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三名

奇異的虎頭蜂巢

我家果園裏的一深樹上,架著一窩好大的蜂巢。真奇怪,為什麼蜂巢內的蜂室是正六邊形,排列得那麼整齊美觀?為了探求問題的答案,我們做了八個簡單有趣的實驗。從實驗中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雲林縣人口老化空間分布之探討

因雲林縣為全台人口老化最高的前三名之一,我們為了瞭解雲林縣人口的概況與各鄉鎮老化的差異,藉由分析人口資料,並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進行空間分析,結果發現雲林全縣已達到超高齡社會,過去近15年來,幼年人口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除了斗六、虎尾和麥寮等鄉鎮,幾乎所有鄉鎮老化指數都超過100。各鄉鎮人口特徵可分為數群,其中斗六為一群,虎尾、斗南、西螺、北港為較相近一群,而其他鄉鎮則為一群,各年度差異不大,但麥寮在近年則往虎尾群靠近。各鄉鎮醫療院所的分布與人口密度、工商活動聚集有關,反而和老化程度成反比,使得雲林縣面臨超高齡社會時,偏鄉地區的醫療照護將是相當險峻的問題。

穿越煙瀑 真相大白

由於我們在電視中發現的煙瀑現象,使我們產生好奇。因此我們自製立香,經過討論後,並設計十種會影響立香產生煙瀑的實驗,探討形成煙瀑的原因。研究結果發現:煙瀑形成的原因是立香燃燒時產生空氣對流所造成的現象。不同變因的立香燃燒後,所形成的煙瀑形狀、煙量多寡、味道、立香燃燒速率會不同,但是不會受香粉的種類和價格所影響,打破業者的說法。而立香形成煙瀑的條件是:從底部鑽洞,要有中空的孔隙,但中空孔隙的頂端要密封的,不能貫穿。瞭解煙瀑的原理後,可以設計不同造型的創意立香。

實驗室中安全有效製氧方法

在國小自然科學新課程五年級上學期第九冊第四單元〔兩種氣體」的雙造氧氣小節中,列有步驟圓,但經我們實際的操作實驗,發現這種方法不經濟,加上二氧化錳及雙氧水的作用激烈,熱量突增,常帶給同學們一陣陣的恐懼感。為了想改進這些缺點,於是我們四位同學決定更深入的研究一番,希望得到經濟有效且較安全的實驗室製造氧氣的方法。

黑擬蛺蝶的生活紀錄

生物為適應環境求取生存,從親代遺傳許多形態、本能;黑擬蛺蝶(Precis iphita iphita)的生活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文獻報告對黑擬蛺蝶的形態與行為描述不多,但藉由野外長期實地觀察,可明顯區分環境、氣候產生變化時,黑擬蛺蝶不同蟲期的蟲體都有許多外在行為的改變,本研究旨在描述黑擬蛺蝶各種不同的行為與當時環境的狀態,並將實際觀察所得詳實記載供參考。

追太陽

目前不論是國內或國外,專家或業餘工程人員都熱衷於新能源的開發,最流行的即是以太陽能的收集作加熱器,標準的太陽能加熱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太陽能收集器、儲熱氣和熱能分配。太陽能收集器最好能永遠面向太陽成垂直,所以製一個控制器能讓收集器的面永遠面向太陽。

五百公分以上各層面地中溫度曲線變化之分析

氣候學是研究對地表長時期氣象觀測數值所求得平均狀況的科學,在大氣科學的領域中自成一個體系,地中溫度為氣候學範圍內的一個環節,通常在氣候學中很少去討論,本研究試從地中各層面的溫度的逐日變化、季節變化及年變化等不同角度去探討分析,旨在發現地下各層面的特徵。本研究產生的動機是因為常我們觀測地中溫度時,對每個不同深度的溫度計所產生溫度的差別以及不同時問內的溫度升降變化發生興趣,經過初步研究的結果始發覺它們都有規律性與週期性,當我們把這個現象報告老師,老師才鼓勵我們對這個問題做更深一層的探討。本賓驗主要探討的目標是由地面到下層 500 公分深處之問各個層 面,地中溫度升降起伏的變化,並求得短時問的氣溫升降所能達到地下的深度,冬夏季節性的溫度變化對地下溫度所產生的影響。本校的氣候觀測站,因儀器簡陋,所得資料難免有誤差,所以本研究僅強調方法的進行和理論的證實。

滿庭芳-植物的氣味世界

許多植物會散發出氣味,氣味在植物中扮演甚麼角色呢? 我們分別用葉片氣味、收集的可揮發油性物質來處理植物,觀察對植物生理、生化的影響:例如發芽、生長、細胞大小、氣孔開合、氧化壓力、糖與澱粉量的變化,進而探討其中的分子機制。結果如下: 一、 葉片氣味及可揮發油性物質會影響植物的發芽與生長。二、 植株受氣味處理後長得較小,主要是因細胞變小、而非細胞變少。三、 綠豆在可揮發油性物質氣味處理下,葡萄糖與澱粉的累積量也變少。幼根氧化壓力增加。四、 植物在可揮發油性物質氣味處理下,Ca++幫忙把訊息傳遞到細胞內,讓植物做出適當反應,例如:使氣孔關得較緊或葉綠素被分解。五、 可利用植物的氣味,當天然農藥,取代化學農藥,更為環保。

有趣的湊錢法

有一天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忽然提出了一個問題:「用1元、s元、10元、50元和100元的錢幣湊成 1256元,有幾種湊法?」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但是一時之問答不上來,課後三五成羣,聚在一起討論,拿出錢幣排排看,發現情形錯綜複錐、種類繫多,無從著手,於是想到分類整理,作圖解,第二天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 414種,102 種 ..九百多種,二千多種 · · · · · · · 一但都沒有 172 把攔,隨後老師告訴我們種敵很多,不只這些,要知道正確答案,須先簡化問題,列表,找出規律性,並告訴我們這種方法是以後做學問常用的方法。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做了以下的研習活動。

真相只有一個-不同環境指紋檢測方法比較與寧海德林法最佳化探討

在警局學習指紋鑑定中了解,要從線索裡找出犯罪的指紋是艱辛的,所以本次實驗就五種檢測法配合染色,了解不同材質的狀況,加上警局最常用的寧海德林試劑做最佳化研究,實驗發現如下: 不同材料適合的方法 1、吸水性材料指紋顯像最適方法為寧海德林法。 2、非吸水性材料指紋顯像以龍膽紫法、粉末法及氰丙烯酸酯法最適合。 寧海德林試劑最佳化 1、指紋浸泡寧海德林試劑約兩分鐘效果最理想。 2、指紋樣本以60℃烘30分鐘,顯像最佳。 3、酸會破壞指紋,鹼會溶化一部分指紋,在pH=6時寧海德林顯像最佳。 4、配置原始寧海德林試劑需六次萃取,可以發現在四次以內效果仍佳。 5、發現濃度在原始寧海德林試劑的60%仍有不錯表現,可以依此做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