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三名

簡易自動送氣機

水溝的水面ㄅㄨㄌㄨ……出了氣泡,我好奇的再試了幾次,也同樣有氣泡冒出水面,我高興地跑去請教老師解答我的問題,老師說:「你能隨時注意觀察我們周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是很好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實驗,研究解答你的問題,並且能利用平時所收集的各種廢物 …… 來創造我們理想的器物,就更好了」,於是我們五個同組的同學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研究沒有電也能送氣給魚見的「簡易送氣機」。

三生一死的費氏數列

本作品主要在推廣費氏數列,得到新的遞迴數列。費氏數列的來源之一是「兔子對生長問題」,該問題涉及4項條件:「成長期」、「懷孕期」、「下一代數量」、「壽命」。在歷屆科展中,我們是最先推廣原問題4項條件的研究小組,並得到更一般化的新數列。我們除了透過「整數數列線上大全」檢索、也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儘量搜尋各種文獻,還沒有我們發現的一般化數列。雖然我們得到新的結果,不過卻只使用了簡單的方法:畫圖、計數、直觀觀察,而且還試著保證數列規律成立,使作品更嚴謹。最後我們加入「狼」的條件,狼會吃掉兔子對。關於兔子對數量的規律得到一個猜想,可供人們繼續研究下去。

空氣污染─煙

上自然課的時候,吳佳惠問老師,夏天一到我爸爸都燃燒稻草來驅除蚊蟲。蚊子是跑了呢?還是死了呢?老師告訴我們燃燒到草產生煙霧是農家百姓最簡便的驅除蚊蟲方法,但是蚊子是跑掉了呢?或是死掉了呢?科學的精神是求真、求實,不可隨便用猜測的,我們可共同地來研究。 老師告訴我們,燃燒稻草雖然可為牛驅除蚊蟲,但也製造空氣污染,在我們生活中煙霧的種類非常多,空氣污染已非常嚴重,不潔的空氣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於是同學紛紛提出很多種會造成空氣污染的煙霧,所以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過程進行研究討論。

自製簡易牛頓第三定律之示範實驗

在國中物理課本中缺少有關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實驗,所以設計一些可以解說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簡易實驗,材料可利用廢物,卻能發揮學生學習時的主動性(Activity)及質量性(Quality)。

變色球遊戲的探討

本研究是根據遊戲規則找出三色球的相關性質。利用此相關性質,分析所有情況的差異,討論是否有解,並找出最少的操作次數。我們先從基本的三色球開始研究,接著轉換成較為複雜的四色球,最後利用三、四色球之間的關連性分析出n色球的研究,完成之後,寫出研究的結論。

地球親善大使之隔熱杯套篇

環保隔熱杯套的製作需考量質量輕、隔熱效果好、不添加乾強劑及抗菌劑、破裂強度佳、生物易分解的材料,搭配地方特產,故選用廢棄的茭白筍殼製成的紙塗抹隔熱膠製作出紙漿用量少的杯套。隔熱膠方面,用水性白膠添加四種(咖啡粉、中空粉、活性碳及棉中空碳纖維)熱傳導差且有孔隙的粉末。研究發現,sil-32中空粉有最好的隔熱效果;比較sil-32中空粉的濃度變化,歸納出sil-32中空粉濃度越高有越好的隔熱效果。sil-32中空粉再利用隔熱紙張厚度變化對熱罐表面溫度作圖,發現含有適當甲殼素的隔熱紙張越厚時則隔熱效果越好。因為我們發現sil-32中空粉比其他隔熱粉末效果好,所以決定做中空粉不同體積大小的比較,最後發現D46中空粉的隔熱效果最好。

勝敗兵家吾可期-探討蟋蟀之勝者效應及影響蟋蟀打鬥的因子

為了生存,動物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其中,某些物種會透過打鬥分配有限資源,而打鬥的方式又隨物種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先前研究顯示【1】,打鬥的過程及結果的勝敗,容易受到個體對敵方或自身打鬥能力評估的影響。本研究以黃斑黑蟋蟀作為實驗對象,發現體型差異會改變打鬥的勝敗機率,年齡大小則會影響打鬥的激烈指數及持續時間,故進一步控制上述兩項變因,發現勝者效應會隨時間而消退,並推測其形成強弱會受到是否具有勝利經驗、打鬥經驗及體能耗損的影響。

電橋電路的應用

利用惠斯登電橋電路製造一架多功能的儀器,其功能計有測謊、水質檢查、導通試測、電阻比較、照度試側、溫度試側、電解質溶液解離程度等等,尚有其他多種功能,只須將探針部份稍加改良,相信必能擴大其使用範圍。

空氣"霧"染

霧的形成與空氣中的濕度、凝結核有關。為了瞭解霧的成因,我們取得特定氣象站1996 至2005年的10年氣象資料及環保署網站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整理與分析資料後發現: \r 一、空氣品質不佳時(空氣污染指標值或懸浮微粒值較高),隔日產生霧的時間點較早。 \r 二、當濕度接近飽和且空氣品質不佳時,霧的濃度增加,能見度較低。 \r 在資料分析後,我們自製一觀霧箱,模擬與觀察霧產生的條件,發現霧產生與水汽量有關,溫度越高越不易飽和。若水汽達到飽和時,加入污染粒子SO2、CO2、O3\r 皆會加快霧產生的速度,但比較SO2、CO2、O3 之間產霧的速度並無差異。

罐子裡的長壽蠟燭

我們的實驗目的主要是探討蠟燭在打洞的塑膠瓶中如何延長燃燒時間?進而製作氧氣量控制器以持續供應氧氣,找出瓶外空氣與瓶內二氧化碳的對流方式,確認我們推論是否合理。經實驗發現,橫列和縱列上的洞數越多、縱列的數目越多,蠟燭的燃燒時間越長、同一縱列時,一個洞:開上、二個洞:開上中,蠟燭燃燒時間較長。最後並由實驗證明空氣容易由開中的洞進入,二氧化碳則由開上的洞離開,以形成氣體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