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5屆--民國84年

小狗移動的 3D 模擬及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許多四足動物移動的方式大致上相似。然而我們懷疑這種移動方式是否對平衡有利,且節約能量,於是想利用電腦 3D 繪圖的技術來分析證明之。

從數字方塊到數字八卦

去年我們研究了「數字方塊」,數字方塊的運算規則是這樣的:「首先在一個方塊的四角各寫一個數,此數可以是零或自然數,將相鄰兩角數字的差(以大數減小數),寫在四邊的中點,然後以四個中點作為新的方塊,繼續重覆上述程序,直到最後會有一個方塊的四個中點都是零為止」。(如圖一) 我們從一千多個數字方塊的運算過程中,發現了數字方塊可依奇數與偶數的分布情形區分為六個類型,而且在運算的過程中,類型與類型之間總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在變化著。 同時,我們也發現數字方塊的遊戲規則除了適合正方形外,也適合於正八邊形、正十六邊形、正三十二邊形等。若這個遊戲規則被運用在正八邊形上,會出現什麼有趣的數學規則呢?我們實在很好奇!我們把這樣的問題叫做「數字八卦」(如圖二)。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緊接著數字方塊的研究,向數字八卦挑戰。

八中里的居民住得安全嗎?

我們八中里的居民住的大多數是平房,巷道也非常狹小,離基隆河又很近。每當夏天大雨或颱風侵襲後,住在近基隆河的人都會提心吊贍,深怕自己的家園又遭大水侵襲。甚至去年( 83 年)社區的一次大火,幾乎把大家都燒怕了。 八十三年颱風過後,九月份召開里民大會時,有人提出: 『 我們的住家會再淹水嗎?若再淹水,我們該怎麼辦? 』 當時誰也不敢確定會不會再淹水。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辦法解決,阿公說: 『 在我的腦海中,小時候的八中里也常淹水,但居民不多,河床也沒有像現在這麼深,雖有洪水但影響較小』目前居民多,為何現在還會淹水呢? 甚至火車、貨櫃車的噪音也常年圍繞著八中里的居民,我深深懷疑這樣的生活品質。年輕一代多數己搬往他處,難怪本校學生數會越來越少(由二十四班降為六班,共 176 人)。 這些問題是如何發生?水流特性如何?是地質與地形的因素嗎?是人為因素或其他原因?火災會再發生嗎?我們的環境、居住品質如何?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中不知已盤旋了多久,在爸爸、里長、本班小朋友、社區的居民、自來水公司新山淨水場陳慶文先生及環保局林家名、黃立鈞先生的協助下,我們展開了以下的研究活動。

黑夜的提燈者─螢火蟲的觀察與特性研究

「不要做一個人工螢火蟲。」 這是去年一則廣告的台詞,可是究竟螢火蟲長得什麼模樣呢? 由於電視上藍山咖啡的廣告,我終於看到螢火蟲的廬山真面目。 看到牠在黑夜中一閃一閃亮著,那種嬌柔的樣子,使我聯想到其它問題: 「牠究竟是靠什麼生存呢?」 「我們可以在那些地方看到螢火蟲滿天飛舞的情景呢?」 ……………… 太多太多疑問,激起我想要研究螢火蟲的好奇心,於是在賴老師、陳老師的指導下,對螢火蟲做一連串觀察與研究工作。

是誰打翻了天公的醋醇子? ───\n一九九四年臺北地區酸雨與天氣型態關係之研究

近年來,由於愈來愈嚴重的空氣汙染,造成了許多以前沒有的生態危機,「酸雨」便是其中最嚴重的一項。這個問題不但受到大家的關注,也引起了我們研究的興趣。我們常常聽到臺北地區的雨水的酸化已非常嚴重,但到底到了什麼程度?自己常常淋到的雨成份為何?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型態下,酸雨的情況是否有變化?其間之關係又如何?這些都是我們想去探討的。

探討地錢氣亂運動之生理及環境因子對其氣孔之影響

我們經由高中生物第一冊第八章「蘚苔類與低等維管束植物」之內容介紹,了解蘚苔類植物,為了適應陸生環境,而衍生出「氣孔」的構造。仔細觀察「地錢葉狀體之切面圖」,並與「種子植物」保衛細胞的形態圖作比較,發現地錢的孔邊細胞與種子植物的保衛細胞有形態及構造上的差異。究竟地錢氣孔是如何開合,又外界的因素是否會影饗其氣孔的開合或大小之變化?我們欲藉此實驗,一探地錢氣孔之奧祕。

奇妙的啤酒泡泡

有一次家裡來了許多客人,宴客中爸爸要我倒酒,起先我倒紹興酒及果汁非常順利;倒啤酒時倒在杯中不到一半,就產生了好多泡泡,要停止已經來不及,泡泡溢到了桌面;讓我感到十分納悶,同樣是酒紹興酒就不會產生泡泡?而啤酒卻會產生那麼多泡泡?請教老師,老師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就邀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研究。

看誰肚量大紙盒容量與紙板裁剪方法的研究

弟弟在家裡「做實驗」,他拿出一大盒方糖,說是老師規定的作業,媽媽只好讓他去「玩」。一轉眼,方糖散落滿桌,媽媽見了差點暈倒,因為紙盒已分屍了。看到媽媽生氣的樣子,弟弟也哭了,爸爸好言安慰他又請我們幫忙收拾。這時,當老師的小阿姨來了,她是有名的「金頭腦」,我們都知道:救星來了!\r 小阿姨拿來美勞常用的厚紙板,教我們動手做盒子,她教我們先將四個角落各剪去一個小正方形,摺起來就成,一個紙盒了。「咦?怎麼姊姊的盒子看起來比我大?」我們把方糖裝進去,我的盒子確實裝的比較少,到底怎麼剪,才能摺出一個裝最多方糖的紙盒?我的心中充滿疑惑,就向小阿姨請教,她看我們都有興趣,非常高興,決定利用假期指導我們深入探討,我也邀了幾個同學一起做這個有趣的數學實驗。

感應電動機與渦流之實驗設計探討

(一)其中一個實驗是:由交流電 110V 產生的磁場效應,若將金屬板置於該磁場中,該金屬板即能產生旋轉,老師敘明這是感應電動機,也是目前我們電錶內有一個金屬轉盤(阿拉哥盤)即使用這個原理,由於金屬盤內產生的感應電流(渦流)而導致轉動。 (二)物理老師談到「渦流」和「渦流力」這物理名詞太抽象,老師也介紹了幾木書讓我們參閱,但書上所談的實在很有限,最多只談到金屬盤內產生「渦流」,所說明也僅限於金屬盤會轉動,於是自行實驗設計,展開了一連串「渦流力」的研究探討。

小小噴泉──「文蛤噴水行為之探討」

在家中,常看見媽媽將市場買來的文蛤放入容器中,加入水,隨手灑入一把鹽,原木緊閉的文蛤,居然又紛紛「復活」似地伸出白白的水管,並且不時有水噴出,引發我們研究這噴水行為究竟會不會受放鹽的多少所影響?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又進一步探討了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