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科

海洋塑食文化

海洋廢棄物無所不在,有大有小,其中一部份被生物吃了進去。家鄉的魚也無法倖免,本研究發現50%的魚腸胃樣本中有塑膠的蹤跡,纖維狀有75%、片狀有12.5%、顆粒狀有12.5%,這些塑膠都屬於微粒,要用顯微鏡放大觀察。本研究在魚腸胃中無發現肉眼可以輕易辨別的人造垃圾。

白花水龍的形態與適應

暑假期間,我們到成大生物館參觀,在水池中看到漂浮在水面上開著白花,又長了很多白色根的水生植物,老師說:「那是柳葉菜科的水龍」。奇怪!柳葉菜科的植物,應該是溼地植物,然而水龍卻生長在水面,是什麼因素使它能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或是因為偶然的因素,長在這種環境中?引起我們的興趣,而決定做進一步的探討。

如何促使病毒木瓜再生

小智家中的木瓜,有一天起了變化。本來青青的葉子,卻漸漸變成了黃褐色。他非常著急,於是就把變色的葉子整片摘下,拿去請教老師。老師告訴我們不妨組織一個研究小組來探討吧!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始做實驗工作。

探討竹節蟲體的奧妙

去年四月,我們觀賞了哥哥姐姐們以「偽裝能手 ─ 竹節蟲」為題的研習作品。他們在六十八年的暑假,在溪頭台大實驗林區採集到奇特的昆蟲 ─ 竹節蟲,對牠發生濃厚的興趣而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觀察了牠的形態、生長情形,又調查了棲息的植物、產卵的情形,也從事了再生腳的實驗。七十年三月起,另一批哥哥姐姐們繼續從事未完成的卵的孵化實驗,還調查產卵順序與孵化的關係、產卵期,並對竹節蟲的擬態做深入的探討。我們觀賞了他們的研習作品,對竹節蟲再也不會感到陌生了。但對竹節蟲為甚麼有綠色的,也有褐色的問題感到疑惑。牠們的體色的甚麼不一樣呢?是由於種類不同嗎?或有其他的原因呢?我們為了探討這些問題,也就展開了這一次的研習活動。

過敏與塵?及微生物觀察

利用顯微鏡及其他相關設備,觀察塵?的形態與行為,並試圖了解塵?和過敏反應的相關性。經過長久的尋找,嘗試多種方法,終於找到塵?,發現「室塵?」的兩種?類--歐洲室塵?及美洲室塵?。學會飼養塵?的方法,觀察到塵?攝食酵母粉的情形。並充分運用我們的設備,觀察、拍攝各種水中微生物(數位相片、錄影帶、VCD)的行為,並測量出水中微生物的大小。

蘚苔植物的妙用─以苔土種植豆科植物之研究探討

蘚苔植物是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植物,具有角質層可防止水分散失,但不具維管束,所以個體矮小。我們選用三種蘚苔作為實驗植物:地錢、土馬騌及泥炭苔,在停止澆水10天後,發現三種蘚苔皆呈現枯黃樣,接續每日澆水,只有泥炭苔可恢復原本翠綠色;地錢部分變綠;土馬騌枯黃的地方持續枯黃。利用蘚苔作為基質來種植豆科植物,我們發現豆苗發育良好且停止澆水後仍有明顯生長(p<0.05)。研究中我們在地錢內萃取出萜類油體,將此萜類進行黑翅蕈蚋(Sciaridae sp.)的趨性測驗,發現黑翅蕈蚋皆呈現負趨化性(遠離萜類)。地錢不但可維持濕潤且含有養分,因其具有萜類油體的味道,使黑翅蕈蚋不喜靠近,所以可作為良好的苔土基質。

獨居蜂hostel?-獨居蜂人工巢室最佳化

獨居蜂是一種沒有社會性行為的蜜蜂,多樣性高但豐富度逐年遞減。市面上已出現了許多提供獨居蜂居住的人工巢室,然而實際效果未知,於是我們利用隨手可得的竹子與木板探討自製獨居蜂旅館的可能。野外觀察結果顯示,獨居蜂偏好入住於竹管、內徑0.7~1.0cm、深度18~26cm、離地高度80~140cm、背陽、靠巢室邊緣等,我們也發現獨居蜂築假巢的行為,真假巢的比例約為1:1。接著將各項觀察結果做成實際的最佳化獨居蜂人工巢室,與市售的獨居蜂旅館放置在實驗樣點一個月。在野外樣點中,自製的獨居蜂人工巢室六角形與星形築巢率分別為33%和47%。此研究結果證實了獨居蜂人工巢室的最佳化條件有助提高使用比例,將對獨居蜂保育與研究提供基礎且重要的參考資料。

飛舞的仙子──沖繩小灰蝶

我家對面有一座小公園,每當我到公園玩時,都會看到一些灰色的小蝴蝶在公園裡翩翩起舞,後來也在許多地方發現這種小灰蝶的蹤影。 為了對牠的行為及生長情形有深刻的認識,於是我們在老師指導下,以三年的時間,利用課餘及閒暇時間從事小灰蝶一連串的觀察與研究工作。

水中『藻』寶

經由實驗觀察我們發現池水中的藻類在陰暗處靜置後會有自然沈降的現象,利用這個特點可以很方便的收集藻類進行藻類的觀察,這也解決上學期我們在進行水中小生物實驗觀察時不容易找到他們的問題;藻類因具有葉綠素呈綠色因此在顯微鏡下很容易觀察到,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們認識了25種藻類,涵蓋原生生物界中的綠藻門、裸藻門及金黃藻門的藻類。藻類數量的觀察是進行藻類實驗時最基本的課題,經過大家討論及老師的建議我們採用顯微鏡進行視野內藻類數量的估計,先以放大100倍率觀察紀錄視野中藻類的種類,再以400倍率隨機挑選五個視野觀察藻類數目,平均後以此估計每ml樣本中有多少個藻類來作為比較的依據,但此方法不僅費時且存在很大的誤差,為了有比較的標準且尋找一種更簡易方便的方法估計藻類數量,我們想到利用光線對藻類生長影響實驗中池水混濁度和藻類數量成正比的關係,我們將自製濁度計加以改良除去人為主觀的因素,做為監控藻類生長的工具。由實驗發現藻類的生長繁殖受到溫度、光線、無機營養鹽及有機物的影響很大,池塘中的藻類在池塘生態系中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藻類不僅是水中小動物的食物,更是大氣中氧氣的製造者,所以水中自然不能沒有它們,但是如果藻類繁殖太多,藻類死亡後由細菌分解用掉大量的氧氣,則對於其他生物亦有不好的影響,由實驗得知目前潭墘村的池塘污染主要是家庭有機污染源,因此研擬減少池水的污染並維護生態平衡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東興地區\n─莫氏樹蛙生殖行為調查研究

去年三月份,母親在居家的蓄水池壁上,撿到了一團類似肥皂泡沫的東西,當時我並未特別注意。大約過了五天後,放在水族箱中的肥皂泡沫,竟然有小生物在嚅動,仔細一看,好像是蝌蚪,興奮地拿給老師看,老師說:「是莫氏樹蛙!」;並鼓勵我做莫氏樹蛙生殖行為的研究。於是我夥同了東峰、彩玉,將我家鄉?東興地區的莫氏樹蛙做了一年的生殖行為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