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組別查詢
依參展學科領域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依得獎情形查詢
我們在相命先生那裹看到「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圖形。這些圖形設計之巧妙,富有的規則性,使我們喜歡它,激發我們去研究「八卦」和「六十四」的符號數理。
從台灣東北角海岸中採取日本石花菜等13種大型海藻,萃取其濾液做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的染料來源,結果顯示,紅藻萃取液的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較綠藻為高,其中又以日本石花菜最高,在490 nm可達65.8%,綠藻則多在30~40%。產生電壓方面,則是以孔石蓴(綠藻)與蜈蚣藻(紅藻)萃取液DSSC效果最好,可達標準太陽能板(產生電壓1.33V)的24.6~25.4%。產生電流方面,日本石花菜DSSC在490 nm下可產生0.91uA/cm2。放置五天後,所有各組的電壓都下降,最好的蜈蚣藻也下降了50%以上。與商用太陽能板比較,石花菜DSSC產生電壓約為3.5%(24.63 uV/cm2)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大型海藻萃取液中的不同葉綠素異構物可以做為DSSC的良好染料來源。
由於磁浮技術的長足進步,使得磁浮系統即將成為陸上交通工具的明日之星,而推進磁浮列車所運用的線形驅動器,則是另一種形式的電磁動力,不同於傳統的旋轉電機,惟其作用力仍依照弗來明左手定則產生直線運動。線形驅動技術除了應用在磁浮系統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應用呢?它可以用於航空器或船隻嗎?它能否取代一般的旋轉電機或者內燃機械(引擎)嗎?
我們利用持續振動的大量塑膠小珠模擬了液體中的分子熱運動,並根據置入其中的保麗龍球所出現的類似於布朗運動之特性,顯示這樣的巨觀模型的確可以很近似的模擬出微型機器人在流體中會面對的分子隨機碰撞作用。本研究同時也證實了適當設計下的微型機器人模型再配合上外加磁場的定向磁力矩作用,將可以有效的利用分子的隨機碰撞所造成的衝力使微型機器人模型朝向我們所指定的方向移動,這樣的結論暗示了將來真正的微型機器人在操作時是可以利用磁場來導引其前進方向的,而且原本會阻礙微型機器人運動的那些來自於環境中分子的隨機碰撞作用將有可能會成為其前進動力的來源之一。
清華大學數研所林聰源教授在“數學導論”課程中,提出了關於四位數的一個有趣的性質:將任一四位數(數字不完全相同)的四個數字所排成的“最大數”減去“最小數,連續做下去,最後必得6174 ,例如四位數 2692 ,先 9622 一 2269 = 7353,再 7533-3357=4176,再 7641-1467 = 6174,而止於此。這種“現象”的確迷人,經予以探討其現象,幾經挫折,終得其秘。
上自然課第三單元─「自然界的物質循環時,老師指導我們利用水蘊草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從觀察中,很明顯的可以看見氣泡不斷上升的情形,此時,我的腦中也浮現出一連串的問題:別種植物可不可以利用相同方法進行實驗呢?什麼因素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呢?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在那裡呢?為了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於是,就和同學共同研究,準備去解開光合作用的秘密。
本研究在探討阿拉伯膠(Acacia Gum)添加酒精的凝膠反應,改變膠液的pH 值後膠液黏滯度會不同,膠液pH 值=9.72 時滴定不同濃度酒精較不易凝膠;而避免凝膠的膠液濃度以1:2(膠粉:水) 33.3%的效果最佳。最後我們成功利用阿拉伯膠的凝膠變色與逆反應,以透光照度法和透光電壓法檢測酒精濃度,並建立檢驗標準曲線。
自六十二年起大學聯考招生除作文外均採用電腦閱卷,因此閱卷電腦和我們有了密切的關係,並且引發了我們研究的動機。今各校亦仿大學聯考之方式舉行模擬考,並且請老師閱卷,我們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乃設計了這套電幽,並儘量降低成本!以期推廣至各校普遍應用。上次我們的硬體(內部構造)設計,曾參加全國展覽,擭得各位師長的鼓勵以後,乃繼憤潛心研究,於課外時間製造完成本電腦,並完成初步的動作。為了消弭大眾對於電腦高深莫測的恐懼心,乃以淺顯的文字介紹電腦的內部構造,希望能幫助大家認識電腦,了解電腦並引起大家對電腦研究的好奇心,以破除電腦神祕的外衣。
本研究透過一種新的嘗試,將傳統植物識別原則、檢索技術與行動科技產品相互結合,其中將植物識別技術中「記憶」的部分,採用科技軟體、硬體加以改善或減輕負擔,如同攜帶一個電子化、可檢索的植物圖鑑與辭典,在親身接觸自然環境下進行體驗學習,相信這樣的方法與應用,可對推廣生態教育及生物資源調查,有所助益。
這次研究的目標是製作一台能收集、過濾水中漂浮垃圾的裝置,而且是整天不斷藉由水流自動收集垃圾。 為了珍惜資源,我們把不用的沉水馬達放進密封箱,在箱上鑽出排水、吸水孔,藉由排水時造成密封箱裡壓力降低,產生吸力。 吸水口的垃圾過濾罐是沉在水面下,當馬達把過濾罐裡的水抽空,池水就會流進罐子,在罐子周圍產生瀑布水流,把垃圾一起帶進去。我們還設計了防止垃圾從罐子裡跑出來的「自動開關蓋」,也加入了方便收取垃圾的「兩段式設計」。另外我們也測試出,過濾罐直徑約11公分、吸水口沉入水中0.5公分、用流量大的粗水管,可以讓收集垃圾有最佳的效果。 最後我們也到生態池實際測試,看到漂浮的垃圾順利流進我們的裝置,真的是太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