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物理科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磁鐵與電磁關係的研究

磁鐵的磁力現象與電磁關係,對於身為國小學童的我們而言,是看似具體卻是抽象的現象,因此當同學生有此疑問時,我們便藉此機會來深入探討研究。在翻閱相關的資料、深入思考與設計實驗後,我們發現了:(1)磁鐵不是只會吸引鐵製品、(2)磁鐵的吸力不受時間和吸引物多寡的影響、(3)磁鐵的吸力各個部位有差異、(4)鐵針與磁鐵摩擦或接觸越久吸力越強、(5)可藉由指南針來顯示磁力線的方向、(6)燒烤和敲打磁鐵都會使其磁力減弱、(7)磁鐵的隔空吸力不受中間物質的影響、(8)磁鐵的大小與吸力大小並無直接相關、(9)折斷的磁鐵其磁極互補且磁力消弱、(10)可以散置的磁鐵模擬鐵製品的無磁性現象、(11)磁鐵的磁性永久與否與金屬材質有關、(12)增加電力或線圈個數都可增加電磁鐵的吸力、(13)增加電力或線圈個數不影響永久磁鐵的磁力、(14)感應電流會受磁鐵棒的磁力大小和插入方向的影響、(15)與磁鐵相吸的乾電池其電力會減弱…等。經由這 20 幾項的實驗,讓我們深入而具體地了解磁力現象與電磁間的關係。

我抓得住它──虛像

利用『視高-三角形法』推導平面鏡、凸透鏡和凹透鏡的虛像位置,所得到的式子完全相同,並確實驗證課本中有關平面鏡後的虛像,準確度極高。再進一步測量凸透鏡虛像,用相機拍攝凸透鏡面上像的視高度,推算出虛像的位置及大小,再求出焦距,以上兩點支持本實驗方法的可信度。在國中無法測出凹透鏡虛像位置,而高中以視差法及視線插針法測量凹透鏡虛像的誤差極大,本實驗『視高-三角形法』,不論在實驗數據的取得或是焦距的一致性均優於高中課程。另外當物體在凸透鏡的焦點外,雖在另一側成倒立的像,但因觀測者(眼睛或相機)位置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若實像的位置落在觀測者的後方,將觀測到正立的像,如果落在觀測者的前方,將觀測到倒立的像。

磁與電的對話

在國中第四冊理化課本裡有一個實驗是觀察載流導線在與其垂直的磁場中之受力情形。但此實驗只能觀察出受力方向與相對大小。讓我們聯想到何不利用第二冊學到的槓桿定律,將電磁間之受力大小測定出來,並進一步探討其它的電磁相互關係。因此,我們便著手設計本實驗。

流速與口徑之相關性及邊界之比較

曾看過沙漏中沙子有卡住的情形,這時我們通常要拍一拍沙漏才能使它繼續滑落;但水流過漏斗時卻毫無卡住的跡象,於是令我們想到流體對於流過的口徑,是否應有一定的比例,才不會有阻塞的現象?而在相對於流體顆粒的方面——材質,是否也有這樣影響流動的因素存在?\r 另外,工業上所用的水管常因堵塞而發生危險,所以工廠經常使用極大的水管,無疑地,愈大口徑愈不容易堵住,但使用大水管成本較高,因而我們想要知道能否找出既節省材料,又不會阻塞的情況。\r 在實驗當中,我們在流體的末端發現到類似彎月狀的形狀出現,我們對於「彎月形」的形狀做了如拋物線、雙曲線或凹折線等的假設;對此我們也嘗試找出:流體在各個界面條件之下,與所產生的「彎月形」幾何圖形性質(如拋物線、雙曲線的曲率大小或直線的斜率大小)之間是否有無線性關係存在。以上的假設,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彎月形」的出現,與我們討論的開口大小、邊界性質是否也有互相影響的因素存在?\r

大的變大,小的變小?

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演示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內容是:一個大汽球連接一個小汽球,中間以一個閥當開關。老師要我們猜「氣閥打開後,汽球大小的變化如何」幾乎所有的同學都一致認為大的變小,小的變大,最後將會一樣大。結果呢?老師開關一打開,大家都楞了一下,結果竟然是「大的變大, 小的變小」。這表示小汽球壓力大,大汽球壓力小,氣體由小汽球流向大汽球。但矛盾來了,小汽球變得更小,豈不是壓力變得更大,而大汽球變得更大, 壓力將會更小,那壓力又如何會達致平衡呢?因此,我們決定好好的研究這個問題,以解決矛盾。

神奇的水滴再現

根據前人的報告,「水滴停留在水面上」的原因是由於「水滴攜帶淨電荷,造成排斥的作用」。經過一連串的實驗及探討,發現了一些新的現象,無法以前人的論點解釋。經歸納探討後,提出「水滴雖然會帶有電荷,但可能並非造成此現象的主因」,也提出了兩個假設,但目前尚無法證實。

流體交響樂

你曾聽過敲擊裝有不等量水的玻璃杯所譜出的美妙樂曲嗎?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那是利用空氣柱高低的不同,進而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你是否想過:用一樣多的溶液,也能敲出不同的音高,這是不是又更加神奇了呢? 讓我們一起動手來變聲音魔術吧!!

「導」力全開,毫秒必「蒸」--探討凹、凸、平介面的蒸發與導流

觀察鋁椅,發現雨後凹凸面的蒸發速率較平面快,推測與水的蒸發和導流有關。研究後發現,是因雨滴被鋁椅凹凸面切割,擴大佔據介面的面積;且凹面因接觸空氣表面積增加,其蒸發速率大於平面及凸面;當雨滴下時,凸面的水又被凹面拉下,導致整體蒸發速率的提升。 各介面的蒸發與導流皆與水滴形狀有關,蒸發過程水量不斷改變,水滴形狀隨之而異。因與介面的附著力不斷改變,故非等速蒸發。凹面寬越窄,兩壁吸附力越強,可拉開水,增加蒸發面積,但太窄則無此效果。凸面越寬,水滴被拉扁,同樣有此效果。因水的表面張力在不同介面,造成導流速度不同。凸面的兩緣會限制水珠的寬,使與介面接觸面積較小,速率較快,凹面因附著力太大,所以導流速率最慢。

流體中聲速的測定

我們知道,有許多方法,可用來測量空氣中的聲速,如在高中課程中,利用共鳴空氣柱便是一例。但我們仍想: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更準確的測出不同氣體中的聲速,並能進一步測出液體中的聲速,於是我們展開了下列的實驗。

圓柱形浮體的穩定性問題研究

在學浮力章節裏,老師提到如果把一根長圓柱體形的蠟燭放在水中,蠟燭的中心對稱軸會與水平面平行;但若將蠟燭切成如鈕扣般的極短圓柱體,則置於水中時,其中心對稱軸會與水平面垂直。到底蠟燭短到何種程度,其軸才會與水平垂直?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的興趣與好奇,於是進行以下研究。(Exper iments in Physics P.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