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0屆--民國69年

色素的隱憂

1.同學們很喜歡買紅酸梅、蜜餞、紅桃子 … … 等零食來吃,吃過後嘴裹都是紅口水,連想到食物的染色,於是開始研究色素的問題。 2.很多種食品顏色鮮艷,其中天然的顏色並不持久,人工添加的色素,卻能耐久,可惜對健康有害,我們想探討是否真的會危害健康。3.顏色鮮艷的加工食品,讓我們有種錯覺,認戶楚最新鮮可口,我們要尋找身邊的食物裏,那些含有有害的人工色素” 4.鮮明的顏色,小朋友最喜歡嗎?商人要添加的色素,是不是小朋友最喜歡的顏色? 5.我們要長期的實驗和研究,想建議同時設法讓有害的色素不再危害大家。

實驗室中安全有效製氧方法

在國小自然科學新課程五年級上學期第九冊第四單元〔兩種氣體」的雙造氧氣小節中,列有步驟圓,但經我們實際的操作實驗,發現這種方法不經濟,加上二氧化錳及雙氧水的作用激烈,熱量突增,常帶給同學們一陣陣的恐懼感。為了想改進這些缺點,於是我們四位同學決定更深入的研究一番,希望得到經濟有效且較安全的實驗室製造氧氣的方法。

茶杯的表面積、容積的研究

上勞作課時,我的口好渴。忽然靈機一動,就用圖畫紙做個紙杯。根據平常的印象”茶杯的杯口大,杯底小,在平面上的圖形類似梯形。”於是,在紙上畫一個梯形,然後沿線剪下來,再把它接合起來。結果,做出來的紙杯,左瞧右瞧,都不順眼,再用剪刀慢慢修剪,使它像個杯子。可是心中又有個疑問:到底要做一個杯子,應該畫成怎樣的圖形才好呢?最後,只好把剛做好的杯子展開。啊!並不是一個梯形 ....。

物體質心的位置

本文純以數學方法來探討一們物理上的問題一物體質心的位置,文分三節,第一節中以數學的形式來定義 n維歐氏空間中的物體及其密度和質心,並討論凸集合的一些性質,第二節引述了Hahn-Banach 定理而不加證明,但證明它的一個有用的推論,以作為討論物體質心的依據,第三節則為本文的主題,證明了具有凸領域的物饅其質心必在其領域之中,並進而說明了一般物體質心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世界中真實的物體,其密度和質心均符合本文第一節中 n=3的定義,因此本文的結論自然適合物理上實際的情況,然而本文所述較實際略為一般化。本文牽涉一點基本的泛函分析,測度論和拓樸學,由於所用到的一些性質均屬相當基本的論述,故並未註明參考書目。

泛用計數器與聲頻信號產生器之研發

數字式頻率計數器引進本省已好幾年了,但價格昂貴除專業性廠商或研究機構有能力購用外,一般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鮮有觸摸的機會。近年來本省電子工業突飛猛進,電子零件較易購得,乃引起研製的興趣。

選米煮飯學問大

吃晚飯時,大家談著一天來的趣事。我一面吃,一面笑,一不留紳,噴得滿桌是飯。媽媽看了,說:「你別小看這一小粒飯,它是農夫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把桌上收拾一下吧!」我數了數,竟有二十幾粒飯。於是,我心中有個念頭:我一餐吃掉多少米?一粒米又有多重?一杯米要放多少水,才能責山像電視廣告中所說的香噴噴, Q QQ 的飯來。 · · · · 這些間題直在我腦中盤旋,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後來我實在彆不住了,終於鼓起勇氣把心中的疑問告訴老師。老師看了我一下,微笑著說:「你能在最平凡的事裹發現問題,思考疑問,實在有研究精神,但老師也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於是我便請了許多同學,共同探討「米飯」的問題。

探討人造衛星之運行原理及月球儀之製作

自從人類出現於地球之上,就一直和月球一起生活。人類看到月球的盈虧才知道了年刀的過渡,潮水的漲退。人類一向敬月為神。因此常想到月球上去拜望拜望。人類之憧憬月世界的歷史業已很久。早在 1957 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夥伴一號)便射入太空,環繞地球運接踵而至的是上百架的太空船,或載人,或無人,均一一進入太空。此種科學方面的新知一直困頓的我?例如:人造衛星何以能夠運打不墜?太空船如何脫離地球進入太空?又如何停駐在天上?它和火箭和飛彈的關係怎樣?等等。就此些問題,諧教於自然科教師,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藉助幾個小實驗及製作了一些模型儀器,慢慢解開了懸疑許多的問題。

多用日晷儀

利用地面竿影的移動設計日略,使學生實際觀測,對地球的自轉、公轉與時刻之相互關係,有更完整的觀念,深入之了解,有興趣於觀察自然現象的奇觀,探求宇宙的奧秘,提高科學教育之效能。但是一般日晷只能觀測時刻,又如觀測太陽的高度(仰角),需另行觀測;擬知世界重要都市時刻又需查閱世界地圖或時刻換算,不勝其煩。為了同時達到這些多功用目標,且富有啓發性,構思新穎,有效的日晷儀,對科學教育之推行,必有所裨益,才有本設計。

機率與空間之對應

半年多前,我在一本有關機率的書上看到如下的題目:某女與男友相約,在下午五時至六時之間,在公園門口見面,先到的人應等候二十分鐘,求此二人在門口相遇的機率。當時我就想:如果相約的人有三個、四個或更多的話,這個機率要如何求呢?於是就著手開始研究,得到結果之後,只覺得高興,並沒有想到居然有機會把它寫出來。

人造雨滴之觀測

土粒從原來結合的位置,受雨水、風等動力之作用 ,被分離而移動到另一位置,這穢現象叫土壤沖蝕( Soil Erosin)。土壤沖蝕是世界上農業方面最嚴重均問題,不但是土壤及水的損失‘且污染並淤填河川、水庫,使植物生長所需養分隨之流失,直接、間接地危害到國計民生並損及人民生命安全。台灣地形特殊,雨水集中,沖蝕及淤積現象特別可怕,面對這嚴重問題,而地球科學中有關這些教材甚為缺少,爰進行研究,俾能有所貢獻。因降雨對土壤沖蝕能力是決定於雨滴大小、下降速度及總雨量,對自然雨滴觀測,宜先以人造雨演為觀測對象,是以本研究主吹研究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