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組別查詢
依參展學科領域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依得獎情形查詢
清華大學數研所林聰源教授在“數學導論”課程中,提出了關於四位數的一個有趣的性質:將任一四位數(數字不完全相同)的四個數字所排成的“最大數”減去“最小數,連續做下去,最後必得6174 ,例如四位數 2692 ,先 9622 一 2269 = 7353,再 7533-3357=4176,再 7641-1467 = 6174,而止於此。這種“現象”的確迷人,經予以探討其現象,幾經挫折,終得其秘。
近年來,植物所合成的澱粉?抑制劑已被分離純化用以治療糖尿病與減肥,是種相當有用的物質。我們的實驗係利用不同植物的萃取液,來測試其所含的澱粉?抑制劑,對不同生物之澱粉?的影響。其中,花豆、黑豆、馬鈴薯萃取液抑制豬胰臟澱粉?的效果最佳;菜豆、四季豆萃取液抑制蒼蠅澱粉?的效果最佳;黑豆、皇帝豆萃取液抑制黃豆澱粉?的效果最佳;不同萃取液抑制口水澱粉?的效果則差不多。另外,我們針對幾種抑制效果較顯著的萃取液,進行活性測試,其中皇帝豆的澱粉?抑制劑最耐高溫,100℃才會失去活性,其次是菜豆、四季豆,在 85℃時變性,最差的是黑豆。菜豆、四季豆兩者在偏酸性環境中的抑制蒼蠅澱粉?的效果最佳,而皇帝豆、黑豆則在中性的環境中抑制黃豆澱粉?之效果最佳。由此可見,不同植物的澱粉?抑制劑的活性皆會受溫度與 pH 值的影響,其成分應為蛋白質。我們更進一步將萃取液處理黃豆種子,確實可抑制黃豆種子萌發,降低其發芽率與發芽長度。本實驗證明植物之澱粉?抑制劑可抑制多種生物的澱粉?活性,未來可應用於生物防治、人類糖尿病治療、減肥、以及抑制種子萌發或調節植物生長等方面,可謂妙用無窮啊!!
自六十二年起大學聯考招生除作文外均採用電腦閱卷,因此閱卷電腦和我們有了密切的關係,並且引發了我們研究的動機。今各校亦仿大學聯考之方式舉行模擬考,並且請老師閱卷,我們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乃設計了這套電幽,並儘量降低成本!以期推廣至各校普遍應用。上次我們的硬體(內部構造)設計,曾參加全國展覽,擭得各位師長的鼓勵以後,乃繼憤潛心研究,於課外時間製造完成本電腦,並完成初步的動作。為了消弭大眾對於電腦高深莫測的恐懼心,乃以淺顯的文字介紹電腦的內部構造,希望能幫助大家認識電腦,了解電腦並引起大家對電腦研究的好奇心,以破除電腦神祕的外衣。
我們知道,平面上任意一個三角形若要找出具有最小周長的內接三角形,條件是此三角形為一銳角三角形。說明如下:設有一△ ABC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將 △ ABC 的內接 △ DEF 之周長 ED + EF + DF 改為 ED + DF'+ F'E'=EE〞 ,因 ED + EF + DF = EE〞成一線段,故確為最小周長(因在 △ ABC 內作另一內接 △ ,其周長張成一折線)。圖中:α+β+ γ = △ DEF 外角和之半二,α= -(β+ γ) =∠A ,若∠A≧90°,則∠BDF +∠CDE = 2 ∠A ≧ 180°,故只有在銳角三角形中才具有最小周長 △ DEF 。而此時過 F 作AB之垂線因∠EFA =∠BFD ,故平分∠ EFD 而與AC、BC交於 C 即 △ DEF 之旁心,所以CF為 △ ABC 在AB上的高,同理AD、BE亦是。故我們知道最小周長 △ 即為垂足三角形。(以上出自參考資料)然而,為了將在三直線上各取一點連成最小周長三角形的情形推廣到空問中,上述平面的性質無法繼續沿用,所以有必要發展另一套方法來處理這個尋找最小周長三角形的問題。
去年七月二十五日“賽浴瑪”颱風在高雄登陸,一星期後“薇拉”颱風在基隆登陸,使木省南北兩區,遭到了慘重的災害。據報導,“賽洛瑪” 颱風中心,挾雷霆萬鈞之勢通過高雄時,風力最大 16 級( 10 級就能把樹連根拔起),吹襲兩小時,使當地面目全非;塌屋兩萬,沉船 18 艘,高壓輸電鐵塔倒塌 60 多座,電桿折斜七千多支,並吹毀數頁公噸重的貨櫃吊桿起重機等。當時的狀況是:八時三十分前未能感覺颱風的來襲,至八時五十分左右沿海地區,忽然被籠罩在狂颱下,九時止,市區的大樓鷹架幾乎同時被吹掉,呼嘯之聲不絕於耳,九時三分市郊的輸電鐵塔的使後繼倒塌,九時二十分,風力稍息,十五分鐘後,再度肆虐,而捲入狂風暴雨,使天地失色,人車斷絕,把百萬市民帶進白天無水,夜晚無燈之世界。嘉義地區也遭了洪水的災害。台潤每年幾乎都遭颱風的襲擊,而我們對她的知識不多,尤其是威力最大的中心附近旋渦等等。
本研究透過一種新的嘗試,將傳統植物識別原則、檢索技術與行動科技產品相互結合,其中將植物識別技術中「記憶」的部分,採用科技軟體、硬體加以改善或減輕負擔,如同攜帶一個電子化、可檢索的植物圖鑑與辭典,在親身接觸自然環境下進行體驗學習,相信這樣的方法與應用,可對推廣生態教育及生物資源調查,有所助益。
本研究在探討阿拉伯膠(Acacia Gum)添加酒精的凝膠反應,改變膠液的pH 值後膠液黏滯度會不同,膠液pH 值=9.72 時滴定不同濃度酒精較不易凝膠;而避免凝膠的膠液濃度以1:2(膠粉:水) 33.3%的效果最佳。最後我們成功利用阿拉伯膠的凝膠變色與逆反應,以透光照度法和透光電壓法檢測酒精濃度,並建立檢驗標準曲線。
我家後面的小河是我常去遊玩的好地方。夏天裹玩河水是我最高興的事,早上河水比較涼,但是中午戲水又覺得神清氣爽。靠河邊低窪積水的地方,水溫暖和些,可是潺潺流動的水,很奇妙的叫人覺得涼快。因此我急著想知道為什麼水溫會有這些變化呢?
今年九月份上社團活動自然科學組,指導老師帶我們到校園裡觀察植物的生態,我們發現部份小植物在有些地方長得特別茂盛,但被高大植物遮住後,卻長得特別矮小,甚至逐漸消失,我們覺得很奇怪,就去請教老師,老師說:「這是一場無形的戰爭,有些植物具有相剋的特性!」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類有戰爭,植物與植物間也有戰爭嗎?我們想揭開這個奧秘,於是就以豆類種子進行實驗,盼望能揭開植物萌芽是否會互相影響的奧秘。
我們的哥哥姊姊們從民國六十四年三月開始做氣象的觀測,由他(她)們所個下來的責料可以看出本地(屏東市)的氣象,尤其氣溫好像都有規律的變化,這些變化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老師雖然告訴過我們,這可能和日照時間有直接關係,但是這是唯一的原因嗎?是不是以太陽照射的角度也有關呢?我們很懷疑於是引起我們探討、研究的與趣,沒有想到,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