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速速前!—鐵粉顆粒在磁場分佈中的受力行為

在看不見的磁場分佈中灑下鐵粉,可以透過鐵粉的重新排列清楚地看出磁力線的軌跡,而鐵粉由亂而序的過程背後,有個看不見的力量,主導著每個鐵粉顆粒速速向前。本研究利用觀察鐵粉(分別為細粉末與粗顆粒兩種)在磁場中的排列與運動行為,探討兩個重要的物理現象:I. 磁場在通過不同介質時所遵循的折射(refraction)現象;II. 磁場分佈對鐵粉顆粒產生的磁力(magnetic force)現象。本研究以電磁鐵通電產生靜磁場。由於電磁鐵的磁導係數遠大於自由空間(空氣)之磁導係數,磁力線由電磁鐵進入空氣時,其出射角幾與邊界面垂直,形成一單純之邊界條件,因此磁通密度在自由空間中的解析值可直接利用馬克斯威爾方程式求得。我們亦導出空氣中的磁通分佈對微小的鐵粉顆粒所產生的磁力公式,發現鐵粉顆粒受靜磁力的大小與該顆粒的體積、磁通密度與磁通密度之梯度成正比,而方向與磁通密度之梯度一致。

點線之間—一個從點掃略到線掃略的問題探討

有一三角形ABC,一點M在三角形邊AC上,一圓以BM為直徑,交AB、AC分別於P、Q,找出圓經P、Q作切線之交點R,當M在AC上做變動時動點R之軌跡為何?首先從特殊三角形的軌跡問題開始著手。再將原問題延伸,使原本的軌跡再對另一動點進行掃略,如使三角形頂點B於一平行邊AC的直線上、任意給定的直線上、過A及C之圓上(不含以AC為直徑的圓)等三種情形移動並利用幾何軟體「顯示軌跡」功能觀察其掃略圖形邊界,並試假設其為何種特殊圖形,並嘗試證明猜測的結論。最後嘗試研究此種特殊圖形的特殊性質並推廣之。

「附儲備裝置之液化石油氣調整器」的設計及實作

以上時間,尤其在正值炊作之時,更常屢喚不來。因此常常有「菜餚半熟猶在鍋,屢呼煤氣不送來」之嘆。(二)目前液化石油氣用戶,縱使液化氣鋼瓶口裝有壓力表,但仍不免斷氣停坎,推其原因,有下述二點(一)依安全規定,鋼瓶與爐具必須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故壓力表常被忽視,以致不能發揮效用。(二)壓力表無聲無響,不能發生警示作用。(三)如果吾人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它像摩托車之預備油箱裝置,在液化石油氣快用完(殘存某一限度的餘氣)時,即不能出氣,然後將此裝置的某一閥門轉到使用「儲備」氣的位置,支可繼續使用該殘存餘氣,如此便可一面警示使用人,一面讓使用人從容購置新氣,而無斷炊之虞,」上述之煩腦即得解除。(四)在我們課程中,目前正在學習機械設計大意,機工實習等,如果能將所學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的煩腦,改良現有的一般器具,那正是「學以致用」的實踐,更是理論與實際的證驗,因此、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一連串的研究,製作 … … 。

太陽公公好歹麥走!!

太陽能是永續的綠色能源,但是目前市面上販售的太陽能板價格都非常昂貴,如果經由附加便宜的平面鏡經過反射,藉以增加太陽能板的光電吸收和能量轉換,將有助於太陽能板的經濟效益並且提升能源的應用。我們以老祖先的日晷原理進行太陽光線的追蹤,使太陽光線和太陽能板保持在垂直狀態取最佳照度,再利用平面鏡的反射來取代昂貴的太陽能板以及增加原本太陽能板的輸出功率,運用物理向量的分向量觀念,經過平面鏡反射之後的垂直分量,可以將垂直於太陽板以外之光線再加以利用,增加原有太陽能板的能量輸出。

篩選兩點鋸鍬形蟲分解纖維素之腸內菌

本實驗使用兩點鋸鍬形蟲的二齡幼蟲,將腸內菌分為前腸培養、後腸培養、上清液培養、下清液培養,以有氧環境或厭氧環境中培養,來分析菌相是否具有差別。結果顯示前腸與後腸純化後菌落種類相似。下清液較上清液具有較多真菌,而純化出來的細菌菌落種類相似。在有氧環境中共培育純化出35 種菌落,其中有3 種菌落有分解纖維素的分解圈形成;在厭氧環境中,共培育純化出81 種菌落,其中有4 種菌落有分解圈的形成。從我們的實驗顯示兩點鋸鍬形蟲幼蟲的腸內菌大多都是厭氧菌,但是不論有氧、厭氧皆有可分解纖維素能力的微生物。

得不到愛的左翅雄蟀

為了解黃斑黑蟋蟀左翅在上的遺傳性狀是否可以經人擇選種過程加以保留,以此探討其在族群內遺傳特性及其存活的指標。材料來自國家地理紀錄片中介紹的台南新化謝爵安先生的蟋蟀養殖場,在養殖場進行採樣調查,左翅在上比例約佔2%,與李俊康(2009)觀察黃斑黑蟋蟀標本左翅在上2.05%的比例,極為相近。由此可見,不論是標本或是活體,左翅在上且存在族群中的蟋蟀確實為少數,但雌蟲左翅在上比例略多於雄蟲[9比1]。希望透過遺傳及演化上的觀點,來了解此性狀在族群中存在的可能原因,以及為何在蟋蟀族群中左翅在上確實為少數?是否能從發育徵兆中就能看出其羽化後前翅交疊的性狀表現,並且經由人擇的方式育種,建立出左翅在上的品系。

毛細現象

某天風和日麗數位同學相邀至河邊捉魚,在河中暢遊一番後發現個人於水面上的褲管沾濕的高度各有差異,而我們了解,不浸水部份之所以會濕乃毛細現象所致,但何以沾濕高度會因質料而異呢?於是引發我們對毛細現象作進一步的探討。

自製電磁鐵─探討磁屏蔽

在上基礎理化第 11 章 〝 電流與電流磁效應 〞 時,老師說起在加工區內生產電視機的工廠,在出貨前,需將每一台電視置於模擬外銷銷售地,當地的地磁環境中,在做調整後,方才能夠包裝出貨。原因是自映像管射出來的電子,受到磁場的影響,若未經上述的調整,則電視機的畫面可能顏色不佳,畫面不完整的缺點以致於影響品牌的口碑。這令我們不禁想到實驗課中,所使用到的圈轉式安培計、伏特計 … 等,是否亦受到外在環境中磁場的影響而不準確,如何減少此種影響,提高電儀表測量的精確度,於是我們開始搜集資料、進行實驗研究。

看不見的保鮮膜──幾丁聚醣的萃取與應用

蝦蟹殼主要由幾丁質、蛋白質、礦物質三種成分組合而成,重量大約各佔三分之一,本實驗以蝦蟹殼為原料,經由洗淨、乾燥、磨碎之後,再以強酸強鹼處理,提煉出幾丁質,幾丁質再經去乙醯化反應,製得幾丁聚醣,由於幾丁聚醣可溶於弱酸,因此其應用性較為廣泛。實驗中將幾丁聚醣溶於醋酸溶液,觀察不同濃度的幾丁聚醣對肉類保鮮程度的影響,結果顯示,肉類浸置於過高濃度(5%)的醋酸溶液會造成表面蛋白質的變性,且浸置幾丁聚醣溶液後若沒蔭乾,肉類會因滲透壓的差異而開始滲水發臭。將幾丁聚醣溶於3%醋酸溶液,並將浸置過溶液的肉類蔭乾,72小時後所有的處理皆有發黑、發黴的現象出現,顯示幾丁聚醣的處理對肉類的保鮮並無明顯的成效。

大地的傷痕-烏來紅河地區的地層研究

我們藉由許多的參考資料得知烏來紅河谷地區有較明顯的斷層,於是我們前往做地質考察。經過深入的調查及研究後,發現當地地層有明顯的節理和斷層,於是我們決定研究這兩種較清楚的裂痕。為補充其完整性,我們加入了關於層理、節理等模擬實驗與觀察,並到當地進行了多次考察,測量當地地層的走向、傾向、傾角。我們歸納大量的測量數據得出當地的地層位態、節理的方向,再運用實驗結果加以討論、證明,最後總結出結論。這就是我們的作品:『大地的傷痕』—烏來紅河谷地區的地層研究。下面是我們這個研究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