染對簷下姬鬼蛛的結網影響

本研究旨在探討空氣污染對簷下姬鬼蛛結網的影響。第一階段,就愛河上游菜金橋沿岸簷下姬鬼蛛族群進行生態調查,並測量其蜘蛛網的有效網面積、強韌度、pH值,並且與半屏山的簷下姬鬼蛛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蜘蛛網的強韌度、pH值與空氣污染源的距離有正相關,但有效網面積與空氣污染源的距離則沒有顯著的相關。與半屏山的蜘蛛網比較,半屏山蛛網強韌度顯著的高於菜金橋沿岸,半屏山蜘蛛網的pH值也顯著的高於菜金橋沿岸,但是兩地的有效網面積則無顯著的差異。由於野外的調查發現空氣污染與結網的相關性,第二階段的研究則在實驗室中,探討不同的廢氣濃度對簷下姬鬼蛛所造成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廢氣體積與pH 值、強韌度呈現負相關,可見廢氣體積增加,確實會使簷下姬鬼蛛網pH 值、強韌度降低,但對於有效網面卻無顯著影響。

二十世紀後期聖嬰與西北太平洋颱風的關係

熱帶太平洋地區是聖嬰現象最明顯地區,我們查詢美國NOAA的氣候預報中心資料庫,參考Treberth教授於1997年的定義,利用Nino3、4區,確定聖嬰、反聖嬰與正常期發生時間。西北太平洋是全球颱風最活躍的地區之ㄧ,我們從日本氣象廳網站,下載西北太平洋颱風發生時間、路徑、強度。我們想探討聖嬰與西北太平洋颱風之間的關係─包含西北太平洋〈北緯30度~EQ、東經100度~東經180度〉颱風發生頻率、颱風生成位置、強颱發生頻率、侵臺強颱發生頻率、侵臺強颱為單一測站帶來最高雨量與聖嬰關連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6月~11月颱風月頻率較1951~2005年氣候平均值低,颱風生成位置有偏東趨勢,西北太平洋強颱月頻率會增加;侵臺所有颱風月頻率為正常期最多,侵臺強颱頻率無明顯變化,侵臺單次強颱為單一測站帶來最高雨量,比反聖嬰期多。

褐蘋世界~蘋果汁褐化現象之探討

酵素性色變是蔬果常見的現象,我們用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蘋果,又因為蘋果汁的應用範圍較廣,我們遂就蘋果汁的褐變與各種環境因子及食品添加物中的關係作一系列的討論。結果發現有效的調控pH值、溫度、接觸氣體及添加適當的還原劑都能有效的防止或減緩其褐變,而導致其褐變的主因「多酚氧化酵素」更有其特殊的化性。已褐變及未褐變的蘋果汁的化學性質也大不相同。

黑!不黑鹵化銀光化學反應及照相顯影化學動力研究

照相是我們日常生活常有的活動,由一張照片的完成過程來考慮,可以分為照相操作及照相後的處理。前者為攝影,後者為照相處理。雖然大家部會攝影拍照,但照相處理的化學變化卻鮮為大家所注意。譬如:底片為什麼是黑的呢?在新教材基礎理化告訴我們黑白照相術是以金屬鹵化物之光化學反應為基礎。硫代硫酸鈉與鹵化銀作用,生成可溶性之化合物,照相術上用為定影劑,因此我們想要揭開底片是黑色的謎底,所以自行設計此實驗,來研究照相處理主要的化學變化。

日蝕月蝕的推論

在一次野外露營的夜晚裡,大家在暢談中,覺得月色繁星其景之美令人心曠神怡,忽然有一片烏雲遮蓋皎潔的月亮,讓人感受到美中不中,假若在白畫也發生類似的情形時那該是多麼奇幻呢?因而聯想到課堂所上的日蝕月蝕到底與雲遮月的情形有何關係?於是我們著手研究探討收集資料等。

蔬果與飲料總抗氧化活性之研究

食物抗氧化活性為現代人營養選擇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以抗氧化物的還原能力,分析常見蔬果、飲料等食品之總抗氧化力,提供日常食物選擇上的參考依據。進一步探討果實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差異中,顯示多數水果果肉均非總抗氧化活性最佳部位,可以將全果實或種子部位均質後飲用,可以獲得更多的抗氧化營養成分。並且從栽培方法與栽培基質的研究結果中,顯示有機栽培方法及牛奶施肥方式,對於增加蔬菜中之總抗氧化活性確實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點.線.面—過定點之直線與曲線所圍面積極值探討

本文以幾何的方式研究過定點直線與曲線所圍區域面積的極值,研究的問題如下: 給定P點及曲線C,所有過P點的直線中,試問哪一條能和曲線C圍出最小/最大的面積呢? 經過數學軟體實驗後,我發現有一種直線似乎擁有這個性質,並稱這樣的直線為等分截線,其特性是: 等分截線L0僅交曲線C於兩點M, N,且 = 。因此我猜測等分截線能和曲線C圍出最小的面積,並發現有效區域面積隨直線的旋轉(以P點為中心)呈現規則地變化。本研究主要的結果如下: 1.圓錐曲線滿足這個性質 2.延伸推廣至所有凸曲線都滿足這個性質(無論曲線平滑與否) 3.當給定P點,提出簡易判斷曲線C與P點間是否具有這個性質的條件 4.針對有範圍限制的曲線,提出圍出最大或最小區域面積直線之做法。本文內容力求簡單、扼要但不失嚴謹性,希望呈現出數學簡單但深刻的美。

光的反射與偏極之探討

一般汽車玻璃上貼的隔熱紙,對光線的反射現象很特別,從某一角度觀察可看清楚車內景物,換一角度卻感覺強烈反光無法直視,這種現象引起我濃厚的研究興趣。

駐波所生的諧音和樂音音符的關係以吉他為例

物理課本上提到,駐波有第一諧音,第二諧音……,但是我們很想知道他們與樂音各音符一一對應的關係,以及各音符之間的頻率關係,於是我們便設計實驗,著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