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8屆--民國87年

Why not try ?給袋子一點環保

大約在國小四年級寫書法時,看到墨汁瓶上由墨凝結成一片片的東西(以下稱墨片),就突發奇想想用這片東西來製成塑膠袋,看能否較為環保,這個概念終於在國二科展時,召集了一些同學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雷射溫度計

好幾年前的夏天,我們全家駕車出去遊玩,豔陽高照,我在車內往外欣賞風景,忽然看見車子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灘水,但車子開過去後,水卻不見蹤影。回家後,我由學習文庫中,知道那是因為高密度的冷空氣和低密度的熱空氣在貼近地面處相接,由於不停的變化,光線折射的結果,使得地面看起來就像水面一樣,前方車子的影像有時也會折射到我的眼睛來。在沙漠或海面上,它常常造成海市蜃樓的產生。上了國中,我於書店的書架上,無意中翻閱到理化第三冊第十六章,裡面詳細描述了有關光的特性,在高中物理第三冊中,也有深入的原理說明,讓我更加深對光折射的了解。為了驗證這些書本上的理論,因此便構思如何在口常生活中,觀察到海市蜃樓的現象,並加以應用。於是在老師的協助下,進行這次研究。

潮間帶的鐵甲武士?水頭沿海\n中國鱟(Tachyp1eus Tridentatus)的生殖與族群動態之研究

84 年十月起,隨中研院陳敦授等,對金門沿海鱟的棲地做過多次初步觀察。 85 年八月後,就金門水頭潮間帶秋冬季仔鱟的棲地與其分布及生長狀況,進行調查發現仔鱟多在潮間帶的潮溝活動,個體由高潮區往低潮區漸大,其體長在 14.4 至 91.0mm 之間。入冬後氣溫下降,仔鱟潛入泥攤中,鮮少出來,其活動狀況與海水溫度成正比。冬季時,若氣溫在 20℃ 以上,且有陽光,仔鱟即潛出爬行。之後,我們繼續這項調查和監測任務,並企圖觀察成鱟在高潮帶產卵情形,迄無所獲。 86 年八月中旬,在試養成鱟的池中意外發現 2 隻剛孵化的初生幼鱟。不久,水試所也陸續有幼鱟孵出,驚喜之餘,在取得水試所林課長的協助下,對鱟的繁殖與族群動態作進一步深入探討。

追日 ─ 向日葵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書籍,介紹我們如何種植向日葵的方法。同時展示向日葵花田在太陽下散發迷人光芒,使我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為了徹底瞭解它,盼望看到金黃耀眼的向日葵,於是對向日葵展開觀察與研究工作。

中華民國第三十八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應用科學科評語

本年度參展作品計有初小十五件,高小二十四件,國中十件及高中二十一件合計七十件,外國隊高中組作品七件,總計七十七件作品展出。今年作品參展達反安全規則或展示規定者已大幅度減少,真是進步了。參展作品件數除初小及國中略少外,總件數增加不少。壁報論文設計及貼製方面,其格式及美觀均較往年進步。 初小組作品題村取向生活化,適合其程度執行,表現良好。 高小組作品展者眾,主題取材適當,研究方法與內容確較往年進步,得獎者對作品之解說,表現出色。國中組參展作品不多,但得獎作品具創意,其研究方法與步驟符合科學態度之嚴謹思考,報告及論文之解說,也表現得可圈可點。 高中組作品計有二十一件,競爭十分激烈,電腦應用方面的作品,表現十分優良。電機電子領城的作品,論如機城人之設計及研製,表現極優秀。流力場的探討,也充分顯示嚴謹具邏輯思考的方式,完整的實驗結果。 綜而言之,應用科學組作品在質與量均有相當幅度的提升,唯工藝品式的研究作品,尚待改進,則更完美。

氣爆 ─ 威力看得見!

(一)高粱酒、威士忌可以點燃,而米酒、啤酒等則無法點燃。 (二)實驗中常常利用酒精燈燃燒加熱,但偶而也會遇到點不燃或是酒精燈氣爆等惱人又危險的事情發生。 我們心想酒或酒精點不燃的原因,及氣爆的威力,是否與酒精的濃度及蒸氣壓有關係,如果如此,那麼其它可燃物或是氣體(如氫)的氣爆,亦應如此,基於如上的推論,我們研究小組在老師指導之下,遂設計如下一序列的實驗。

推動搖籃的手?瓶蓋反轉之謎?

在科學園遊會上,看到人個名為「灌籃高手」的攤位,放了十來種的瓶蓋,玩法是看誰能將瓶蓋準確投入水中的圈內。我們不由自主地被這種遊戲吸引住了,也試著丟丟看。這時,奇特的事情發生了:有些瓶蓋會沉,有些會浮,有些到中途會搖晃,最感到驚訝的,莫過於是一個原來會順轉的瓶蓋到底部卻逆轉。驚奇的心情下,促使我們對瓶蓋反轉的原因展開研究。

桃園人的噩夢─酸雨

小丸子:「小玉,你爸爸的頭會不會禿禿的、沒有毛呢?」 小玉:「會啊,我一直覺得好奇怪,但是我不敢問我爸爸。」 花輪:「嗨, Baby! ,你們在說禿頭啊? 」 小丸予:「對啊,花輪同學,你知道為什麼會禿頭嗎?」 花輪:「當然了,女士們,因為我家僕人的頭也是禿的,那是酸雨造成的結果啊!」 小丸子:「酸雨?我好像有聽說過耶!」 花輪:「說來話長,我看我們來做一些實驗看看,說不定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 小丸子:「哇!好棒喔!就讓我們來揭開酸雨的神秘面紗吧!」

洞裡乾坤

水 ─ 生命中原始的要素,在日常生活扮演極平凡卻也極重要的角色,但這個流質的種種現象卻一樣非同小可於一般物體,從一般的基礎理論延伸到特立的理論學派,可比於其生活中的角色──偉大出於平凡。淺談生活中的現象,如澡盆及洗手台的單孔漩渦,洗衣機的渦流等現象的觀察,更加上強烈的好奇心使然,便希望由其他的環境因素來窺透種種的結果,以及所知的一些微薄知識來嘗試了解這美麗的現象。

由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來看在溶液中運動速率的分配

在理化課本 18-2 的實驗方怯,只能測定在不同溫度下化學反應從開始到反應結束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只能測出全程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但不能測出在反應過程中各期間的化學反應的瞬時速率,亦就是,在某一時間內到底有多少分子已發生了反應。 在做 18-2 實驗時,也往往發覺硫代硫酸鈉與鹽酸在反應開始和終結時,其反應的快慢似乎有點異常,因此設計適當的實驗方汰來測定反應過程中各期間的化學反應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