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2屆--民國111年

虛境探定數

從撲克牌魔術中,發現了數字1~9的號碼牌利用3*3的排列方式,找出三組三位數值總和之數字和分別為9、18、27,可以藉由與9的倍數之差距猜出覆蓋的數字牌,並將此方法加以發展到數字1~6的號碼牌利用2*3及3*2的排列方式,找出其數值總和之數字和並猜出覆蓋的數字牌。

「維」淨化~纖維材料淨水之探討

本研究的啟發主要是由於2021年台灣發生嚴重缺水危機,引起我們去探究是否有方法可以讓校園內打掃拖地使用後的拖地汙水得到過濾淨化,以便我們能將拖地使用後的汙水進行回收再利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校內可以取得的材料,來製作濾水裝置,且我們的濾水裝置不同於常見的重力濾水方式,而是以纖維材料藉由毛細現象來完成過濾水質的效果,並製作一組簡易水質濁度檢測機來檢驗水質,發現自製濁度機照度數值愈小,水質愈混濁;照度數值愈大,水質愈乾淨。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簡易纖維材料對汙水進行過濾或許是可行且低成本的方法,且我們藉由各項實驗的數據發現,不同的濾材設定會對於濾水效果造成不同的影響,並使用我們自製的濁度儀器來確認結果。

加減「層」除 All in one-自製分層除汙瓶,潔淨河川水

本研究針對在野外露營煮食及清洗,所產生的大量汙水,為避免直接排入河川,對環境造成傷害,以生活中的物品做為濾材,製作出一個可過濾汙水的「分層除汙瓶」。 參考汙水處理及濾水的原理,希望經過除汙瓶處理過的汙水,其pH值能接近中性,總溶解固體量、電導率降低,溶氧量和流明度增加,使其外觀與清水相近。 選擇生活中常見物品:紙類、粉類、常見水處理濾材、棉布類等,分析其過濾效果,進而得知吸油棉、小蘇打粉、不織布、麥飯石、衛生紙、咖啡濾紙,由上而下依序分層製作出的除汙瓶效果較佳,並可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落實環境保育。

陽光照射造成皮膚溫熱感覺的神經活化機轉

陽光晒到皮膚,人體感覺到刺痛來避免過強紫外線。但為何感覺到刺痛呢?過去對光的生體受器著重於眼睛錐及桿狀細胞(Opsin 1/2),但它們在背根神經元 (DRG,神經末端主體細胞)的表現並不多。TRP channels表現在皮膚及神經。TRPV1是痛覺受器,引起鈣離子通透,Dr. Julius因它得到2021諾貝爾獎。TRPV1/A1受溫度、酸度等活化,但DRG的TRPV1/A1,是否會因紫外線(UVB)照射而影響,並導致鈣通透並不了解。我以不同強度UVB照射人類角質細胞或大鼠DRG,以螢光顯微鏡及流氏細胞儀測量TRP蛋白質表現,以實時影像來作動態鈣離子分析。結果顯示UVB增加DRG的TPRA1/V1表現。且UVB顯著增加角質細胞的TRPA1/V1表現,有劑量相關效後,惟UVB照射對鈣通透影響不大。結論是,UVB照射增加角質細胞及DRG的TRPA1/V1表現,可能與光照引起之麻痛有關。

大氣乾坤急速降溫

台灣手搖飲料從 1990 年代發展,至今已超過 30 年。2010 年代更由台灣流行至東亞、歐洲、美國及中東各國。 在這飲料店滿街都是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喝過飲料,飲料剛出爐的時候,為了第一時間讓飲料降溫且快速交到客人手中,通常大多數的飲店家都會加入冰塊。但有些不肖業者會為了減少成本而使用沒有經過消毒的不衛生冰塊,我們覺得如果在飲品裡加入這些來路不明的冰塊會不衛生,而冷凍製冰機所製造出來的冰塊雖然衛生,可是沒有達到完全節能減碳的效果,而受到溫度的影響在杯中融化的冰塊,融於飲品中的冰塊會影響飲品的口感且越喝越淡,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我們測試了多種的研究方法,最後選擇用大氣壓力瞬間洩壓產生壓差達到瞬間降溫的效果。

探索校園植物的催氧率

在自然課做氧氣蒐集實驗時,我們發現紅蘿蔔分解雙氧水的氧氣,不及二氧化錳分解氧氣量的25%,引起我們想進一步去尋找,是否有能替代目前課本上所使用催化劑的校園內植物。實驗發現 : 我們尋找的17種校園植物都能作為分解雙氧水的催化劑,在釋出氧氣的反應過程,會因雙氧水濃度、植物科別、草木本、生長環境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氧氣累積生成量、反應速率與反應總量;整體上以榕樹、小葉桑、大花咸豐草表現最佳;最後,以校園三種落葉最多的植物來做研究,發現落葉在高濃度雙氧水中催氧率亦極佳,其中以校園內長得最茂盛植物榕樹落葉的實驗效果最好,以此作為天然、環保催化劑,不但能替學校節省一些實驗經費,還可以兼做環保,省糧食,一舉數得。

線上教學 -- 深度學習專注力分析

自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原有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型態都受到了影響。為了控制疫情,減少面對面接觸是其中一種方法,學習模式亦從實體轉變成線上。因學習都是面對鏡頭進行,老師很難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也不易確認學習的品質。 沒有專注就沒有辨識、學習記憶。鄭朝明(2006)提到專注力與學習有密切關係,線上學習容易受到許多外在環境的誘惑導致專注力下降。本作品提出利用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透過學生學習時的鏡頭畫面進行臉部特徵擷取,作為深度學習之分類器的輸入進行辨識,並將辨識出的狀態分析後得到結果。教師可利用分析出的結果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狀態與品質。

別急得吃棉花糖–親子互動智慧理財ATM之設計與探討

孩子們時常在領到零用錢後便很快地花光光了,不僅沒有儲蓄的習慣,更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導致未來生活收支嚴重失衡的經濟問題。於是本作品以「棉花糖理論」結合智慧行動載具,使用Edit Plus編輯器撰寫PHP程式,研發一款培養孩子延遲享樂與理財好習慣,同時父母也能控管孩子花錢情形的ATM互動程式。 本作品分別設計「家長端與孩子端」的HTML頁面,提供定期主動提醒父母發放零用錢,清楚掌握孩子儲蓄與花費的資訊,此外;特別提供孩子設定定期存款與預定目標(想購買的商品)之設計,讓孩子運用分期儲蓄,累積目標金額,透過存款購得商品的成功愉快經驗,達到存錢與延遲享受的效果,讓孩子開心地學會儲蓄及理財好習慣,同時也增進親子間更緊密良好互動關係。

Knights Swap—無標號樹之探討

這是延伸自我們在中華民國第60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提交Crazy Knights作品,相對於前次已完成的環圖分析,我們認為非環圖尚有擴充發展的可能。 本研究從已知的騎士交換節點非環圖構思,試圖自創工具以產出無標號樹,進一步將無標號樹賦予生成編碼編碼權值後解析規律並驗證之。本研究創發之G(S↔P)E生成圖工具能夠擷出無標號樹、二階段編碼系統能解決圖同構問題並進一步得到權重於解析樹形,得到直線、花形、T形與多分支樹及其通式,依此探討樹圖訊息交換之規律。

把學校塗綠——教學場域綠建築化

近年來全球暖化愈發嚴重,教育部為了維持學生的學習品質,發起 「班班有冷氣」 計畫,試圖使學生能夠在舒適地學習,但是冷氣對能源的需求非常高,何況在全校都使用冷氣時,能源的使用量更是怵目驚心。因此,以正確得方式擺放冷氣使其以最低能源用度能夠有效降溫,和如何從根本改善教室內悶熱的問題,即是本團隊的目標。為了親身調查和感受實際情況,本團隊至當地一國民小學進行環境因子調查,了解到氣候受風向、風速、通風換氣量、太陽角……等等因子左右,並發現通風不足是最主要導致室內悶熱的原因。根據結果,本團隊提出三個改建方案,和小成本改造之可行度列表,而欲確認改建方案是否可行,則以模擬小屋進行「在聚熱層開設通氣孔」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