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2屆--民國81年

捕捉風兒的足跡

自然老師曾說:「風是空氣流動所造成的現象, 『 風力』的強弱造成測風器的轉速快慢不同。」什麼是「風力」呢?如何測量「風力」呢?有那些因素會影響「風力」呢?為了進一步了解它,於是著手「風力的測量與影響風力因素」的研究!

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數學科評語

這次的評審由五位教授組成,其方式為:先各組(高中組、國中組、高小組、初小組)代表作品共59件,分給各評審委員審查。在24日當天,分兩組;一組審查高小組與高中組,另一組審查初小組與國中組,我們分別與參加學生當面接促,探討他們的研究動機、數學結構、研究過程、其完整性等,如有問題時,我們仍給予指導,並多給予鼓勵。 這次的作品中,其成績比往年進步很多是可喜可賀的現象。有不少作品中,甚有創意,有系統化的探討,證明的完整,並有獨特的觀點與思考,有些自己設計電腦程式,利用電腦還引證成果的準確性。道具上與版面的製作甚精美,有聲有色,是一次成功的科學展覽。

真的夠亮嗎?

我這個四眼田雞一向總是坐在前頭,由於每週各排依順序換座位一次,我就在第一排左右不斷的更換座位。晴天怕反光,陰雨天光線太暗,黑板字經常看不太清楚,實在令人傷透腦筋。如何保有足夠的亮度,我想應是我們這一票田雞族的最愛,為了挽救不再探陷的度數,所以,最後 … … 在三名老師協助指導下,完成了這項研究。

小學生的掃具合用嗎?

我們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穿的衣服鞋襪,坐的桌椅和爸爸媽媽不一樣大,那麼打掃所使用的掃具是不是也要比成人用的小一點才好用呢?我們想試著找出最適合我們用的掃具。

對稱研究

坊間一般教科書中曾提及對於「對稱」問題的敘述,並且略涉及其判別法則。好奇之餘,引起吾人深入研究之。

小豆豆立大功

暑假楊老師送給爸爸一包純黃豆粉,媽媽試著去洗豬腸子及碗筷,發覺效果非常好,勝過以前所使用的洗潔用品,我懷疑它真有這麼神奇,而求教老師,做了探討研究活動。

金屬的氧化還原再探討

觀玩濾紙上伸展的美麗金屬樹,令人疑惑為什麼它能彷若有生命般的生長?是反應物間的碰撞或電子傳遞?是否能用實驗方法找到證據?因此著手做連串的實驗研究來探討它。

玩泥巴

暑假時,我到外婆家玩。表哥正在玩泥巴,他把泥土做成碗,然後用力的倒扣在地上。砰!的一聲,碗底炸裂開來,好好玩哦!「我也要玩。」「你自己去挖上來玩吧!」我就去挖了一大包的土來,加些水,和來和去,揉來揉去,總捏不成一個碗來,表哥笑著說:「你在西瓜田挖的土,都是沙,沒有黏性,怎麼做得成呢?」我就跑到菜園去挖,表哥說:「種菜的上壤常常在施肥,有機物特別多,不宜拿來玩,我們還是去稻田挖吧!」在鄉下玩了幾天的泥巴,和表哥的切磋下,對泥土學也知道了不少。還挖了些田土回來和同學一起玩,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土壤做了以下幾項的研究。

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應用科學科評語

本屆應用科學科參展作品共計六十三件,其中初小組十二件、高小組十三件、國中組十四件、高中組十七件、國際科展推荐作品五件、泛太平洋國家代表作品二件,線將各組作品評審結果詳述如下。 初小組作品中,簡易理化的應用、廢棄物回收、日常用具適用性探討、生物習性研究等課題佔多數,充份顯示選題的多元性,大部份作者對研究目的、執行步驟均有深入的了解,十足發揮了科學研究的精神。然而部分作品深受指導老師的影響,為美中不足之處。 高小組作品題材的選擇,亦與日常生活相關者佔多數,而今年作品水準差距仍大,部分作者對研究方法的認識不足,無法詳述執行步驟,有待改善。 國中組得獎作品均對實驗結果作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並作完整的歸納,符合科學研究的基本精神。環境保護相關研究均具實用性,部分作品並已具規模的實驗設備印證理論,為本屆國中組作品的特色。 作品完整性為高中組評審的依據,部分作品十分具有創意,而與電腦相關之作品也充分顯示作者獨立研究的能力。參展之二件國外高中生作品並無任何特殊之處,與我國作品相比,水準平平。 為提昇作品水準,謹依本屆評審結果,提出兩點建議:(一)加強學生對實驗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以求作品的完整性。(二)研究題材的選擇應具持續性,以長期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能力。

時閒感測裝置來探討滑車運動及物在液中運動阻力情形

觀察物體運動位置及時間測量方法確實很多,但都有其不方便之處(像光電計時器觀察點太少)或以光源發出光線,光二極體接收所感應到的訊號,似乎在「探測位置取點方面」似乎較嫌麻煩例如要取 10 個位置就必須接 10 組光源和光二極體。於是我想試用較簡單的電子裝備線路,再研究出另一種較新穎的探測時間的有效工具,並結合滑車運動來瞭解物在液中運動阻力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