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5屆--民國84年

海砂樓閣安全嗎?\n─ 海砂對鋼筋混凝土強度影響之探討

暑假期間,電視新聞節目出現了一個新話題「海砂屋」,從螢幕中,我們看見許多房子的牆壁,被輕輕一敲,就大塊大塊的掉落,裡面的鋼筋也誘蝕了,真是可怕。這個話題被討論了很久,而我們心中也產生了一個疑問:「海砂真的是兇手嗎?」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從七股海邊運回一大桶的海砂,而審判海砂之路,也正式展開了。

中華民國第三十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應用科學科評語

一、本年度參展作品初、高小組、國中組及高中組合計六十一件,平均得獎率約百分之四十六左右。 二、整體參展作品之品質,比往年進步。 三、高、初小組參展作品,在研究成果、壁報論文展示或作者口頭報告,均有優異的表現,競爭十分激烈。 四、國中組第一名得獎作品,有優異的電腦技術能力、軟體知識及研究成果。第二名作品頗具創意,探探方法及成果完整。 五、高中組作品主題分佈寬,含蓋領域廣,高中或高職均有很優異的研究成果而得獎作品均有創意。電機、電子及微電腦類作品完整,具備實用價值,但欠創新性。個人電腦應用作品,有關硬、軟體有良好的探討,比往年進步。 六、參展作品約略有四分之一是探討環保相關的主題,對環保之教育的推展具正面的意義。 七、作品參展ㄓㄢ瘸性,以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改善,有關參展作品及壁報論文之貼示尺寸,仍有很多位遵守規定,建議明年改進。

變變變──找出植物界最佳的天然指示劑

有一次,就讀六年級的哥哥上自然課,研究水溶液的酸鹼性,必須使用石蕊試紙或廣用指示劑等化學藥品來檢驗,但基於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提倡下,於是引起好奇心,希望從自然界的植物中找出一種最佳的天然指示劑,減少污染環境,並藉此了解物質酸鹼的性質。

酸雨

電視、報紙及各種傳播媒體上,經常可見有關酸雨的報導,有時是國外消息,有時是國內酸雨的最新資訊。這麼一個熟悉的名詞,又切身的問題,激起了我們的興趣,尋找相關資料,期望對酸雨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嘗試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以確切了解酸雨的形成及為害情形。 一般以 pH 值,來顯示酸鹼度, pH 值愈小,代表酸性愈強, pH 值為 7 代表中性。通常雨水裡都溶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雨水和大氣保持平衡時, pH 值為 5.6 ,如果 pH 值在 5.6 以下,我們就稱為酸雨。 由於技術問題,我們所做的一切研究只限於溼性降雨,不包括以顆粒狀物質下降的乾性沈降。

中華民國第三十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生物科評語

一、本年度生物科作品七三件,比往年略增,特別是高小及高中兩組。各項作品中一般趨勢為環保及動植物的保育概念均增加,但是最主要的並不是量的增加,或是參與共同研究的同學人數增加,而是作品的品質上大大的提昇。評審委員們非常難為,因為同學們的進步有目共睹,激烈競爭之下,難免有遺珠之憾,要怪只能怪今年的獎金和得獎名額都不能再增加,所以即使是好作品也有幾份落選。 二、同學們的作品中,許多是自己想出來的題目,或是自己設計出來的作法,在研究的創意及創作層面上看,腦與手的並用,想法與實踐合一,難怪”有價值的作品”數目比往年大為增加。 三、另外一項特點是連續性的研究增加,有許多同學,可以說在研究上已經是身經百戰的老手了,有的從小學做到高中、有的人甚至由國中的題目連續做到高中,難怪能對一項問題研究的那麼深入,來龍去脈了解的那麼透測,這就是追根究底的科學精神。希望得獎同學千萬別驕傲,因為只是僥倖比別人表現上好那麼一點點,而未得獎的同學千萬別灰心,再接再厲,一定能把這一點點差追上的。

阿里山公路沿線的地質調查研究

我常常在電視科學節目上,看見介紹岩石、地層的影片。我也曾在阿里山公路看見許多岩層,一層一層的,既美麗又奇妙。那時我對這些東西產生了興趣。再想起去年上過自然科學第七單元「地層」這一課,雖然課本提過地層是由於沉積在海底的泥沙,經過長時間的堆積,擠壓隆起後形成一層層的地層,但是我還是一知半解,於是就利用下課去問老師,經過老師的講解後,我對岩層的興趣更濃厚,回家後找了一些同學,請老師指導,一起展開這個研究阿里山公路沿線地層的調查工作。

三輪車跑得快

暑假期間,鄰居的小弟弟阿宏、他爸爸為他新買一部搖搖車,每天清晨、傍晚,就在我們這條巷口、搖呀!搖得不亦樂乎。嬉鬧聲加上車輪和水泥地摩擦聲,總讓人不自禁地探頭看個究竟。我總覺得很奇怪,阿宏弟弟只要把搖搖車的車把左右搖擺,三輪車就能徐徐前進,開學後,跟自然科學小組的同學討論。得到的是支離不整的推論,於是去請教自然科學王老師,於是引發我們一連串的研究。

我懂了!真方便!!

每次做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為了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又是乘,又是除,忙得不可開交,當時心裡就一直在嘀咕著:「如果有方法,只做簡單的計算,或者是一眼就能看出各個分數的大小,那該多棒呀!」 於是,就把這個心裡的想法,提出來請教老師,老師笑說:「你提出的問題很新鮮,也很有創意,照道理說,應該有比較方便的方法可以做分數的比較大小,不過也要看看使用的時機啊!問題既然提出了,那麼我們就用它來當做研究的主題吧!」於是……

摩擦生熱的探討

天氣寒玲時,我們常把冷冰冰的一雙手來回摩擦,慢慢的雙手就暖和起來,如果我們拿鋸子鋸木板或用鑽子在木頭上鑽洞,然後觸摸鋸齒、鑽頭時,會覺得熱熱的,有些地方還很燙呢! 因此我們知道摩擦會生熱,可是摩擦所生的熱究竟有多少?要怎樣來測量呢?這些問題在我們的腦海裡盤旋了很久,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一起開始研究。

簡易方法測定溶液蒸發壓

在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五章,我們首次接觸到「溶液蒸氣壓」,它立刻挑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但實驗課本中沒有任何一個有關溶液蒸氣壓的實驗,於是我們找了一些測量蒸氣壓的方法,如下圖(一)、(二): \r \r 但方法(一)中,需使用真空幫浦,成本較高。方法(二)中,水銀裝置暴露於空氣中,因此我們測量蒸氣壓對溫度的關係時,水銀蒸氣容易逸出而造成汞蒸氣污染。因此我們想出一種既簡便又安全的方法來測量溶液的蒸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