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公寓公共用電自動配電控制

一般公寓其公共用電,例如樓梯電燈、電門,抽水馬達,甚至空調冷氣、電梯等公共設施之用電費用,皆裝有一公共用電表計算其費用,再由專人或者某一住戶負責向電力公司繳納費用,而後再依此費用平均分配各個住戶,此種手續電力公司和住戶均感不便,且平均費用計算易起紛爭,此種公寓公共用電自動記錄配電器,即針對這些缺點而解決上述之困擾,立即將公共設施之用電,由自動記錄器上以平均的費用或度數分別計入各個住戶之自己電表中,如此公共用電之電力便平均地由各個住戶家中透過其電表分別送至公用設施用電上。例如公寓中有六戶公共用電10度,第一次用電量取 A 家(所謂 A 家即電力公司之電力,已經由 A 家電表計數其用電費用,立即 A 家除了其家中自已用電外,同時須輪次送電至公共設施用電上)。第二次10度之公共用電量,便由自動記錄分配器上輪換至 B家,依此類推,以此六戶輪次供應公共用電。如此不但電力公司可免去收公共用電之費用,住戶也不必為收公共用電賣受困擾或均攤費用了,此種均攤用電量,經山自動配電計入各自家的用電費用。

背著房子走天涯-蝸牛對光、電、環境刺激的反應

本實驗旨在觀察蝸牛之本能、適應、記憶及學習等行為。首先我們建立蝸牛的實驗基模,觀察到蝸牛具有短期記憶,並測出蝸牛簡單的記憶保留量與遺忘曲線。實驗基模建立後第二天,再以光、電及振盪等環境刺激來干擾蝸牛並記錄其行為的改變。我們觀察到蝸牛具有學習行為的歷程特徵具有學習行為的歷程特徵:即是行為的獲得、消弱和自發性恢復的現象,並具有古典制約學習行為 ( classical conditioning learning)。充份顯示出蝸牛具有較高級的記憶與學習行為,應非簡單的軟體動物。此外,蝸牛對環境振盪與電壓刺激有適應性,先前得到的短期記憶雖受到短暫的干擾,但多次振盪實驗後即可恢復;且電壓大小與蝸牛記憶的干擾度成正向關係。

微生物電力公司—微生物燃料電池之變因探討

生物燃料電池是近十年來備受重視的新型能源,其中又以微生物燃料電池最為受到重視,其所具備的低污染、高穩定、低成本等諸多的特性,恰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電子,將微生物體中的化學能轉變為可利用的電能。本研究以連續進流模式操作兩組微生物燃料電池,利用綠川廢水作為微生物來源;並以蒸餾水作為陰極槽內的基質,以沉水馬達曝氣後的溶氧作為氧化劑。探討兩極間距、養分種類、黑暗,對 500? 外電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影響。

叛逆的水流—茶壺效應之探討

因為水??出管口時在速?過慢或??過小時,會產生水逆?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壺效應,因此本文將探討?同變因對?壺效應的影響。首先製作自製鐵架,以方?實驗的進?,探討?同傾角、管徑、黏滯係?、?角、表面張?、曲?對?壺效應的影響。結果發現:傾角越大則恰產生回?時的水??也會越大,且大致成一個三次函?圖形;並驚訝的發現,口徑大小與水??大小幾乎沒有關係;而黏滯係?越大的溶液越容?回?;增大?口角?則??回?;表面張?幾乎?影響;而曲?半徑越大時,也越容?發生?壺效應。由生活中發現,市面上的水壺傾角都約60 ?,與本研究結果相吻合。再對實驗?據進?函?關係之分析,導出傾角、管徑、黏滯係?、?角、表面張?、曲?和??之間的關係。期望能結合日常生活用品,?低水逆?情況的發生。

一種新的圖形導覽介面

瀏覽圖形式資訊的時候,常受到螢幕空間大小的限制,無法在顯示圖形整體結構的同時也顯示細節部分,目前導覽介面所採用的方式有捲軸捲動、開啟多視窗、局部放大等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呈現資訊的細節部分,但是仍有其不便之處。超廣角鏡頭成像的時候,會有中間部分放大而周邊部分縮小的情形,藉由這個特性,我們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圖形導覽介面,在瀏覽的時候,有個圓形區域可隨著使用者的意願而自由移動,而區域內的圖形是以模擬超廣角鏡頭成像的方式呈現,且能夠與圓形區域外的圖形做銜接,如此,在瀏覽圖形式資訊的時候,除能夠顯示整體的結構外,也可以不開啟新視窗及無遮蔽的方式,即時地將想要觀察的部分做局部放大以展現細節。

紀錄在岩石中的生物活動-生痕化石

(一)我們在基礎地科的課程中學到「生痕化石」為生物因生理活動留在沈積物之痕跡,例如行動時留下的爬痕、居住所鑽的洞穴或消化後之排泄物;生痕化石代表著生物之生活情況,可直接提供有利之線索,藉以研判生物之生活環境。(二)野外觀察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砂棒(生痕化石之一種),在北濱公路自基隆至鼻頭角之問,生痕化石極為豐富,同時還有貝類化石、螃蟹化石(胡 1984 )多種沈積構造及海蝕地形等景觀,這些生痕化石可提供何種線索?(三)本實驗為採討生痕化石與生物環境之關係,除了調在生痕化石形態,並在北部三種海濱沈積環境中觀察生物活動的痕跡,以討論現代生物痕跡與鼻頭角(中新世)之生痕化石。

植物維管束的電模型建構

植物電訊號目前已在番茄、胡蘿蔔、馬鈴薯上證實可應用作為植物的健康情形、細胞內澱粉分佈甚至於地震偵測。過去文獻研究證明,電訊號可以在細胞間內以及整株植物間藉由原生質絲以及維管束傳導。在一次進行植物電訊號偵測時,發現樹幹有電容特性,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先找出樹幹正確的等效電路模型依據,才可正確做植物電訊息應用。然而現今研究並沒有正確的喬木維管束中等效電路模型。因此本研究建構喬木中微管束的等效電路模型。此外,本研究也利用實際電路模型做充放電實驗比對樹幹充放電曲線證明等效電路之正確性,以及擴大偵測樹幹橫向面積,發現此等效電路模型符合電阻電容串聯特性,更證實本等效電路的正確性。

以離子交換樹脂分離離子,並探討影響分離效果的因素

在化學實驗課中,曾應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分離Fe3+,Co2+,Ni2+三個化性相近的離子,但是每組實驗的結果卻不盡相同,到底是那些因素造成這些結果的差異呢?且化性相近的離子,是否都可以離子交換樹脂予以分離?基於以上的問題產生,我們多方思考,設計下列實驗,期能獲致較為明確的影響因素。

被遺忘的隱憂—下午茶(探討咖啡因對果蠅生長發育的影響)

前言本實驗利用果蠅為研究材料,將幼蟲及成蟲飼食於不同咖啡因濃度的食物下,觀察咖啡因對其成長、生育及反應能力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隨著服用的咖啡因劑量愈高,果蠅產卵的總數也愈少。且發現咖啡因會使果蠅幼蟲反應遲緩,若親代於生殖期服用咖啡因亦會對子代幼蟲反應造成影響。另外若幼蟲期服用咖啡因,會使得幼蟲的生活史拉長、發育遲緩,但若親代於生殖時服用咖啡因,並不會對子代幼蟲型態發育造成影響。此說明了咖啡因對於果蠅幼蟲均會造成影響,且影響的層面不盡相同。

「蟑」冠「裡」戴─蟑螂免疫系統之敵我辨識與記憶性等性質的探討

本研究建立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之包囊作用(encapsulation)的觀察與測量方法,探討二氧化碳麻醉、植入物表面蛋白分子結構、可逆性與性別等因子,對免疫反應程度的效應,並研究敵我辨識與免疫的記憶性等特性。我們發現當異體的觸角被植入時,蟑螂體內所產生的包囊作用較自體觸角強烈,顯示具有辨識敵我的能力,且不同的生物性與非生物性植入物,所引發之包囊作用的反應程度亦不同。若分別先植入少量自體或異體組織,三日後再比較自體與異體觸角所引發的包囊作用程度,發現自體與異體組織的記憶效應不盡相同,我們證實蟑螂不但具免疫記憶性,且記憶性質具有促進性與抑制性兩種。另外我們也發現,雌蟲的免疫反應會大於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