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瘋狂蟻別鬧了--長腳捷蟻(Anoplolepis longipes)生態與防治之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長腳捷蟻的生態及防治方法,研究地點在本校園內,研究時間從2017年8月底到2018年4月,共進行9個月。長腳捷蟻是屬於遷徙性高的螞蟻,蟻巢中有多蟻后,特徵是明顯的長腳與觸角以及在受到干擾時的瘋狂舉動(也因此有狂蟻的稱號)。驚擾時的爬速每秒移動約5.40cm;其蟻橋間隙的極限是17mm,偏好吃食有受傷的食餌,較快被搬走。長捷的攻擊模式會先用大顎咬,再舉起腹部噴蟻酸攻擊,會多隻輪流噴蟻酸攻擊,被噴蟻酸的螞蟻最後會死亡。同種間不同區域的長捷都無互相攻擊;也無爭食現象;也會進入不同區域的蟻巢口,我們推論本校區長腳捷蟻的族群是一個龐大的超級聚落(Supercolony)。以3%的硼砂糖水濃度防治效果最好,驅離效果以10%的明星花露水水溶液最佳。

石蠶蛾築巢及相關行為的探討

偶然的機會,在木柵動物園蝴蝶館步行道側的人造小溪內發現許多會移動的小葉片,詢問之下,原來裡面躲藏的竟是一隻可愛的小生物。牠亦是石蠶蛾的一種,由於好奇,我們決定探討牠的築巢行為,在長時間的觀察中,發現亦有相關的本能行為出現,故設計下列實驗作一系列的探討。

再造一個又一個的我─渦蟲再生的探討

我曾聽過美國東海岸的漁民,因為海星侵襲牡蠣的苗床,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就把海星切成兩半,然後再丟回海岸邊,但數天,海星數量反倒有增無減,令那些漁民很疑惑,其實那是因為海星的一半個體仍可再生出另一半,形成一個新的,且完整的個體,就像章魚、烏賊能長出斷臂,兩棲的蠑螈能長出斷肢,蜥蜴的尾巴、螃蟹的螯也都能再生,所以我想研究渦蟲的再生能力到底如何。

Eureka!!!我分辨得出來了!~找出假東西的新方法~

敲水瓶與敲油瓶的聲音不同,不同的液體敲起來的聲音應該都不同。我們由這個想法開始,花費許多時間心力設計設備,成功的鑑定出各種液體。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第一次有人利用敲擊聲來做鑑定液體。長期的研究證實了我們的想法,讓我們十分高興。要每一次的敲擊液體的狀況一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研究目的。我們想盡辦法逐步的改良實驗器材。最後做出的可攜式液體鑑定儀成功的達到了這個目標。這個新方法成功能辨別出不同的液體。比較重要的有: 1汽油中有無被摻入便宜的甲醇2.金門高粱酒與他牌高粱酒3.紅標米酒與他牌米酒4.不同品牌的紅葡萄酒。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能鑑定裝在玻璃瓶中的液體,這意味著可以用這簡單方法來鑑定還沒開瓶昂貴酒類的真假。

馬鈴薯毒素的研究

家中本來養有一對小白鼠,長得非常可愛,頗得大家的喜愛,可惜有一天,因為弟弟餵養馬鈴薯,幾天後便死去了,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我們人類吃馬鈴薯並不會怎樣,為什麼小白鼠吃了就會死呢?因此激起我的好奇心,便去請教老師,老師便把小白鼠致死的原因詳細告訴我,並睛老師指導做如下的實驗。

鐵銅電池之探討及改良

按理化課木 22 - 3 的伏打電池,鋅銅電池實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所產生的電流很小,尚未達到 1mA ,看不出 〝 通電 〞 的效果,再加上學校廢棄的易開罐(鐵罐)隨手可得,因此希望能改進實驗,使得伏打電池更簡便,更持久,於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下列研究探討。

凹面?拋物面?!──\n液體旋轉所形成曲面之探討

放洗澡水時,偶然間見到旋轉中的液面呈現下凹現象,做化學實驗調配藥品攪拌溶液時,亦可看到液面下凹的現象,十分有趣。而數學正學到拋物線的我們,靈機一動,心想:「這下凹的液面,會不會是「拋物面」呢? 因此我們將整個容器旋轉,觀察其中之液體所形成之凹面,並設計實驗及利用電腦計算、繪圖,二者配合,加以比較、證明。若我們能在實驗室中以簡易的方式將拋物面製造成功,並設法產生鏡面,即可利用此結果,自製各式的光學儀器。

鴨拓草花粉管萌芽實驗方法的改良研究

在國中生物課本第二冊第七章,提到鴨跖草萌芽的實驗,實驗結果往往不佳,不是花粉數目太少,就是萌芽情形不理想,尤其於不同濃度之葡萄糖溶液對花粉萌芽的影響,在製作標本時,滴加不同濃度葡萄糖溶液於取玻片上量的多寡難於控制,而且溶液容易流動,常導致不易觀察或污染顯微鏡,影響實驗進行及結果,為使初學者能避免操作上的困難,我們便著手於賞驗方法的改良研究,除改以洋菜配製固態培養基以代替溶液,同時於不同時間採取花粉研究其萌芽率,以決定何時開花之花粉成熟度,決定萌芽最佳時期。

滿江紅複合群之分類研究

採集滿江紅複合群,從外觀形態觀察、葉片與根長測量和DNA 序列比對,將所採集的三型滿江紅做分類。其中三角形和橢圓形滿江紅在數種外觀形態上部分相似、部分不同,而經過trnG1F-trnR22R、rps5-trnSR、trnL-trnF 三段葉綠體DNA序列比對後,確認此兩型滿江紅為同種,皆屬滿江紅 (Azolla pinnata)。而日本滿江紅不僅在數種外觀型態上與滿江紅有明顯差異,其三段DNA 序列分析更有約20%的變異,因此證明兩者為不同種。最後將實驗中的序列貼至網路上比對,發現日本滿江紅 (Azolla japonica) 與Azolla mexicana 相似度達100%,並與美洲種的四種滿江紅也有94% 以上的相似度。參考日本、美洲種滿江紅相關書籍與圖鑑,及親緣關係鑑定的論文後,推論日本滿江紅的親緣關係與美洲種滿江紅較相近,極有可能是由美洲傳至日本的外來種。

為什麼切過的番石榴會變黑?為什麼不成熟的番石榴會有澀味?

一天中午,在學校吃過午飯,我拿出媽媽給我準備好的水果(番石榴)來吃,我想一個人吃不好意思,於是拿出削鉛筆的刀子洗乾淨,把番石榴切開,分給幾個同學吃,妻好後才發現它的切面有噁心的黑色變化,我們都不敢吃,不知道那是不是有毒,於是請教老師,為什麼切開的番石榴會變黑?可不可以吃?老師就指導我們做一連串番石榴變嘿,以及未成熟時含有澀味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