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生物科

花粉管萌芽的生理機轉和對外力的感受

花粉研究的兩大問題(a)花季影響花粉的有無,(b)花粉的個別差異,開始研究長期貯存花粉活性的方法,一般貯存動物細胞或植物無壁細胞cell wall-free protoplast的DMSO/Deep Freeze方式對花粉傷害極大,貯存細菌和黴菌的50%甘油/Freeze方法也保存不住花粉活性[2]。我們發現薑花和百合花花粉在自然界環境未授粉前含大量精油,竟因此找到可以用植物油和低溫來長期保存花粉活力的最好方法。 本研究中設計玻瓶代替洋菜,用倒相式顯微鏡觀察玻瓶底油水界面花粉管生長,改善以前培養基的限制。由於可以一次大規模的檢驗許多不同的條件,我們發展可以讓薑花、百合花粉長出全長花分管(30mm以上),並達到高發芽率(95%)的C98培養液,一方面花粉萌管的全程變化可以在C98培養液中被仔細觀察,一方面是選用材料百合花粉有粗大的花粉管。我們發現花粉管在長超過花粉體十至十五倍以後就出現非常清楚的細胞質流(plasma flow),由於這流動遵循花粉管長軸做非常有固定方向的旋轉循環,我們把它稱為細胞質對向流(counterflow)。花粉管除了本身增長的運動外,細胞質流的速度可以在倒相式顯微鏡下目視測定。

溫度對家蠶生活史有影響嗎?

從飼養家蠶的經驗中,觀察獲知家蠶有春蠶與秋蠶之分(二化性),有一年可飼養4~8次 (多化性)也有一年僅能孵化一次(一化性)者。蠶蛾完成一個生活環,需經過卵、幼蟲、蛹及成蟲等四個階段。在不同季節,蠶蛾完成一個生活史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為什麼呢?在國中生物課本中曾提到:「生物體最後的模樣是由遺傳和環境來怏定的」,我們所飼的蠶蛾同是一個品種,其遺傳因子大致相同,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其差別可能是受環境因子的影響。若是環境因子的關係,那麼春夏秋冬各季最大的差別就是「溫度」了,因此我們做了一個推論:把各項環境因子(光線、濕度、食物、空氣… …等)皆維持恆定,僅以「溫度」的不同來觀察蛾蠶的生長現象,所以本實驗是籍一每日溫度週期性的改變,來探討對蠶蛾生活環中各期所受的影嚮如何!?

麥皮蟲飼養全記錄

麥皮蟲屬於鞘翅目多食亞目擬步行總科擬步行科大麥蟲屬,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 麥皮蟲是夜行性昆蟲,有趨光性,平時喜歡躲在陰暗的地方,如乾草堆、落葉下、石縫中、石頭與地表的空隙、腐木裡,休息時都彼此聚集在一起。 飼養麥皮蟲做為觀察的對象,有幾個注意事項: (一) 底土的選擇建議使用飼養獨角仙或鞦型蟲的木屑。 (二) 麥皮蟲幾乎什麼都吃,但需要額外提供水分。 (三) 可以放小土塊、腐木或地瓜,產生陰暗的地方,讓麥皮蟲可以聚集休息。 (四) 產卵後要移開成蟲 (五) 化蛹和羽化的過程可以裸露在外面觀察,但盡量不要去觸碰。 (六) 不想飼養了可以不布置麥皮蟲產卵的環境,絕對不可以任意野放。

飛蛾撲火—校園昆蟲趨光性之探討

我們在夏天的晚上,常常可以看到昆蟲們因為趨光性的本能而慘死在路燈下,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校園昆蟲趨光性實驗來發現,有哪些燈源特別容易吸引昆蟲。我們選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六種燈來實驗,實驗都是在暑假無風、無月或眉月的晚上,每次實驗都記錄昆蟲數量與種類,實驗完畢後,我們發現水銀燈的趨光種類和數量最多,而省電(黃)的趨光種類和數量最少,研究結果同時也發現昆蟲們的趨光性整體偏向白、藍光,而水銀燈屬白光容易吸引昆蟲前來,因此我們建議將道路、住家附近、民宿飯店、游泳池等將白色的水銀燈改為黃色的省電(黃),如此既節能又省電。

消滅牠!福壽螺為什麼要爬高產卵

「哇!又是福壽螺危害農作物的消息!」哥哥指著報紙給我看。真的,這幾天常在報上看到有關福壽螺的報導,到底福壽螺長得什麼樣子?於是我決定利用這個星期六下午,約集了幾位同學一起到附近的田邊去找福壽螺。那天運氣還算很好,我們找到了好多好多的福壽螺,有大有小,我也因此認識了福壽螺。當我們在尋找福壽螺時,發現離水約三十公分高的植物枝幹上,有一串串朱紅色的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粒粒的卵聚集成串在一起,不曉得是什麼蟲的卵。最後大家便決定拿回去請老師鑑定。第二天老師回答我們,那就是聞名的「福壽螺」所產下的卵!好奇怪,福壽螺是活動在沼澤中,而牠的卵為何要產在離開水面的高處,不是很危險嗎?為什麼?我們產生了許多疑問。於是一直纏著老師問個沒停,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各種實驗及觀察。

寒天裡的石蓮花~加熱時間對石蓮花抗氧化活性之探討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食品以「自然」為訴求,天然抗氧化物質的研究也應運而生,因此有關石蓮花具抗氧化能力之研究報告相繼被發表,但關於其加工特性之研究卻甚少,故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探討加熱時間對石蓮花汁液抗氧化活性的影響,以求對其加工特性有進一步的了解,並將其與洋菜結合,開發新的機能性食品。實驗結果顯示,石蓮花汁液具有碘酒還原能力,且其經過加熱處理後仍能保有碘酒還原能力。進行清除DPPH自由基試驗之結果顯示,無論是未加熱或加熱後的石蓮花汁液皆具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清除能力,故證實石蓮花汁液適用於加熱加工上的應用。將石蓮花汁液應用於洋菜凍試驗中,發現其可提供良好的色澤、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與抗氧化能力於新產品中。

擋不住的誘惑──毛氈苔的致命陷阱

生物教材中介紹食蟲植物時,我們感到十分好奇;有一次和家人去逛花市,看到了一種玲瓏的植物,原來它就是老師上課中提及的毛氈苔。我們帶了幾盆回學校,請老師帶我們踏上食蟲植物─毛氈苔的「科學之旅」。

植物的生理實驗-光合作用與二氧化碳

當我們學習到一一第五單元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行光合作用時,生長在地面上的植物要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人皆知,但是如何證實呢?課本上未說明,我們很想知道,使請問老師:「沒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否能進行?」老師告訴我們大家想個方法實驗,觀察看看!

蜘蛛

每當打掃清潔區的時候,同學們常被蜘蛛網黏得滿頭是蜘蛛絲,有時候想消滅牠,但又找不到牠躲在什麼地方?把網清除了,明天又結了一個新網。自然課本裹對這紡織的能手也沒有詳細的提過,因而引起了我們對牠觀察研究的興趣。

螞蟻的研究

前天林伯伯送來一盒林姐姐的訂婚喜餅,餅上滿是小螞蟻,連盒搖了半天還是沒有弄乾淨一一螞蟻真是討厭。第二天我到學校也聽幾個同學說:「放在櫥裹的糖也常跑進螞蟻。我們想如果有簡單的方法能避免螞蟻來偷襲及能知道有關螞蟻的生活情形和種類等,那多好,因此就請教級任鄭表師,老師說:「這問題很好,讀我們一起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