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小教師組

食鹽結晶的探討

在實驗室一個偶然的機會裹,把鹽酸滴到飽和食鹽水中,食鹽水竟突然變白,並產生許多沈激物,經仔細檢驗的結果,是「食鹽的小結晶」。而連想到市面上所賣的或在實驗室裹,以蒸發水分製取的食鹽,都很難觀察出其呈立方體的形狀,若能用像上面的方法,來製取大顆粒的結晶,不是既便於觀察,又可應用在教學上,使學生能更進一步的明瞭嗎?因此,便動了研究的念頭,而進行了下面的各項實驗。

「速讀計秒器」的製作

現在國民小學的速讀教學,於速讀測驗時主數字板上逐一劃去數字、無數字板時則採取教師於粉筆板上板書「1~60」,然後教師逐一劃去數字,以表示「秒數」的進行。然而此法缺點頗多,最明顯的是製作一塊數字板耗費約需五、六百元以上,另外教師憑「心側」劃去秒數下僅時間上有所誤差,且教師手臂亦感酸痛,不勝其煩!因此本校乃有改進缺點之構想,逐研究製作出「速讀計秒器」來,俾便解決目前一般速讀測驗所採方式的缺點,從而達到速讀教學的最大功效,而符合「自製教具」改進教學。

如何突破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e Man)的繁殖率-Juvenile

(一)蝦類素為人顯視作佳餚。邇來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蝦類日漸供不應求。而天然蝦的捕擭量又日趨減少,所以,更使蝦類養殖受到重視,且成為一種新興介業。(二)根據專家分析結果,大都認為「淡水長腳大蝦」--學名 Ma-crobrachium rosenber gii(dE HAAN),日本俗名鬼長手蝦一一的養殖最有前途。因它具有下列特點:1.大型的淡水蝦(最大 B.L.60cm B.W.1.5kg)2.生長迅速的熱帶蝦類(約 5 月~10月 即為收穫)3.肉味歸美可口(介乎龍蝦和紅蟳之間)4.雜食性,飼養易,成本低(養煩設備、管理均簡易)5.成蝦養殖,育成率極高(可達 80%以上 )6.養殖期間幾乎無病害。(極少) 1 具有經濟上價值(目前市價約$300-400/1kg)(三)它有如此多的優點,且早經林紹文博士于 1970 年自東南亞引進本省試養(註:林氏早先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水產專家,率先於東兩亞研究推廣此蝦養殖) ,並先後於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和台南分所進行多年繁殖試驗,擭得初步成功。(從孵化到稚蝦可放養者,其活存率約 30%左右)。可惜其稚蝦(Ju-venile stage 已達可放養者)的活存率及繁值量距大推廣民間養殖的目標仍遠。吾等平日對水產繁殖、養殖且有深厚研究興趣,今見這種深具潛力的養蝦事業,多年來均停滯不進,到底癥結何在?乃集資著手進行實驗研究。

摺疊式的窗門設計

任何建築物定必有門窗之設置,門是為了便於出入,窗則是為了便於通風、採光。空氣之流通與陽光之充足,乃任何一種建築物之必備要件,陽光、空氣、水,乃各種生物得以生存之要素,而窗之功用已佔有其二,可見窗之設置,對於人生之重要。每當炎夏來臨,如火炎陽,炙熱難當,尤其在人數眾多之場合,特別是上課之教室,或集會之禮堂,皆因通風等設施之不良,不足,而感炎熱不堪,萬千學子無不望窗而興嘆,因目前之一般校舍,其門窗之設計,多為上下或左右推動式之玻璃窗門,其窗門扇葉,固定滑行於一定之軌道,作與牆壁成平面平行排列之狀態,全部開啟時,乃為雙扇窗葉同時推向一處,而空氣所能流通之孔道,其最大空間,充其量僅為全窗之一半,因此,在炎熱之天氣裹,常感通風不佳,空氣污濁,學生在室內上課,昏昏欲睡,若遇有東西日照之教室,則更有陽光直射,炙熱難當之苦,如採用百葉窗或窗簾布遮陽,則又感通風不良,悶熱不堪,使教、學兩者,皆感難受,嚴重影響授課與學習之效果,而每當颱風季節,則現有之窗門設計,根本不堪防風之用,玻璃極易遭受損毀,即使平時,亦因其係平面排列,易於因碰撞等原因而致破損,整修換裝所費不貲。

可愛的除草夫—鵝與布袋蓮之生態調查研究

曾幾何時,魚池裹養了幾隻白鵝,每當夕陽西沉黑夜來臨前,落日的鹼暉灑滿大地,池中的白鵝,雪白的羽毛和夕陽相輝映,更顯得其優遊自在;來到池邊順手丟了幾株布袋蓮,白鵝即群擁而上,相互爭食,頓時百感交集浮上心頭,感到目前本縣最致困擾之水生被物一布袋蓮( WATER . HYACINTE )每當其生長季節,常覆蓋整個河面,阻塞河道,導致河水不暢,每屆雨季易成水患,進而阻塞農田灌溉,影響水利設施效果,實在是本縣的一大害,再看看吃著布袋蓮的鵝隻,連想到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態度皆趨向於利用生態關係,使其相互間產生消長作用的研究方式,來促使生物環境之平衡,例如已試驗成功的無性果繩與危害果機的呆蠅交配,使其不能生殖,減少對果樹的危害性,如果我們能嘗試以養鵝來消除布袋邀,控制共繼緻繫殖,一則可消除水患二則可推廣養鵝,增加農業經濟收益,不也是一舉兩得嗎?

基隆河三貂嶺至南港段沿岸植物群落調查

經由研究過程,進一步認識本地鄉土資源,祈於日後教學中,能配合自然科學課程之精神,以兒童熟悉的鄉土資源為教材,提高學習興趣,增進教學效果。

研究題目:石頭的話?兼成立本校小小地質圖書館

(一)過去我國師責教育未設地質科學課程,以致今日為師,每當教學岩石、礦物教材時,即深感無往善盡傳道、授業、解惑之貴,乃下決心充實地質科學知能。(二)參觀各處陳列之岩石、礦物標本,只有名稱標示,對參觀者而言,要進一步瞭解岩石、礦物幫助不大;若閱讀書籍,又苦於學理、實物無法相印證,遂想設計一套更完善之岩石、礦物陳列系統。(三)自然科學新舊課程,均列有地質科學單元,想必有許多教師與作者有相同的教學困擾,乃決意把東奔西走所蒐集的資料,所討教的心得,整理出來奉獻科學教育同好們,共同為我國科學教育盡一份心意。

澎湖本島北海岸地質之探討

澎湖本島為澎湖群島最大之島嶼,面積約64餘平方公里,約佔澎湖群島總面積之半,周圍約101.5 公里。東側、東南側、南側海岸比較單調,砂質海濱發育較佳,無顯著之內灣,海蝕平台不甚發達。本島之北側與西側,海岸參差凹凸,半島與內灣甚為發達,海蝕平台甚為發達,內灣甚淺,為岩盤分佈甚廣與珊瑚礁廣泛發育之故。近年來,水產養殖事業在本縣頭,尤其本島北海岸內灣之利用甚被重視,紛紛建設魚塭等設施,此等建設破壞原有環境,對本島北海岸之生態環境及今後本地區水產養殖業之發展不無影響,為此明瞭此地區沿岸底質。

鄉土教材-昆蟲

昆蟲是我們週遭中最為常見的小動物。根據昆蟲專家的估計,地球上的種類大約有八十多萬種之多,這麼多的昆蟲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嗎?試想:在那麼多昆蟲中,我們認識幾種昆蟲呢?我們認識的又往往是一些昆蟲的外型而已,對於牠們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就很少進一步研究牠們了。假如我們能平心靜氣地,將這些昆蟲的生活情況,仔仔細細地觀察、研究,一定會發覺牠們的生活是多彩多姿,昆蟲世界是奧妙的。

石英知多少

石英是最普遍而應用最廣泛的礦物,尤其在台灣東部的河川理以及各角落均不難發現石英而且數量相當可觀引述禮運大同篇一句:「貨物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立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段話中深切體認本省的石英九藏地層而不為吾人善加運用甚感可惜。由於引發了我們濃厚的研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