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氧化還原反應──金屬鏡的探討

在高一基礎理化實驗中,有一研究氧化還原的“銀鏡反應”實驗,但我們在實驗時卻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所以我們想藉此深入探討,影響氧化還原的因素,並將其應用於金屬鏡的製作。

麥當勞的難題 ─ 轉、折、拚、湊

當爸爸媽媽帶我們逛街,經過麥當勞店,看到大大的 M 字,一臉親切的「麥當勞叔叔」更是覺得友善,進到櫃檯只要買五十元的東西,就可以得到一張轉折拚湊卡,拚出什麼圖,就會得到什麼獎。 我和姊姊上轉下摺,左摺右拚雖然只折出一個薯條圖案,卻產生了一肚子的疑問。 「一張遊戲卡可以折出幾個圖案?」「到底有幾種折法?」「方格數和底座有什麼關係?」「要如何才能很順利的拚出圖案?」 我們去請教老師之後,共同合作探討麥當勞的難題。

若隱若現,朦朧之美-冬春之交,嘉義地區輻射霧之研究

每年冬春之交,嘉義地區經常發生輻射霧,為了了解濃霧的成因,我們透過嘉義氣象站的協助,取得 1998?2002 年的相關氣象資料。經過近一年來的統計和分析,並和老師、氣象站人員、中央大學教授討論研究,發現以下事實:一、輻射霧要產生時的現象,通常氣溫和氣溫露點差會下降,風力會較微弱,相對溼度也會增加。二、當能見度越低時,氣溫露點差也越低,相對溼度越高。三、隔日清晨有霧的夜晚和有霧的清晨,其平均氣溫皆較無霧時高。四、在同氣溫下,有霧時的水汽壓較無霧時為高。五、利用每日20和23時的氣溫和相對溼度(或氣溫露點差),可以用來預測隔日清晨是否有霧。只要相對溼度持續上升和氣溫露點差持續下降,隔日清晨有霧的機率較高。

一步合成碳奈米複合材料與奈米碳管應用於超級電容電極修飾

本研究以高溫鍛燒的褐藻酸鈉鹽與亞硫酸銨混合粉末作為電極修飾材料,並與多層奈米碳管(CNT)混合後,附著於碳紙極電板上。修飾材料中推測含有碳奈米纖維與碳量子點,其表面具親水性的含氧官能基,可提高CNT在水相中的分散性;而碳奈米纖維則推測可增加材料的機械強度,提升電極可撓度。研究藉由調整鍛燒溫度和氮材合成比例,探討不同變因下製造的材料對電容效能的影響。得知最佳合成條件為:褐藻酸鈉鹽與亞硫酸銨1:1(重量比)、鍛燒溫度為160℃下製作出來的電極修飾材料,可以有實驗材料中最高的比電容值162F/g,大幅提升了奈米碳管的比電容值(對照組64F/g)。期待未來能實際運用於電能儲存裝置上,或搭配電池應用於可撓式電子產品。

親愛的,我把你變大了 … 斑潛蠅

每次經過停車場的菜圃區時,德是被那掛在枝葉間玲瓏剔透的小蕃茄所吸引 。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一片片的葉片上有一道道的彎曲的灰白色線條,心裡有很多疑問,於是我們就到自然科教室請教自然老師。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昆蟲的食痕。但我們並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種昆蟲的傑作,在老師的協助指導下,我們開始展開對這可愛的小蟲子的認識。

土壤中施用廢水污泥對作物生長及土壤環境的影響

污泥對土城可能造成的影響可從三方面來看:(l)它可能改良上壤之物理性質和增進某些土壤養分(主要是氮素)的 供應能力,(2)它可能消耗土壤中很重要的氧氣血造成有害的嫌氣環境,(3)它在土中分解,其分解產物可能污染地下水。為了使其有益的效果彰顯,有害的影響減少,我們必 須對污泥有機質在土壤中的分解有相當的了解,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汙泥施用方法。

氣爆 ─ 威力看得見!

(一)高粱酒、威士忌可以點燃,而米酒、啤酒等則無法點燃。 (二)實驗中常常利用酒精燈燃燒加熱,但偶而也會遇到點不燃或是酒精燈氣爆等惱人又危險的事情發生。 我們心想酒或酒精點不燃的原因,及氣爆的威力,是否與酒精的濃度及蒸氣壓有關係,如果如此,那麼其它可燃物或是氣體(如氫)的氣爆,亦應如此,基於如上的推論,我們研究小組在老師指導之下,遂設計如下一序列的實驗。

小心!別讓油沫濺出來

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想幫媽媽把鍋裡煎好的魚盛進盤子裡,結果一不小心,湯匙上的一滴水落進鍋裡,「ㄅㄧㄅㄛ」一聲,妹妹的手被濺出的油沫灼傷了,痛得不得了!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水落進油鍋裡,油沫會濺出來呢?而且還夾有「ㄅㄧㄅㄛ」的聲音。共他的液體滴進油鍋裡,也會有相同的情形嗎?而將油滴進滾熱的水裡,水是不是也會濺出來呢?我和幾位同學一同去請教老師,老師告訴我們可能和液體的沸點有關,那什慶又叫做沸點呢?為了解答我們的疑惑,老師特別帶著我們做了一些有趣的實驗。

台灣蜆( Corbicula fluminea )\n自淨力之探討

一次戶外教學中,我們在河裡發現台灣蜆(俗稱喇仔)的蹤跡,並尋問生物老師有關蜆順的生活習性及其攝食方式( 陳,1990 ) ,那時才明暸台灣蜆在濾食時,可能同時也會過濾水中之雜質,進而加速水的淨化速率;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將可利用此生物來做污水處理處理法 ,因此乃設計此實驗來做進一步探討。

拜訪石頭的老家去

上自然第六課「泥沙」時,楊惟中帶了很多各色各樣的石頭來,那是星期日,他跟著爸爸到新埔鳳山溪抓蝦時揀的。我們問老師:「這些石頭從哪裡來的?」老師說:「可能是從不童的山上來的。」我們再問:「是哪些山呢?能不能找到它們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