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2屆--民國111年

血氧濃度與智慧醫療

本研究從自組血氧濃度計開始,進行程式撰寫後成功讀取數據,20次的累計平均誤差約為7.6%。進而延伸改善誤差,以6通道感測器搭配移動平均計算,20次的累計平均誤差降低為4.3%,再以類神經網路技術參入2%雜訊進行實驗,血氧值90-99的累計誤差平均降低至0.46%,並研究儲存數據建立資料庫。 續而增添血壓數值研究,並以無線通訊技術即時偵測並傳送病患的生理數據,可以大幅縮短運送病患達醫療院所的醫療準備之時空差距,能改善醫療時空差距的品質,提高搶救病患的時效。期許本研究結果能激發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在智慧醫療的提升進展。 (晉級全國賽後更新:藍芽血壓計及APP、網路通訊卡SIM7600X 4G HAT)

Without doubt , That’s air filter

本研究期望能藉由探討聲波的相關物理特性,研發出高效能的空氣濾清器。研究過程中,利用程式設計的基礎設計出許多低頻的頻率,再經由傳輸與測試後取得其聲壓頻譜、聲壓、聲強、聲功率分布等物理特性之數據,再藉由聲強與聲功率分布之物理特性,設計結構與完成作品。

加減「層」除 All in one-自製分層除汙瓶,潔淨河川水

本研究針對在野外露營煮食及清洗,所產生的大量汙水,為避免直接排入河川,對環境造成傷害,以生活中的物品做為濾材,製作出一個可過濾汙水的「分層除汙瓶」。 參考汙水處理及濾水的原理,希望經過除汙瓶處理過的汙水,其pH值能接近中性,總溶解固體量、電導率降低,溶氧量和流明度增加,使其外觀與清水相近。 選擇生活中常見物品:紙類、粉類、常見水處理濾材、棉布類等,分析其過濾效果,進而得知吸油棉、小蘇打粉、不織布、麥飯石、衛生紙、咖啡濾紙,由上而下依序分層製作出的除汙瓶效果較佳,並可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落實環境保育。

Invelox2.0風速增幅系統

本研究主要是設計Invelox2.0的風速增幅系統,透過此系統可以在出口增加風速而達到風力發電。以空氣動力學與簡單的流體力學原理為基礎,並運用AuotCAD、Solidwork軟體設計、雷射雕刻機實作出Invelox2.0風速增幅系統、也使用3D列印機器製作出曲線方式的風速增幅系統,並比較雷射雕刻的系統與3D列印的系統差異性。利用此風速增幅系統來實際比較,Involex2.0風速增幅系統與傳統風速增幅系統之風速情況,並利用風速計測量風速的情況後,發現此本系統優於傳統系統方式。另外本研究使用Solidwork軟體中的Flow Simulation模擬出本次設計概念,在管道突然變窄會產生文丘里效應,並開始聚集且加速。因此,代表本設計風速增幅系統是非常有意義的。

疊「螺」「旱」—潮間帶顆粒玉黍螺Echinolittorina malaccana之觀察與行為探討

為瞭解顆粒玉黍螺Echinolittorina malaccana的站立與堆疊,是否真如國外文獻提到,是為了因應夏季炎熱天氣而產生的熱調節策略,我們利用一年半時間進行調查、實驗、探討與分析。 針對顆粒玉黍螺爬行行為,在實驗室,我們發現牠們在靜止水中會有往上爬找隙縫躲藏特性,而人工造浪模擬野外漲退潮的實驗,則發現牠們的主要活動時間會在淹水時,也就是漲潮水淹滿,或是水退時還留有的小水灘。在野外,則利用縮時攝影記錄,牠們分別在面臨乾燥及海水來臨時的行為模式,結果是一致的。 在站立與堆疊的實驗,我們發現溫度似乎只是其中一項條件,但並非絕對,潮汐水位變化、岩石隙縫密度及傾斜狀況等都關係到是否會站立、堆疊,最根本的原因是來不來得及縮進石縫。

移線升G

本研究探討在直線上等距離n個信號發射臺,任兩個發射臺所發出的信號不被其他發射臺擋住的規則。 以mi表示相鄰兩個發射臺的斜率,若任兩個發射臺所發出的信號不被其他發射臺擋住,則必符合mi≤mi+1且 =0,其中i∈N,mi∈Z。 當發射臺的個數n=2k時,mk可分為-1、0、1三種;當發射臺的個數n=2k+1時,mk與mk+1的和分為-2、-1、0、1、2五種,可利用整數分割的遞迴關係推算出發射臺信號不被其他發射臺擋住情形的個數,其中k∈N,k≥2。 依照發射臺共線的情形,推論出直線信號數量的公式,並利用整數分割計算出不同發射臺個數的共線類型。

陽光照射造成皮膚溫熱感覺的神經活化機轉

陽光晒到皮膚,人體感覺到刺痛來避免過強紫外線。但為何感覺到刺痛呢?過去對光的生體受器著重於眼睛錐及桿狀細胞(Opsin 1/2),但它們在背根神經元 (DRG,神經末端主體細胞)的表現並不多。TRP channels表現在皮膚及神經。TRPV1是痛覺受器,引起鈣離子通透,Dr. Julius因它得到2021諾貝爾獎。TRPV1/A1受溫度、酸度等活化,但DRG的TRPV1/A1,是否會因紫外線(UVB)照射而影響,並導致鈣通透並不了解。我以不同強度UVB照射人類角質細胞或大鼠DRG,以螢光顯微鏡及流氏細胞儀測量TRP蛋白質表現,以實時影像來作動態鈣離子分析。結果顯示UVB增加DRG的TPRA1/V1表現。且UVB顯著增加角質細胞的TRPA1/V1表現,有劑量相關效後,惟UVB照射對鈣通透影響不大。結論是,UVB照射增加角質細胞及DRG的TRPA1/V1表現,可能與光照引起之麻痛有關。

白棘三列海膽管足的吸附脫離機制探討

管足為棘皮動物的特有構造。本實驗利用自製的實驗裝置,測得白棘三列海膽的管足在水中具有強大的吸附力,且該吸附力主要源自於黏性物質。在觀察管足吸附與脫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管足在吸附時會朝向介質面做出擠壓動作,藉吸盤內部片狀的小骨關節產生形變,以釋放更多的黏性物質,也透過管足腳印的染色結果證實黏性物質的存在及分布。本研究歸納出白棘三列海膽吸附脫離的完整過程:黏性物質預先分布於吸盤表面及儲存於吸盤內部,當接觸介質面時,透過擠壓動作釋放大量黏性物質,並藉由去除黏性物質使管足快速脫離介質面。這種黏性物質可在水中作用,並且能夠被迅速移除,在仿生學上極具應用潛力。

斜面下相遇的機率

在m×n的矩形方格街道加上二元一次不等式的邊界條件,若甲從左下到右上,乙從右上到左下,各自沿格線走捷徑前進,探討兩人相遇的機率。過程中發現碰撞次數會影響機率,而碰撞次數則與卡塔蘭數的乘積有關,透過生成函數的卷積將此乘積記為c(n,k),經由文獻探討找到計算的方法。為了容易看出碰撞次數,我們將c(n,k)透過變數變換定義T(n,k),創建斧頭定理並就邊界是否通過原點及終點是否在邊界上分項討論,以表列方式呈現定理,大幅簡化機率的計算。最後將實際問題以分區概念應用上述定理,成功解決矩形的邊界問題。為了探討斜率大於1的邊界問題,我們找到L(n,r,k)的文獻,發現在r=1時與c(n,k)、T(n,k)有關,進而推廣至整數r>1的斧頭定理。而Fuss-Catalan numbers也與L(n,r,k)公式相似,可得相同推論。

虛境探定數

從撲克牌魔術中,發現了數字1~9的號碼牌利用3*3的排列方式,找出三組三位數值總和之數字和分別為9、18、27,可以藉由與9的倍數之差距猜出覆蓋的數字牌,並將此方法加以發展到數字1~6的號碼牌利用2*3及3*2的排列方式,找出其數值總和之數字和並猜出覆蓋的數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