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47屆--民國96年

潮起潮落-流水「浯」情

金門,古稱「浯洲、浯島、浯江、浯海、滄浯」;位於福建省東南九龍江口,四面環海,東、南鄰接台灣海峽,西、北與大陸一水之隔。海,是一切的源頭,浪起、浪落,無論是驚濤拍岸,或是搖曳生姿,總是令人著迷,更時看到瘋狗浪捲人入海而喪失生命,更時看見人在海上衝浪充滿著刺激,享受挑戰自然的快感。而水在流動時經常會「偷」點東西,流速慢了,就將東西放下來,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許許多多的沙灘景觀,這美麗的景觀,激發了我們探訪地形的奧妙,深入了解這美麗的「地形」。不同的實驗,不同的觀察,解開一道道的「迷」,從實驗中,又可以了解水是如何的「帶」及「放」的。站在岸邊望著澎湃洶湧的波濤自遙遠滾滾而來,而隨著這些浪潮而來的,不是那一條條的海草,也不是一粒粒的沙子,而是我們好奇的心。

氣體逸散實驗的改進

使用便宜的塑膠針筒及一些簡易的實驗器材,便能創造出接近真空的實驗空間,重做格銳目的氣體逸散實驗,驗証擴散定律。此舉除了減少抽真空的設備,也能改善現行版本比較複雜的裝置,提高實驗的可行性及準確性。由實驗結果得知,待測氣體透過愈細的針頭逸散,其實驗結果愈符合格銳目的擴散定律;待測氣體逸散至愈大的真空容器中,其實驗結果愈理想。將不同的待測氣體各 5mL,分別透過細針頭逸散至 50mL的真空容器中,記錄其逸散所需的時間,並將逸散速率對分子量平方根的倒數做圖,其線性迴歸的R2值能達到0.95以上。另外,經由實驗驗證單一氣體或混合氣體的逸散速率均合乎銳目的擴散定律。因此未知氣體的分子量亦可經由本實?求出逸散速率,再將其值在迴歸直線上做內插法以求出分子量。利用實驗結果設計一示範實驗,能用眼睛直接比較分子量較大的氣體逸散速率較慢。

我不只會飛--風箏放飛時發聲的研究

本研究配合國小五年級下學期南一版美勞教材~乘風飛翔(風箏的製作)。主要在研究如何讓風箏放飛時,在空中發出聲音。並進一步探討:如何讓風箏在空中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在研究的過程中,儘量取用容易取得、兼顧環保與鄉土特質的日常物品來實驗,以符合現代實驗及研究的趨勢。

關鍵氣泡~沸騰現象與氣體溫度計的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水的沸騰現象,觀察水加熱時氣泡的大小變化、上升的速率及路徑、不同氣壓下的沸騰溫度等,並試圖以強制氣泡的大小和冒泡的頻率來測量水溫,最後發現容積固定的燈泡球內,氣體熱脹冷縮的體積、壓力都隨著溫度而成比例變化,因而成功的自製一個燈泡玻璃球氣體溫度計和微溫度計,準確又實用。。

傑克密碼

「神奇的傑克」是上屆全國科展第二名作品,由於考慮其內容還有充實的空間,我們便決定以更有系統的討論觀點,來完成這份作品。我們的作圖方式是以傑克中心為標準,完整討論傑克結構九種不同連法下,向傑克中心的異側做正方形時,面積發展的關係與性質。由於以推理幾何驗證面積關係的過程,必須用到複雜的輔助線、且驗證步驟冗長,所以轉而運用「解析幾何」以簡化繁瑣的驗證程序。因為解決了坐標設定的問題,才得以為傑克結構開拓更大的研究空間。我們進一步以「解析幾何」討論向傑克中心同側做正方形時,九種不同連法下,圖形或面積發展的關係與性質。我們以MB(i)、MT(i)、MC(i)、NB(i)、NT(i)、NC(i)、HB(i)、HT(i)、HC(i)表示九種不同連結情況下的第i層四邊形;A[MB(i) ]、A[MT(i) ]、A[MC(i) ]、A[NB(i) ]、A[NT(i) ]、A[NC(i) ]、A[HB(i) ]、A[HT(i) ]、A[HC(i) ]表示九種不同連結情況下的第i層四邊形面積,最後整理不同連接情況下,同一層四邊形間的各種面積關係,「從一粒沙看一世界」,窺探永恆、無盡的幾何之美。

開洞駐波的探討

關於管子鑽洞,目前的理論是:鑽洞後即可將洞的位置視為波腹。但是經過我們的實驗,我們認為這樣的理論有點並不正確。我們發現駐波共鳴點位置的變化量跟洞的位置、洞的大小、洞與管口的面積比值皆有關連,且已加深探討了開啟複數個洞、使用不同頻率時的情形。

數位攝譜儀及其數位分析方法

「數位攝譜儀」是利用光柵分光,使用數位相機拍攝光譜。「數位光譜分析法」是電腦軟體程式,可將拍攝到光譜數位影像放大成「馬賽克」,作為光譜的最小「色塊」,並將每個色塊轉換成一組七維的顏色座標[(波長),R(紅),G(綠),B(藍),H(色相),S(彩度),B(明度)]分析光譜,可精確測量各種未知光源放射出的光波波長、鑑定原子光譜,且操作方便,無須使用電路設計,其中: 1. λ座標係由光譜線的位置(x,y)轉換而來。 2. R、G、B座標則記錄對應的紅、綠、藍色成分強度 3. H(色相)為紅、黃、藍分佈於360?色環,表示「色彩相貌」,是顏色的特徵。 4. S(彩度)為色彩中灰色的含量,灰色含量越低,彩度值越高,色彩會越飽和。 5. B(明度)為色彩的明亮程度,數值越高接近白色,數值越低接近黑色。 我們完成以下實驗:\r 1. 測量氫、汞及鈉原子的原子光譜,建立「數位光譜資料庫」。\r 2. 鑑別波長589.0、589.6奈米的鈉雙線。\r 3. 比較數位相機影像與光學相機正片的色彩顯影。\r 4. 鑑定太陽光譜中的吸收光譜(Fraunhofer Lines)。\r 5. 分析獵戶座α、β的可見光光譜。\r 6. 用顏色座標(λ,R,G,B)測量發光二極體的波長範圍。\r 7. 比較He-Ne雷射與雷射光筆放光的波長範圍,發現雷射光筆之光並非單頻。\r 8. 使用光感應器測量LED於不同距離的照度,發現約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尋覓植物中的天線寶寶

一般收播無線電視節目都是使用市售的金屬天線,我們在天線寶寶的實驗中證實了植物的神奇超能力,運用特定植物的莖、葉、果,也能夠收播現有的五個無線電視頻道,實在令人驚嘆。

植物之記憶和磁場的關係

候鳥與蜜蜂會利用地球磁場來辨識方向,因此我們不免要問:磁場除了幫助動物外,是否也能帶給植物任何好處呢?鑑於植物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水,因此我們大膽猜想:磁場是否能幫助根記憶水源的精確方位?於是我們進行探索,首先我們發現磁場會造成綠豆芽的根轉向磁指北極,且磁場會使植物的根生長速率加快;再者,我們也利用含羞草驗證長久以來人們的疑問,確認植物有記憶的功能。更透過綠豆芽的實驗,了解到對植物的根可能的向性排序是:水的向性>重力的向性>磁的向性。最後我們證實綠豆芽的根在磁場的幫助下確實可能記憶水源的精確方位。妥善運用我們的實驗結果,應該可以進一步利用植物的本能,讓植物可以在人類未來的外星基地順利生長。

「握」虎藏龍

許多學生在剛入小學練習寫字時,都曾經被老師或父母糾正握筆姿勢不正確。然而一般人的握筆姿勢,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寫字經驗,有的人則是參考學生的國語作業簿封底所示範的握筆方式。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握筆姿勢才好施力呢?寫出來的字才工整呢?我們感到非常好奇,並且決定以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握筆的姿勢,如:握筆方法、握筆高度、握筆角度、握筆時手腕角度、筆的粗細及握筆器使用與否等因素,研究其與字體工整度、施力程度、控制程度的關係。希望能藉由這樣的研究,找出適合學生的握筆姿勢,讓大家能以輕鬆的握筆方式寫出工整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