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小組

菜園的妖姬

去年的九月間,在我家後面的菜園看到很多白色的小蝴蝶,雙雙的或三三五五的穿梭著,時而停在花朵上吸食花蜜,時而翩翩飛舞,其美妙的舞姿,真像一幅美麗的話呢。我情不自禁趕回家,拿了捕蟲網來向牠們揮了幾下,就捕了幾十隻,把牠們放進採集箱裡同時又發現甘藍葉上,有幾條綠色小蟲兒正在狼吞虎嚥的猛吃葉子,我凝視不多時,眼巴巴看著甘藍葉被吃了一個一個大洞,小蟲兒的食慾好大,我連忙把牠捏死幾隻,這些小蟲兒究竟是什麼蟲?真厲害!然後把另外活生生的小蟲兒連葉子摘下來放進紙盒子裏,準備請教老師。

金屬鍍銅?鍍的又好又快的方法

〝 哇塞!夜市地攤擺滿了閃亮耀眼的金筆,這闊老闆真是勇氣可嘉! 〞 我驚訝的大吼大叫。 〝 弟弟啊,你真是孤陋寡聞,那是鍍金成品。 〞 爸爸輕鬆的說!回到學校,我迫不及待的向鄰座林同學廣播昨夜新聞,只見她忙不迭地從頭髮上、衣服中、口袋、腰帶裡拿出一個比一個光亮的飾品:髮夾、手環、項鍊、腰帶夾等,炫耀的說: 〝 少呆了,你看! 〞 這下子面子可丟大了!反問她: 〝 你知道什麼叫做鍍金?要怎麼做才能輕鬆擁有 〝 黃金 〞 呢? 〞 這下子林同學也無法驕傲了!因為她也不知道! 回家後,看見姊姊又在做科展,姊姊是科展高手,曾經榮獲北市科展、全國科展,正準備參加亞太科展、國際科展等,使我十分羨慕。今年她研究的題目與電解有關,因此她很權威專業的解答了我的問題。隔天我很臭屁的把昨天學到的本領現學現賣、大吹一番!沒想到林同學居然說:”有本事做給我看”。是啊!從小我們就玩過許多實驗,有這麼多好的題目,豈可錯過!於是我們相邀! Go ─報名參加學校科展!

獅龍溪的小主人──草履蟲

第一次的野外採集去獅龍溪是為了要幫化學組的同學取樣並且測量獅龍溪的水質,看到那汙黑的溪水以及惡臭,儘管是帶了口罩,臭味卻絲毫不減半分,在這種環境之下除了紅蟲之外,還有其它生物嗎?\r 想不到經過顯微鏡的觀察,卻發現了好多好多會游動的小生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活潑好動,又佔多數的草履蟲,每一滴都有十幾隻,甚至三四十隻,就好像是獅龍溪的小主人,所以我們就立刻決定以草履蟲當做我們研究實驗的目標,以下就是我們研究草履蟲的整個實驗報告。

不一樣的家,不一樣的我們\n─ 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在自然課程裡,學到了植物的「族群和群落」。自然界中,同種類的生物,常會群聚生活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族群」。不同的族群,生活的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由此,增加了對大自然生命的了解。進行野外觀察時,發現同一種類的生物在不同的環境裡,生長情形會有很大的差別,如鬼針草、霍香薊,這一系列的觀察與發現激發了探索植物生長奧秘的動機,想進一步了解植物在截然不同的環境裡,它生長的情形,會產生那些差異,並由它的生長空間,加以探索。

薔薇科的弟兄們

每次到野外上課,老師總會教我們認識一些植物,但學了就忘,忘了又學,長年下來我們敢確認的植物並沒多少;甚至有些越看反而越糊塗。今年我們改變策略,我們不急著認識所有的植物;我們只想先從村子附近常見的植物中,挑幾種出來仔細研究,希望從長期的觀察記錄中,完全的了解它們的生態,然後再由少而多,由近而遠的去認識所有的植物。 薔薇科是本村常見的植物,每當野外採集,同學們請教老師時,就常常聽到這是薔薇科,那也是薔薇科,因此我們決定以薔薇科做為研究的對象,希望藉著就近取材的方便,好讓我們的研究活動有所收穫。

台灣心、雨中情

去年七月賀伯颱風的造訪,帶給美麗的臺灣嚴重的海水倒灌、山崩坍方、土石流 … … 造成了淹水、活埋、交通受阻等的傷害,不少民眾毀了家園、失去了親人、損失了財物,滿目瘡痍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政府的檢討聲,百姓的埋怨聲,充斥了各報章雜誌,“雨量過大、雨水太急”是政府各單位認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雨水」是土壤流失的主因嗎?我們可不可以防範呢?在課堂中我提出了質疑,老師讚賞我的細心觀察,帶領我們做了以下的實驗。

桃園縣以前曾在海底嗎?

爸爸是桃園縣樹石會的會員,假日常帶著我們全家到河邊去撿奇石。有一天我們到奎輝的河谷去撿石頭,無意中卻發現:石頭上黏著好多好多的貝殼,爸爸告訴我:「那是化石」。於是,爸爸連絡了老師,再約集一些同學,一起採化石,並進行證明桃園以前曾在海底的調查工作。

渦流 Do Re Mi (渦流聲音現象的研究)

由於家住公寓大樓,樓上人家每晚夜班歸來,浴室放水聲,浙瀝嘩啦地在水管中作響。尤其在冬夜裡擾人的流水聲,真是令人輾轉難以成眠。這個暑假中有比較長的時間,我向姊姊請教,姊姊說這是流水在水管中摩擦的聲音,但我百思不解的是:摩擦聲是這樣的嗎?那管中的咕嚕、淅瀝聲是如何產生?於是我把洗手台裝滿水,再把活塞拔開,然後把耳朵貼近水管聽。返校後,向老師報告。於是展開研究。

風兒多變化

學校的風沙真大!有時候一陣風吹過來,連眼睛都睜不開,操場四周的各棟樓教室的門窗、課桌椅到處鄉是風沙,即使清理乾淨,沒過多久,又是厚厚一層灰呢!沒有一棟摟是能倖免的。後來我們發現,風吹的方向真亂!才會造成這個現象。氣象報告說現在經常吹東北季風,而校內的風為什麼這麼亂呢?風遇到障礙物後風向如何變化?風力又如何變化?引起我們研究的興趣。

正確應用,讓它更強

前年科展,學長們曾在支柱的變形變因及平穩度中做過深入的探討,今年我們仍在架構上求探討──“樑的點點滴滴”,期望由平時的觀察試驗中,有更大的發現,使我們在架構學上得到更多的啟示,於是科研小組仍在老師、父母的共同指導下,作了以下一連串的研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