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自然科

黑殼蝦的體色

這是一個探討水圳中的小蝦(多齒新米蝦,俗名:黑殼蝦)為什麼會有不同顏色的原因?網路上雖然有許多相關報導,但是都沒有確實的實驗證明,我們猜測,可能是背景的影響或是基因遺傳,於是我們除了請教師長與專家之外,使用兩組實驗,一組假設其原因是環境所造成,像是保護色一般,另一組則假設其原因純粹是因為遺傳所導致的,透過實驗我們來觀察環境對黑殼蝦有沒有影響,然後再將深色蝦與淺色蝦分開養殖,讓黑蝦和黑蝦交配、透明蝦和透明蝦交配,生下來的小蝦再來比較體色。黑殼蝦的小蝦看不出會不會隨著遺傳而改變體色,但會隨著環境而逐漸變色,從小飼養的小蝦放到黑色環境中,一兩天就變淺藍色,再放到淺白色的環境中一兩天就返回透明色,奇怪的是野外的深色蝦有些在淺白色的環境中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顏色卻不會退回透明色,希望將來我們能發展了一套大量生產深藍色卻不會退色黑殼蝦的方法。

超炫星象儀

利用習作附件的星象圖及方位仰角標示板,當做改良式星象儀的基礎。先調查同學使用星座盤的問題,並針對問題設計觀察鏡筒,改良字小的問題;並用玻璃紙及光源控制盒模擬夜間星空的景象,使同學容易辨認星座。以問卷調查同學操作第一、二、三代星象儀及市售星座盤的優缺點,並依此逐步修改,完成拆裝方便、價格便宜的第四代改良式星象儀。

點點螢光閃閃現生機—黃緣螢的觀察與人工復育方法探討

本研究的出發點在於我們學校是位於都市裡,要看到螢火蟲的機率真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會對牠充滿了好奇,想更進一步的認識牠。我們的研究主要在觀察黃緣螢的一生、模樣和行為,並為了在人工復育的方法上力求改進,提高成功率,而在人工飼養上做了很多研究,讓我們知道食物放太多,而且水溫又高的情況下,水中有毒物質—阿摩尼亞及亞硝酸的含量尌會偏高,造成幼蟲的損傷,這時如果能利用滴流系統全天候的換水,不僅會稀釋水中有毒物質含量,在管理上也便利許多。在餵食食物的選擇上,只要是肉類即可,但如要以取得上較方便的話,可以利用在水族館買得到的豐年蝦片,但也要注意餵食量的問題。化蛹床的設計也要以方便管理及模擬野外環境為主。總之此次研究除了在觀察黃緣螢外,也能在人工復育上提出一些改進方法,以利後續有心復育的人能有所參考。

戴帽圍牆最ㄅ一ㄤˋ

由收集資訊知道,全國校園噪音源以公路噪音最多。 又根據我們查訪本市各級學校結果,發現本市學校遭受外來噪音干擾情形頗為嚴重,原因是教室緊鄰大馬路,而圍牆又沒採密封式建築,沒有隔音效果(放棄防噪音第一道防線)。 首先由本市各級學校的圍牆現狀調查並拍照製成卡片,再經分類、統 計、比較。 其次,利用木板,自己設計,製成型體不同的實驗用隔音牆,在實驗箱內做噪音測試。發現戴帽的隔音效果最好,可惜全市只有一所學校圍牆是戴帽子的圍牆。最後,我們根據研究二研究紀錄卡,至本市各學校(抽樣)校園進行實地測試噪音量;並選擇能夠加帽的圍牆,用準備好的材料加帽後,測試噪音量;我們發現,竟與實驗用隔音牆之實驗結果不謀而合!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要提升國民「拒絕噪音」的共識,必須讓大家參與噪音監測工作,並就研究提出建議,以做為學校圍牆之建築設計、改進及新建校舍規劃之參考。

聲音會跳舞

聲音,是藉由固態、液態和氣態等三態,傳遞振動而產生。因為傳遞物質和發音體的不同,使得聲音有「大小」、「高低」和「音色」三種變化。在這個研究中,我們不再用課堂上五官的經驗,來觀察聲音的振動情形。而是利用各種自製的傳聲器、並謹慎控制擴音設備,將聲音的振動情形,以鐳射光顯現出來。再由鐳射光顯現圖案的分析,來找出並說明聲音「大小」、「高低」和「音色」三種變化的特徵及原因。而透過對聲音的研究,這個實驗可幫助我們將生活中的常識、或課堂中所習得的知識,建立一種科學的研究步驟及分析方法,更進一步可獲得「眼見為憑」的科學證據。

東山飄雨西山晴-利用校園氣象站探究東北季風期間台北市降雨情形

本研究主要在藉著台北市校園氣象站(註一)累計的資料,分析在東北季風期間台北市受鋒面降雨的情形,我們從氣象站下載資料,經過 Excel 軟體分析、判讀後發現鋒面帶來的降雨先後順序呈現不規律的現象,但有些鋒面來臨時會快速籠罩整個台北市,有些則是由台北市的東南方往西北方慢慢移動;發現靠近山區的測站則較容易在鋒面來時最先降雨。而且各氣象站累積雨量會因地形而有一些差別,大致說來靠近山區的測站累積雨量較多,分布在台北盆地中央的測站則累積降雨量較少。並且意外發現校園氣象網站的資料呈現許多不合理的現象,經過我們向管理單位提出後,他們已經修訂程式以便提供更正確的資料給大家使用,這也算是我們無心插柳的貢獻。但願我們的研究能拋磚引玉,提供大家進一步研究小區域氣象的機會。

海洋牧場-節能潔能海水電池的探討

巨大浩瀚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的 70.8%,它的資源相當豐富,在人類尋求無污染且永續的天然能源之際,海洋已成為能源研究的重要對象,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利用海水當電解質和環保可再利用的導電體鋁及備長炭來做發電電池。我們從各種水溶液的導電現象,發現海水竟然能起動馬達讓風扇快速的轉動,並能讓發光二極體的燈亮起來。電解質濃度及溫度越高,產生的電流越強;從各種金屬礦物的導電實驗,發現備長炭和鋁在海水中產生的電流強;不但可以回收再使用也不會污染環境。它是一種貯備電池,即電池貯存時不直接接觸電解液,直到電池使用時,才加入電解液。我們自製的「手提海水電池」是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有良好的導電物質與電解液,可以產生效率高的能量和環保的替代能源,提供給海上的交通工具、岸邊的居民、日常小家電的使用。

大指蝦蛄打鬥行為與居所競爭研究

「大指蝦蛄」在尺寸20×20×15cm及沒居所情境最易打鬥,打鬥順序是威嚇行為、攻擊行為及被攻擊者防禦行為,最後是輸者逃避或背對行為。雌性、體型差距15%的小型蝦蛄、蛻殼1天的蝦蛄及展示點深紫色蝦蛄,威嚇行為次數較多。主場蝦蛄、雄性及體型大的蝦蛄打鬥能力較強。雄性及體型大的蝦蛄爭奪居所越容易成功。

造飛機--模擬飛行

飛機模型,是現在小朋友最喜歡的玩具之一。透過造飛機過程,對於彈射力、機身、機翼的各種實驗,我們得知發射位置應在機身12 ㎝處、力量500gw;機身長度50 ㎝、載重2g、載重位置距機首3 ㎝;機翼長30 ㎝、機翼寬9 ㎝、機翼形狀長方形時,飛行距離可達最遠。尾翼控制飛行方向,使機身更穩定。載重不但使航向穩定,又能增加航行距離,因此飛機載重並不一定影響飛行距離。然而載重物若接近機尾處,因機尾升力不足,所以飛行距離不遠。而各種機型的飛機模擬飛行中,透過偏轉、彈射時間和距離的實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垂直翼穩定性最高;前掠翼機動性最高;垂直翼續航力最高。上反角確能增加飛機的穩定性及續航力,且上反角數越多影響越大。仰角15°時飛機可獲得最大升力。各種機翼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視不同的情況擁有不同的機翼。

化朽木為神奇--兩點赤鍬形蟲的飼育觀察

兩點赤鍬形蟲是臺灣常見的鍬形虫,廣泛分佈於海拔 200~1800M 左右之山區;在韓國南部、中國東南部也有兩點赤鍬形蟲的的蹤跡。我們選擇兩點赤鍬形蟲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成蟲產卵觀察中飼養箱基質為木屑的產卵木中雌蟲的產卵量較高,幼蟲的成長速度較快,基質為培養土的產卵木中的產卵量較少,幼蟲的成長較慢。幼蟲飼育過程中我們發現留在產卵木及大整理箱未經干擾的鍬形蟲幼蟲成長情況最佳,主要的原因是在產卵木及大整理箱裡食物充裕,生活空間比布丁盒大又保持穩定的溼度和溫度;至於布丁盒填裝的基質容易乾燥再加上活動空間狹窄所以幼蟲成長緩慢。鍬形蟲為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依序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幼蟲在飼育一段時間後會選取一個穩固安靜的地方整理出橢圓形空間後靜止不動並逐漸縮短變成後蛹。經過了這次飼養鍬形蟲的經驗,我們體驗到鍬形蟲是生活在大自然的昆蟲勇士,完整樹林的生態和殘存的朽木都是保育鍬形蟲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