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螺發音頻率之探討
民俗技藝中有一項童玩─「竹製的響螺」,經由在自然科學研習社的活動過程,我們發覺以底片盒所製成的的響螺,也具有相同的效果。進一步在實驗中了解到其頻率與多項因素有關,因此想藉由自行設計的工作平台進行頻譜數據量取,而從所得數據分析發現:一、響螺在垂直地面旋轉時並無法發出聲音,但當與地面不垂直時反而會發出聲音;由此可知,響螺是在不垂直地面的情況下與空氣有較劇烈摩擦進而在筒內產生共鳴。二、當響螺傾斜時,它的特徵頻率會隨著傾斜角增大而有先降低而後升高的現象發生,此與空氣摩擦程度有關。三、響螺之轉速愈快,特徵頻率會愈大,但增加到某一程度時其特徵頻率會回到較低之頻率。四、響螺的缺口如果加長或加寬皆會提高其特徵頻率。五、缺口厚度較薄會使特徵頻率降低,但會使響度加大。六、缺口受風邊如果是凸出則特徵頻率較低,反之凹陷時會較高七、響螺之材料與管子直徑皆不影響其特徵頻率。八、響螺管子愈長,其特徵頻率會愈低,反之則較高,但太短的共鳴管所產生之特徵頻率需修正為八分之一波長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