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2的n次方之應用---電腦鎖

作者在小時候曾讀過童話「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故事中有一段說到強盜們自外回來,走到岩石面前,他們的首領喊了一句口訣:「開門,芝麻!」岩石的門竟自動打開了。我心想,這不是最好的「鑰匙嗎?既不用鑰匙,也不用對號。

波速與水深的探討

我們在水波實驗中,發現水的深度會影響波的傳播速度,但不知其間的關係如何。為求充分了解,於是設計一實驗,以便進一步探討水深與波速的規律性。

柚皮妙用大曝光

中秋節晚上,媽媽切柚子,剝下來的皮像頂皮帽子。我就拿來當帽子戴,過了一會兒,拿下來時,哥哥剛好從我身邊走過,問我:「你今天的頭髮好香哦!居然沒有汗臭味,看來戴個柚子帽,還能除臭哦!」我問哥哥:「是真的嗎?怎麼那麼奇妙呢?為什麼柚子皮能除臭呀?」哥哥便提醒我說:「上自然課時,可以提出討論啊!」於是上自然課時,我便提出這個問題,經過全班熱烈討論後,老師建議我們在<做中學>中做更進一步的探索觀察。

小胖子鍬形蟲的生活史及身世之謎

實驗發現圓翅鍬形蟲飼養條件的物化因子均有差異,大圓翅生活史超過1 年, 6 種\r 圓翅屬雄蟲形態有分化現象,大圓翅、中華圓翅及紅圓翅分化明顯,另外三種較相似,但仍\r 有分化。大圓翅、中華圓翅、紅圓翅及小圓翅外生殖器有明顯分化,確信具生殖隔離,其他\r 二種差異不明顯,目前無法判斷是否具生殖隔離。\r 粒線體DNA 之COI 序列顯示大圓翅與其它5 種親緣最遠,其次是中華圓翅。泥圓翅\r 與洞口泥圓翅親緣接近,有地理分佈關連性但無重疊性,顯示二者的演化關係,但無法確立\r 種化。紅圓翅與小圓翅親緣關係最接近,有地理分佈關連與重疊性,顯示二者種化與演化關\r 係。綜合結果與討論推論出臺灣產6 種鍬形蟲祖先來自中國,地理隔離形成後在臺灣自行演\r 化成現今的物種。

石蠶蛾築巢及相關行為的探討

偶然的機會,在木柵動物園蝴蝶館步行道側的人造小溪內發現許多會移動的小葉片,詢問之下,原來裡面躲藏的竟是一隻可愛的小生物。牠亦是石蠶蛾的一種,由於好奇,我們決定探討牠的築巢行為,在長時間的觀察中,發現亦有相關的本能行為出現,故設計下列實驗作一系列的探討。

紅!藍!用光譜分析探討平衡系與勒沙特列原理暨其能量變化測定實驗之設計

我們知道用氯化亞鈷試紙可以檢驗水的存在,高中化學課本告訴我們氯化亞鈷之稀水溶液為淡粉紅色,去水後即變為深藍色。氯化亞鈷此種性質可用於製造隱形墨水(invisible ink),另一用途為製造天氣預報計。由課本知道了這些氯化亞鈷性質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在高中化學新教材平衡常數和勒沙特列原理實驗中討論到CrO42-與Cr2O72-顏色變化,所以我們想到氯化亞鈷顏色變化是否也符合勒沙特列原理呢?鈷是過度元素,能夠形成特殊化合物是否與錯離子有關呢?氯化亞鈷水溶液顏色變化是否涉及能量變化?為了徹底了解這些問題以揭開氯化亞鈷顏色變化謎底,所以自行設計此實驗來研究氯化亞鈷水溶液紅藍變化有趣的化學反應。

凹面?拋物面?!──\n液體旋轉所形成曲面之探討

放洗澡水時,偶然間見到旋轉中的液面呈現下凹現象,做化學實驗調配藥品攪拌溶液時,亦可看到液面下凹的現象,十分有趣。而數學正學到拋物線的我們,靈機一動,心想:「這下凹的液面,會不會是「拋物面」呢? 因此我們將整個容器旋轉,觀察其中之液體所形成之凹面,並設計實驗及利用電腦計算、繪圖,二者配合,加以比較、證明。若我們能在實驗室中以簡易的方式將拋物面製造成功,並設法產生鏡面,即可利用此結果,自製各式的光學儀器。

鐵銅電池之探討及改良

按理化課木 22 - 3 的伏打電池,鋅銅電池實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所產生的電流很小,尚未達到 1mA ,看不出 〝 通電 〞 的效果,再加上學校廢棄的易開罐(鐵罐)隨手可得,因此希望能改進實驗,使得伏打電池更簡便,更持久,於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下列研究探討。

毛細管內液體流速之探討及黏度測量方法之創新

有一次上實驗課時看到鄰桌的同學正以實驗室的毛細管吸吮一瓶葡萄汁,每當他吞嚥時,毛細管內殘餘的葡萄汁竟然以近似等速的狀態降回果汁瓶裡,這似乎違背了重力加速度的常理,是毛細管的影響嗎?還是葡萄汁特有的現象?這與毛細管插入葡萄汁的深度有關嗎? \r 後來在資優科學營中我選擇研究以毛細管測量液體黏度的實驗,並且在學校選修的專題課程中即以此為題目做長期的研究,毛細管中液體的流速真是固定的嗎?重力不會影響流速嗎?若流速真為固定的,如何控制或改變流速呢?是否可以利用流速來測出液體黏度呢? \r 經過長期地研究及動手實驗改進,我們利用毛細管中液體的等速及不等速流動的特性,發展出了兩種既精簡又準確的液體黏度測量法,以下就是整個研究及創作的過程。\r

醬油製造方法與蛋白質利用率之研究

醬油為國民用活所不能缺乏之調味品,具有歷史淵源;周禮天官篇:「膳夫掌王饒、食醬百有二十甕。」史記;「通都大邑,醢醬千甕,此干乘三家。」1 今隨生活水準的日漸提高對調味料之選擇亦愈精細,不但要滿足色香味必要的物理條件外,尚需注軍營養素的質、量等化學醫療。據目前製造醬油後之醬渣,經分析結果;殘留蛋白質甚多棄之可惜。若作為飼料有過鹹才嫌。用於肥料,影響上壤pH 值。背時,曾使之灰化後,收回盒鹽。無論如何,在經濟價值上,殊堪可惜。若能改善製造方法,使蛋白質利用率折高,當可降低成本,增加生產。此為當前工商業所重視的問題。本研究即針對對問題,以不同方法製造醬油,再分析成品及醬渣中蛋白質的含量情形,以明瞭何種製造方法最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