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2屆--民國111年

一同抗疫,互別苗頭!臺灣人民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施打態度與行為研究

近年臺灣引進多款疫苗因應蔓延的COVID-19疫情,但目前尚無研究探討臺灣人民施打COVID-19疫苗的態度和行為,因此本研究希望建構對臺灣人民施打COVID-19疫苗態度及行為的初步理解。本研究發現:人口學變項對施打疫苗意願和實際施打疫苗行為皆有影響,但原因應是受疫苗施打政策影響;而疫情的關注程度確實影響施打疫苗意願,然大多數人實際上都已施打兩劑(含)以上疫苗;接著在分析現行各廠牌疫苗的接受程度後發現:AZ疫苗的被接受程度持平、Moderna疫苗和BNT疫苗的被接受程度下降、高端疫苗的被接受程度上升,惟因高端疫苗施打母數較低,結論宜謹慎看待。本研究期能為臺灣COVID-19疫苗施打情形提供綜觀視野,作為未來疫苗施打政策及規畫參考,使疫苗政策更周全,發揮最大效果。

以基因剔除小鼠模式剖析腸道菌叢與T淋巴細胞在高脂飲食所誘導肥胖中之功能性連結

肥胖是全球重要之健康隱憂,然而腸道菌叢與免疫細胞對肥胖過程之影響尚未被釐清。本研究主旨為探討腸道菌叢在高脂飲食所誘導肥胖中之角色,並剖析由T淋巴細胞所調控之免疫機轉。我們以小鼠模式發現,從低脂到高脂飲食會使擬桿菌門與厚壁菌門產生消長,並促進擬桿菌屬隨脂肪熱量佔比提升而減少,同時使乳桿菌屬增加,推測高脂飲食與腸道菌叢可能對肥胖是關鍵影響因子。我們進一步利用基因剔除鼠發現,後天免疫缺陷對高脂飲食誘導肥胖有助長趨勢,且T淋巴細胞中轉錄因子Maf和促發炎因子IFN-γ之增加與肥胖產生有正相關,若將Maf基因剔除則可促進抗發炎因子IL-10增加並抑制肥胖,證實未來在醫療上可利用Maf基因作為肥胖治療之新標靶並開發免疫治療策略。

滄海一希—溫鹽度對希瓦氏菌特性探討

脫色希瓦氏菌是一種海淡水中皆可分離出的細菌,更是部分魚類的益生菌。相關文獻指出該菌對石斑魚、金目鱸有抑制體內病毒生長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溫鹽度對其生理變化的影響,包括生長曲線、泳動能力、抗藥性。以添加海鹽濃度0%、0.1%、0.5%、1%、2%的LB培養基,以及28°C、37°C下的培養條件 ,模擬不同情況下該菌的適應能力。研究顯示隨著鹽度上升,該菌生長速度與泳動範圍有隨之增加的趨勢,但若加入過量鹽類則會抑制其生長。此外,在四級胺(BKC)作用下,該菌具備較高存活率,而二氧化氯會使其與病原菌一併殺死,不利產生益菌效果。為了近一步探討脫色希瓦氏菌對於其他本土魚類的效益,未來會著重於觀察不同魚群與該菌的相互作用關係。

探討神經細胞特異性磷酸化PaxillinS119的進核機制與其在神經細胞生長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發現在初代神經細胞於活體外生長至第七天時,位點 Serine119 被磷酸化的 Paxillin (p-PaxillinS119) 會從細胞質轉位進入至細胞核。我們使用 N2a 細胞進行轉染來探討 p-PaxillinS119 進核的分子機制,發現 p-PaxillinS119 進入細胞核需要位點Serine119被磷酸化,且得知Paxillin的 LIM 結構域中有 PY-NLS 序列,分別為 P516/Y517 及 P575/Y576,是藉由轉運蛋白 Importin β2 辨識該序列,並與其蛋白結合後帶入細胞核中。為了瞭解 p-PaxillinS119 進核對神經生長的影響,我們抑制 Importin β2 的蛋白核輸入功能,以及對 Paxillin 的 PY-NLS 進行點突變,皆觀察到軸突起始段的位置和長度異常,表示阻斷p-PaxillinS119進核會使神經細胞的成熟度延緩。我們亦發現神經細胞的 p-PaxillinS119 在細胞核中會呈現顆粒狀,與 RNA 剪接因子 P-SR 共定位在核斑點,也確認了 p-PaxillinS119 顆粒是具有核斑點的特性,顯示 p-PaxillinS119 進入細胞核後參與了 RNA 的剪接。

亮不亮,有關係!

臺灣於2015年6月1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2015年7月1日總統令公布施行,自此正式邁入減碳新時代。 本研究將以水資源節能運用發想在廁所中,通過水塔的位能差作轉化為電能,點亮廁所電燈,達到有以下特點: 一、節能,利用水塔位能差,無需消耗電能。 二、環保,無汙染、無輻射,保護生態。 三、安全,採用水塔位能差,通過低壓直流電轉化為光能。 四、簡單,機械設定的自控開關裝置可根據每次使用廁所進行開關燈。 五、便宜,安裝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維修方便。 利用水塔的位能差來發電、可以省電,又可以做環保,還可以節能減碳,更可以讓空氣清新,真是做了一件很好的功德。

形單不影隻,紅藍展翅飛

顏色對調並且數字按規律排列,除了分類顏色還要排列數字大小難度很高,我們想要發展出有規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將對調的方格數增加到M個。 移動的規則是每次只能移動相鄰的兩個方格,對調後再放入空格中,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所有同樣顏色的方格依數字從小到大排列(順向排列)或數字由大到小排列(逆向排列)。 研究內容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個別對單色的方格加上數字,目標在遵守移動規則下,顏色分類而且數字按照順序排列。第二部分:雙色都加上數字,目標在遵守移動規則下,顏色分類而且數字按照順序排列。

線上教學 -- 深度學習專注力分析

自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原有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型態都受到了影響。為了控制疫情,減少面對面接觸是其中一種方法,學習模式亦從實體轉變成線上。因學習都是面對鏡頭進行,老師很難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也不易確認學習的品質。 沒有專注就沒有辨識、學習記憶。鄭朝明(2006)提到專注力與學習有密切關係,線上學習容易受到許多外在環境的誘惑導致專注力下降。本作品提出利用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透過學生學習時的鏡頭畫面進行臉部特徵擷取,作為深度學習之分類器的輸入進行辨識,並將辨識出的狀態分析後得到結果。教師可利用分析出的結果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狀態與品質。

「轉」瞬即「式」─路徑轉彎數與同字不相鄰一般式探討

本文旨在探討不同轉彎下,其路徑方法數的問題。在方格紙及長方體中,移動路徑方法數的一般式及期望值。從二維的路徑方法數一般式研究,延伸到三維的路徑方法數一般式,再分別探討二維、三維下路徑方法數的期望值及其關聯性,接著跳脫維度的概念,探討期望值間的關聯性。最後研究同字不相鄰的一般式。

左閃右躲,哪裡逃!

本文旨在探討街道上面對面即將碰撞的兩行人A和D,做左右閃躲的過程。 如圖(1),作(BC) ̅的中垂線交(AB) ̅於E1得L1 (左閃),連(E1C) ̅,再作(E1C) ̅的中垂線交(AC) ̅於E2得L2(右躲)依此規則繼續操作,得L1、L2…。但不是所有△都可以連續作出左右閃躲的中垂線,我們找出可以連續閃躲時∠B和∠C的關係,並預測左右閃躲次數上限。也針對當中垂線Ln恰巧通過A點時,n值及∠B和∠C的關係進行探討;接著擴充到△的每一邊同時各作一輪L1、L2…觀察三邊都能達到Ln的n值及當下的特殊幾何點。研究完中垂線後,將中垂線改成過(BC) ̅分點的垂線,並仿照中垂線的做法,探討∠B和∠C的範圍關係式。

三角形能容多少方

本研究探討在直角三角形勾股中容一個正方形,即為「勾股容方」,其正方形邊長、周長與面積會有什麼關係?若不斷重覆延伸此圖形,觀察這樣的圖形模式,最後又會有什麼結果?發現同一層內正方形周長的總和,其值會相等,也觀察到勾股容方與黃金比例的關聯性。 另外,如果將正方形邊長擺放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上,我們稱為「斜邊容方」,同樣逐步討論其正方形邊長、周長與面積的關係。當不斷重覆延伸此圖形時,發現在勾股容方或斜邊容方中,將所有正方形的面積加總後,其面積和皆會等於原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以及勾股容方的邊長會大於斜邊容方的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