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科

暗公獅生活的探討

當我們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時常利用下午沒課時到河邊去捉螃蟹,有一天我捉了好幾隻螃蟹正要回家途中遇到一位老農夫,他問我說:「小孩子你捉的是什麼?」我說:「螃蟹呀!」他聽不懂,老農夫就往我手拿的袋中一看說:「喔!暗公獅啊!」這時候我才想起小時候媽媽常常教念的那一段童謠:「暗公獅白目眉,無人請自己來……。」原來這就是「暗公獅」。\r 二年級時我們也常去捉暗公獅,把牠飼養在教室裡,牠雖然會夾我們,可是我不但不怕牠反而覺得牠長得太可愛了,因此牠變成了我們遊玩的良伴,我們班上的小女生常被我們逗得哭起來呢!\r 三年級時我們又玩得更起勁,老師也來看我們玩老師問我們說:「好玩嗎?」我們順口請叫老師有關幾個螃蟹的問題,老師說:「你們繼續飼養下去,慢慢觀察就知道了。」因此我們的研習活動就正式的展開了。

春眠怖「孓」曉,處處蚊子咬

本實驗研究斑蚊在孵化、結蛹及羽化各期受外界影響的因素。少數幼蟲缺乏食物時,具抗餓性可活很久。氣溫升高,蛹與成蚊期提前並延長存活期。避光下,幼蟲、蛹、成蚊存活較久。蛹羽化受外界影響小。白線斑蚊在22~25℃和40~45℃易孵化,埃及是在30~35℃。光線對埃及斑蚊結蛹影響不大,卵在正常光30℃與避光25℃適合孵化;白線分別是25℃與22℃,在避光下結蛹率最高。埃及斑蚊在151.55 lux易羽化,白線為503.8 lux。水中1元硬幣愈多,對一齡及三齡蟲生存威脅愈大。一齡蟲無法在銅片和含銅溶液中生存;在含鋅溶液中活久一些;含鉛溶液中仍可結蛹、羽化。水中放含銅較高的1元或50元,可阻斷幼蟲生長,每300ml水中放入4個以上1元為有效比例,揭開許願池中硬幣防治蚊蟲的祕密。

磁場對植物生長之影響

久居鄉村的我無時無刻不與農作物接觸,又親體農家盼望豐收的心情。因此時常想提高作物產量。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些小學生有關磁鐵能促進植物生長的記載,又有此次良好的機會,於是作了下列的實驗。

點亮花青素的秘密-不同色光照射影響植物花青素含量之研究

花青素具抗氧化的能力,我們想了解植物生長時,可見光中不同色光照射與花青素生成多寡是否有關,所以本實驗以不同波長的LED照射紫莖蘿蔔嬰、紫高麗菜芽、紅鳳菜,探討花青素含量與色光的關係。利用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以碘滴定和自製鐵粉片生鏽面積的方法,檢測含花青素水溶液的抗氧化力,推論花青素的含量。結果發現:可見光的波長愈短,植物抗氧化能力愈好,因此推論紫光照射,可增加植物花青素量。而在不同光照強度影響花青素含量實驗結果發現:各種色光距離愈近,抗氧化能力愈好,花青素愈多,但紫光照射芽菜距離少於15公分時,抗氧化力轉差,推論若短波紫光能量太強,會導致破壞,不利花青素生成。

木瓜假種皮液汁之研究

家母播種木瓜時,都將木瓜種子用手指揉碎種子外面的假種皮,雖多次問其原因,但回答只是「如此才會發芽」,因此與幾位同學作實驗。結果,揉碎肉質假種皮的種子較快發芽,且發芽率較高。由這個事實,使我們想起研究以下各種問題:(一) 是否假種皮汁液對植物種子有抑制發芽的功效?(二)對於水稻是否也有抑制發芽的效果?如有,雨季收割的稻子是否可利用假種皮液汁抑制其發芽?(三)假種皮液汁使用多少才能達到上述目的?

堆肥物硝酸鹽含量對植物硝酸鹽含量的影響

在一次上課時提到蔬菜中硝酸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此提倡有機蔬菜的好處。但學生問到:「老師!我們吃的蔬果中如果本來就有大量的硝酸鹽,那廚餘堆肥出來的肥料,再拿去種植蔬果,難道硝酸鹽就會消失嗎?」因此我們開始著手設計實驗找出答案。結果發現除了自種蔬菜以外,不論是否是有機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利用水煮加熱後(不濾水)硝酸鹽含量也不會降低。之後,利用這些蔬菜堆肥後去種植綠豆及紅豆,所種植出的紅豆芽及綠豆芽內含的硝酸鹽含量也都較高,可見堆肥物硝酸鹽的含量對其植物生長後內含硝酸鹽含量是有影響的。

利用天然海水培養淡水中綠藻-小球藻的研究

去年著假老師帶我們到鹿港、王功一帶海邊郊遊,看到一大片土地(包括海埔新生地及廢鹽田)任其荒蕪實在可惜。回到學校黃同學問老師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那廣大土地的利用?老師告訴大家:在沿海附近,地表所含鹽分頗高,如欲栽培一般作物,需經洗鹽處理,費時耗資又大,如能就近取材,利用天然海水培養綠藻,則可達土地充分利用,於是老師再度帶我們到伸港鄉的溪流與大肚溪會合的出海處,採回了綠色的河水進行以天然海水培養綠藻的實驗。

蚯蚓對光的反應

平常蚯蚓都生活在土壤內,除在雨天外,很少爬出地面,這是否表示蚯蚓是偏愛黑暗成某種色光呢?但是蚯蚓沒有眼睛,它對光是真的有所反應嗎?因而引發我們做蚯蚓對光反應的實驗。

時勢「鎖」迫—圓葉鴨跖草的閉鎖花

圓葉鴨跖草植株有三種枝條,著生不同的花:直立莖的開放花、匍匐莖和地下莖的藍色、白色閉鎖花。開放花有雄性及兩性花,雌雄蕊位置分離,有利異花授粉;先開地上閉鎖花,最後開地下閉鎖花,花比較小,花粉可孕比例低,影響種子數目,但種子較大,尤以地下閉鎖果為最且萌發率最高,是以質取代量的生存策略;故推測其具有資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的能力,植株小時以地上閉鎖花快速繁衍;產生開放花,以增加基因歧異度;最後有充足的能量產生地下閉鎖果,加上原本母株的合適環境,可確保子代的繁衍。溼度高、植株遭破壞、黑暗有助於閉鎖花的產生,土壤密度高、生長空間小則不利,推測植株能因應環境,調整不同花朵之間的比例,利用吸收的養分有效率地繁衍後代。

氣孔的大小及分布之研究

在學習葉的構造時,課文中說:「一平方公分的葉面約有一萬個氣孔」,使我們想起實驗 3-l「動植物細胞的比較」,老師曾教我們製作玻片標本,觀察洋蔥及鴨跖草的表皮細胞,我們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長方形的,排列非常整齊,但並沒有看到氣孔,鴨跖草的表皮細胞就比較胖而短,而且看到好清楚的氣孔可是「真有那麼多嗎?」「那麼多要怎麼數呢?」「洋蔥的表皮怎麼沒有氣孔?」於是同學們便在校園採集了許多植物的葉片到實驗室,想看個究竟,但是都不容易剝下表皮,所以我們請教老帥,開始研究如何觀察氣孔?並測定氣孔的大小及其分佈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