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分科評語

中華民國第三十一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化學科評語

件數較去年為少,共初小十件、高小十七件、國中十五件、高中十二件,程度則初小、高小不遜往年;國中、高中則稍差,原因可能是國際科展選拔今年開始單獨舉辨而(部份較優之作品)未參加本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應乃一過渡時期的現象,明年可望恢復舊有水準。 本次作品內容和以往一樣生動活潑,中學部分仍多與課本內容相關,小學部分亦仍多與生活相關,希望以後能有所改變,特別是高中部分。 安全問題方面化學組一般良好宜改進的例子有二: (一)利用金魚做有闕環境汙染生物生亡之試臉,有違科學館「用無脊椎動物為原則」之原則,希以後參加科展的同學要注意。 (二)利用唾液做實臉時取樣方法宜注意衛生與安全,例如勿用舌頭舔試紙。

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物理科評語

初小組的研究題目均頗為生活化、鄉土化,研究探討的方法亦頗靈活,水準普遍提高。 高小組除了兼具初小組的部分特色以外,多與實際課堂上的學習內容相關,顯示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透過科展研究,延伸到課堂以外,這是很可喜的現象。 國中作品佔多與電腦軟、硬體結合的研究,顯示電腦教育逐漸在國中生根,且已與科學科目結合,在方法上合乎潮流趨勢。 高中組就內容、方向較為廣泛,今年的特色在於結果的呈現趨於精確、簡明。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數學科評語

本屆科展數學作品方面,整體而言,量雖然沒有太大的差異,但質方面普遍提高,顯示各方面參與熱忱和敬業態度均有顯著進步;茲分述如下: 一、輔導教師比往年更能正確發揮輔導角色。 二、國小中之高小組,今年得獎作品,均超越國小程度,且學生亦有能力,解決其所提的問題。 三、高中組之作品,今年相當整齊亦是一大特色,因此增列了衣未三等獎。 四、初小組之作品偏少,且無傑出作品,故今年本組之一等獎從缺。 五、偏遠地區參展之件數,有顯著增加。 六、今年合作思考的作品有明顯增加且作品之品質也相對提高。

中華民國第三十四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生物科評語

第三十四屆全國科展,生物組共有留十八件參展,另有泛太平洋地區國家四件作品參加。今年參展生物組踴躍,一般成果比往年進步,研究內容豐碩,均能利用本土材料,做詳細觀察,使用方法正確,研究對象包括動、植物之分類、生態、遺傳、生理及生化等探討,有些著作具學術及應用價值。今年比往年進步之地方為學生報告其研究成果較活潑生動。但仍待加強之地方為研究成果之整哩,教案之統計意義等,則其學術水準將可更提升。

中華民國第三十四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地球科學科評語

地球科學的內涵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各位學生和指導老師大多能把握這個理念,在周遭的環境中尋找研究題目,而且用實際的觀測或實驗印證所學或推導原來未知的事項。本年地科共有三十七件作品,其中以國中組的作品最多,值得鼓勵,其他各組明年請在加油。地科作品的共同特點是: 一、利用鄉土材料,由野外觀測或室內實驗的結果作合理的研究和推斷。 二、多數作品係由多位同學合作,富有團隊精神。 三、多數作品研究過程都能顧及周全性也適合學生的程度。 然而我門也發現部分作品似有以下缺點: 一、老師的過分參與,學生沒有充分了解。 二、作者所做的結論往往超過資料所能給與的或與研究主題無關。 三、選題太廣或太深不易得到具體結果。 四、科學結果應該儘量量化。部分作品量化程度稍差。

中華民國第三十六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物理科評語

一、年度物理科國小、國中、及高中組參展作品,不乏有新的題材,選題雖以探討一般現象居多,但往年熱門題目今年已顯然減少,大多作品具創意,研究方式也較活潑。 二、多數參展作品細就地取材自行製作成品,設計實驗對實驗過程考慮嚴謹,參與同學也具有熱誠與投入,至為難得。 三、高中組大部分作品以實驗研究為主,操作實驗器材熟練,顯示動手做的教育已逐漸在國內生根。 四、今年編寫作品說明書內容甚具完整性,打字及印刷普遍均佳。 五、國小及國中組仍有不少做者缺乏實驗誤差的觀念,對確立實驗數據之準確度尚需加強。 六、高中組參展作品似不大踴躍,今年擴大舉辦高中畢業生大學入學甄試,可能影響參展的意願。 七、國際參展係限國三至高三作者僅為一人之作品參加選拔,現物理科參展作品以兩人合作研究居多,不符合國際參展之一人作品,尚需鼓勵。

中華民國第三十八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化學科評語

今年化學組作品件數比往年多,水準也較為提昇,普遍都比往年好。分別教述作品特色,優點及待改進之處如下: 一、特色:作者都能從日常生活事件切入研究問題,引用社會資源如消基會,擴充實驗內容,且能發展出關心環保的態度。 二、優點:高年級學生的作品都能回顧歷屆科展作品的優缺點,這是一種良好的研究態度。部份作者尚且對已知的資訊提出批判而發展出嚴密的思考及實騷過程。大多數作者皆具有保存原始記綠的良好習慣,值得鼓勵。甚至國中組的作品對「定量」的考慮都比往年深入。 三、尚待改進之處:多件作品不僅作現象的觀察,而且從「分予」層面思考理論解釋。可惜部份作者對理論的理解與認識尚不清楚,以致於發生解釋上的錯誤。希望作者對理論要充分了解釋,部份作品使用過份深奧的儀器測量,這些儀器的原理皆超出範圍,希望要在高中的層次作研究。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應用科學科評語

一、應用科學組之作品在質量上與往年相比,有明顯的提昇。 二、主題在電腦科學與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比較多,顯示一般學校頗注重電腦與環保上的教育,而且研究成果均屬優良。 三、初小與高小組之研究在選材上也從日常相關之題目擇題,並且沒有安全上的顧慮,表示安全規則已有落實。 四、國中組雖然參與件數較少,但研究品質也屬優良。 五、高中組在電腦科學與環保方面均有及優良的研究成果,而且參予件數也大幅提昇,表示參予之意願不管高中,職校均增加,是可喜現象。 六、工藝作品數量已明顯下降,但有少數作品尚未依科展作品得分之標準去進行實驗,因此難免無法入選得獎。

中華民國第三十八屆中小學科學展覽-生物科評語

今年度生物科的參展作品 73 件,其中包括國際性參展作品四件,與往年相比,不僅在量的方面極其豐富,更重大的進步乃是學生研究品貿的提昇。整體而言,學生在科學研究的態度上,具有主動研究之精神,以嚴謹的態度,由生活化的環境中把所觀察到的問題發掘出來,以次序性的科學探討、精采的照片、完整的紀緣、環保的精神、呈顯出所研究的主題,比較以往只偏重觀察、有缺陷的研究流程、不切主題的研究,不完整的數據處理,或取材自教授級的艱澀研究,卻在評審面談中漏洞百出的種種缺點,非常令人欣慰,足見我國科學教育上的長足進步。較特別是在生物資賦特殊優異的部分作品中,見到提早進入具閱際水準的實臉室的優異表現,學生不只是攀附在高手如雲的實臉室中學點皮毛,而是現代生物學特別領域中習得踏實的知識技術及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唯科學的整體進步來自按步就班、循序漸進的堅實 基礎,我們更鼓勵雖然沒有機會進入大學或中研院等教授實驗室中,接觸一流的科學儀界,受教於尖端生物科學的洗禮的同學,特別是來自較偏遠地區,卻以科學熱忱在實驗室儀器較受限制的環境中,能完成一個純學生性的創意研究。

中華民國第三十二屆中小學科學展覽-地球科學科評語

一、本年度件數有顯著的增加,甚為可喜。 二、利用本土材料的作品很多,為一大特色。 三、初小、高小與國中集體作品多,且團隊精神佳,值得鼓勵。 四、有甚多作品為實際觀測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解釋,且能配合實驗室的數據,研究方向正確,為可喜之現象。 五、部分作品甚有實用價值。 六、部分作品過於瑣碎,不能集中精力於單一方向,而無具體結論為一大缺憾。 七、國小組部分作品,老師參與程度明顯過高,應力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