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國中組

堆垛問題之解法

老夫子向大蕃薯買雞蛋,一不小心竟把堆垛在桌上的雞蛋,翻滾到地上砸碎了。老夫子說,只要大蕃薯能說出雞蛋的總數,他願意照價賠錢,這下子大慕薯的頭更大了,應該怎麼計算呢?

情「豆」初開,「酵」一下!

係因市面上的豆漿都標榜高營養價值,本實驗將探索如何製出易於人體吸收的豆漿,即泡製豆漿的條件如能讓黃豆酵素充分作用,將有利豆漿中大分子轉為小分子。 本實驗以不同浸泡時間、溫度、pH值、添加物來探討澱粉?和蛋白?的作用,結果顯示在乾燥黃豆泡水26.5小時內,澱粉?表現極佳,蛋白?則表現很少:澱粉?在23~26小時、50℃、加入添加物綠茶粉、維生素C、葡萄籽、鐵劑作用最佳,因此泡製過程中依此條件將可助豆漿的澱粉轉為葡萄糖,蛋白?在35℃作用效果略佳。如要直接攝取豆漿中的胺基酸,黃豆須先催芽一天酵素才能釋放分解蛋白質;在豆漿中加入乳酸菌,幫助蛋白質的分解。應用此項結果能製造較易於人體吸收的豆漿。

裝『蒜』

本實驗探討大蒜各部位的抑菌及抗氧化的效果,並與薑、蔥和維他命C比較,研究發現對黴菌的抑制以蒜頭最強;大蒜葉最小;實驗發現,蒜頭抗氧化濃度22200(ppm)及蒜葉22200(ppm)的效果最好,蒜莖6660(ppm)的效果最差;在pH=11的環境下,各組抗氧化的效果都增強,而在pH=2的環境下,各組的效果則明顯減弱;溫度對抗氧化影響: 溫度上升後,對大部分實驗組影響不大;添加鹽水、蘇打水與辣椒水對蒜頭、蔥根、老薑的抗氧化效果皆有提升,添加10%米酒對蔥根的抗氧化提升12.4%,白醋對蒜頭、蔥根與老薑的抗氧化效果下降,添加10%葡萄酒對大蒜、蔥根與老薑的抗氧化效果提升40.0~76.2%,10%啤酒對對大蒜、蔥根與老薑的抗氧化效果提升16.7~44.8%。蒜頭和蒜莖的食品防腐效果最佳,可持續10小時不變色,蔥根和南薑二年生的效果最差,4小時就變色;蒜頭、蒜根、蒜莖和蒜葉的效果有明顯不同,而蔥根、蔥莖和蔥葉的效果也有不同,可見同一植物中,不同部位的抗腐壞效果也有所不同。本實驗成功做出蒜頭、蔥根、老薑及維他命C的抗氧化濃度檢測線,蒜頭汁的檢量線 y=0.002x-0.010;老薑汁的檢量線 y=0.008x-0.034;蔥根汁的檢量線 y=0.008x+0.028 ;維他命C的檢量線 y=0.002x-0.049 ,並以分光光度計校正碘液滴定量,減少人為實驗誤差,將老人家的智慧用科學加以驗證,證明蒜頭、蔥與薑都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由固體氧化劑之分解速率以探討最好催化劑及實驗室製氧之最佳途徑

將各種固體氧化劑(K2Cro4,KClo3,KNo3及Na2O2等四種)分別與金屬氧化劑物(CuO,Cu2O,MnO2,CaO,MgO,AI203,ZnO, Fe2O3, PbO及HgO等10種)混合加熱測定其分解速率然後加以比較

液體跟斗雲?熔岩燈之研究

本實驗嘗試用各種油品與水或酒精,加熱後製造出類似商品「熔岩燈」的效果,經過很多次的摸索與試驗,我們發現【葵花油與洗車蠟】、【酒精與果凍蠟】兩種組合有類似的效果。並且,我們發現實驗物的性質、溫度的掌控以及合適的加熱容器是本實驗的關鍵。\r 此外,我們還利用油與水不互溶的特性,再加上酸鹼中和反應,製造出類似商品的效果,經過幾次的試驗,有兩種組合有類似的現象。雖然有「熔岩噴發」的景觀,但因為本實驗是化學反應,沒有辦法像熔岩燈一樣可以週而復始地進行,所以無法完全再現商品的效果。\r 本實驗融合密度、溶解度、熱、酸鹼中和等觀念,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展示,如果安全性更可以控制的話,相當適合在中學課程中探究與推廣。

『剋』敵致勝-植物的相剋作用

校園植物中雨豆樹、木麻黃及榕樹其樹下周圍雜草稀少,本實驗採集此三種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粗萃取,並將粗萃取液用來培養小白菜種子及玉米種子,觀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結果顯示三種植物的萃取液皆會抑制小白菜及玉米的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以雨豆及榕樹的抑制效果較為顯著。採集土壤進行小白菜及玉米的萌芽實驗,也同樣都具有抑制萌芽的作用。根據實驗結果發現雨豆樹的葉萃取液抑制效果最佳、根次之,榕樹則同樣為葉萃取液最佳,因此推論雨豆樹可能藉由淋溶作用及根泌作用達成相剋作用,榕樹則由淋溶作用此途徑影響植物生長。

色計瓢蟲---談六條瓢蟲的趨光及學習

以六條瓢蟲為實驗對象,探討六條瓢蟲複眼對於色光的感受程度,分別採用藍、黃、紅、綠、紫單色的led燈,這幾種顏色瓢蟲都可看到,且感受能力大小為(紫>藍>黃>綠>紅) ,顯示瓢蟲對可見的光線趨向於短波長。利用色光(非制約刺激)與電擊(制約刺激),做條件反射的建立,顯示出所有色光都能與電擊做有效的聯結,使瓢蟲選擇反向的色光。但短波長光(紫、藍)的聯結不若長波長光(黃、綠、紅)時間長久,顯見瓢蟲對於天生的趨性(趨紫光)有著難以改變的傾向,但選擇趨性(紫光及藍光)的時間變長,瓢蟲在選擇上有遲疑,顯示出趨光性跟制約反應雖選擇趨光,但制約反應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部份的學習聯結具有時距效應,隨著時間而遺忘。

巴斯卡三角形的推廣求任何自然數的n次方

本學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閒逛書局時,看到一本書名畔“楊輝三角”的書,隨便閱覽了一下,也看不出所以然來,只覺得有一堆數字,恰好堆積成一個三角形,似乎蠻有趣的,而且其中第一階為 11 ,第二階為 121(恰為 11*2次 ) ,第三階為 1331 (又恰為 11*3次)…… 直到第五階( l , 5 , 10 , 10 , 5 , l )才不等於 11*5次,但是如果經過加法所運用的十進位以後,第五階即變為( l , 6 , 1 , 0 , 5 , l )即又可等於 11*5次了,其餘各階類推都如此,心想,這是否有種微妙的關係存在呢?如果我們把第-階變成其他任何自然數時,是否也有這種關係存在呢?基於好奇心的驅使,且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算研究出一些新方法及數字遊戲,一般人只要熟練九九乘法表,及加法運算,就可以利用此種方法,將任何自然數的n次方皆求出來了,以下即是我們的研究過程,供 大家參考。

以感應電流來測量重力加速度及瞬間速度

理化課本第四冊提到運動學,在課本中對重身加速度、瞬時速度這些名詞並沒有太多介紹,在高中的課本中,也只有利用光電計時器來測量重力加速度,可惜的是,在國中的實類室中並沒有這套儀器,因此,我們希望利用手邊現有的設備,來測量重力加速度,並試圖尋找一個測量瞬時速度的方法。

海水入侵地下水之模擬實驗

本研究利用簡易器材自製實驗裝置,模擬「沿海地區地下水含水層遭海水入侵」的現象,共設計九個實驗來探討海水侵入地下水的相關問題。研究顯示,過度抽取地下水會破壞液壓的平衡狀態,海水將入侵地下水層而造成地下水之污染。而且,海水與淡水之密度差愈小,大量抽取地下水後,淡、鹹水交界面上升愈多,地下水鹽化的程度也愈嚴重。此外,本研究自製之模型及實驗裝置,具有製作簡易、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及結果容易觀察之特點,可應用於國中自然科之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