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3屆--民國82年

冰是怎麼溶化的

開學的時候,上自然課第一單元──水的循環:「冰怎麼溶化了」。我們把一樣大的冰塊同時放在冰水、空氣、手上和熱水中,看看哪一個溶化得快?我們做完了實驗,可是大家的答案不一樣,覺得很奇怪,就請問陳老師,他指導我們再做做看,也指導我們冰塊溶化的一些問提。

紫!白!棕?綠?鹵化鉛與雙氧水反應的探討

在專題實驗中將 KI(aq)與 Pb(NO3)2(aq)反應產生的黃色 PbI2(s),偶然地加入雙氧水後,發現反應非常劇烈並產生紫色與白色氣體,這種奇妙現象引起我們的興趣。再者 KBr(aq)、KCI(aq)與 Pb (NO3)2(aq)反應產生 PbBr2(s)、PbCI2(s)若加入雙氧水後,是否反應會產生紅棕色與黃綠色氣體呢?為了揭開這些問題的謎底,於是我們著手設計並進行實驗加以探討。

四輪車和小山坡

六上自然課本我們在做「四輪車和小山坡」實驗時,發現學校所用的實驗器材不太理想更好,,四輪車常偏離軌道,木塊被撞後常亂滾,距離很難測量,我們心想能不能有又簡單的方法呢?

酸雨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我們常從書報上看到「酸雨是個恐怖的無形殺手」。它的破壞性非常大,會危害土壤和森林、侵蝕金屬和岩石,並使得建築和室外雕像有剝落的現象,它侵入我們日常生活造成了種種可怕的問題。例如:美國東北有二百個以上的湖泊因酸雨而沒有生物。它讓花草樹木營養不良,更有人說它會使人禿頭,多可怕呀!酸雨嚴重的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為了徹底的了解它,於是我們對酸雨做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研究。

自然界的大染缸

本校在三十一屆、三十二屆全國的科展中,以「奇妙的水上印花」及「蔬果花卉妙用多」這兩個實驗,雙雙獲得了第二名及佳作,使我們信心大增,為了想深入的研究,有更多的發現,期望能在大自然中尋找出染布的好材料。

鋅銅電池之探討及改良

按理化課本 22 - 3 鋅銅電池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時,所產生的電流很小,尚未達 1 mA, 此現象引起我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因此希望能改進實驗,使伏特電池更簡便、更持久,且得一更大的電流。

綜合性實驗設計一密閉器中燃燒與氣相成分變化之研究

在國中理化課木第一冊第四章空氣成分中,我們發現蠟燭燃燒後能使瓶內水位上昇的奇妙現象,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空氣的奧秘,也因為如此才促使我們更加好奇的想了解空氣的真面目,以及改用酒精、鎂帶等來代替蠟燭重新設計多樣化實驗裝置,以利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聲”機蓬勃的奧秘─探討水下聲波刺激對水耕蔬菜生長的影響

每年八、九月正是颱風季,田裡的蔬菜受天候影響而產量銳減,價格昂貴。雖然水耕蔬菜不受限於天候,但每日產量有限,因此引起我們找尋促進水耕蔬菜早日收成,及增產方法的興趣。我們在卅一屆科展生物作品中,得知某些特定聲波的刺激,的確能促進水蘊草的光合作用;但,此實驗卻僅止於對植物葉部的刺激而已,而我們知道,根部對植物的生長尤其重要,但,一般田間植物不易進行此類實驗,因此,我們就著手設計本實驗,想利用各類水下聲波來刺激水耕蔬菜之根部,觀察其生長情形,期能找出促進其生長的聲波或音樂。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物理科評語

1.參展作品所數學校包括北、中、南地區,此外,澎湖、金門也有作品入選參展,可見科展已受全國各地區重視,普及至迪島較遠地區。 2.作品題材多屬習知物理現象之探討,不乏有作者自行製作成品及設計實驗,操作熟練,顯示學習的正確研究方法,但對實驗誤差的觀念,及確立實驗數據之準確度尚需再加強,又選題尚需力求創新。 3.編寫作品說明書內容具有完整性,打字及印刷均佳,又今年參展作品之水準並不遜於去年參展作品。 4.現場作者大多表達能力良好,解說甚為清晰,但不少(國中及國小)尚須多加磨練。 5.國際科展現於在校國三至高三學生之個人作品參加選拔,目前國外參加國際科展之作品水準較高,超過我國,建議多鼓勵我國國三至高三學生參加科展,並求提升作品之水準。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生物科評語

(一)生物組作品之主題內容均比往年更具生活化,趣味性及應用性。如對環保及醫葯問題之探討有顯著之增加。 (二)作品之實驗設計及研究方法均正確,內容豐碩,尤其作品之製作均比往年進步,不少作品均有電腦打 字印刷等內容清晰。但有些作品之成果表示方法,需待改進。如應注意實驗數據所得結論是否具生物統計意義;實驗所得之數據應以較易明瞭之簡易方式表示,如用「圖」、「表」之方式。 (三)高中之作品比往年進步很多,許多作品之學術水準頗高,有些已具有大學程度之水準,希望高中組老師,同學們之作品部分內容可與各帶學研究所討教以提昇其作品之學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