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高中組

「兩種不定方程式之討論」簡要說明

海埔新生地─慈湖農場地質初探

地球是只有一個,由於人口的過度成長,可以想見生活的空間是愈來愈狹小了,我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居住,來生產糧食,世界上有許多與海爭地的例子,都極為成功,值得我們學習,今天在金門地區我們也接觸了幾個海埔新生地的開發及應用的例子,我們選了轉為農漁生產的慈湖農場,作土質方面的分析調查配合實地的參觀訪問,希望能激起大家對於新生地的愛護與研究。

媲美蝴蝶的夾竹桃天蛾 ( Daphnis nerii Linn. )之研究

84 年秋天,我們發現校園內盆栽的日日春和沙漠玫瑰的枝葉,被一種肥胖可愛的天蛾幼蟲啃食,經請教專家確定是夾竹桃天蛾( Daphnis nerii Linn . ) ,在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現牠的幼蟲有著巧妙的保護色與擬態,激發了我們的研究興趣,想瞭解這種天蛾在生長期各階段中,還有那些防衛的方法?幼蟲吃不吃本土種的夾竹桃科植物?吃了會怎樣?終齡幼蟲一定要鑽入土中,才能結蛹嗎?是光的關係,還是覆蓋物的關係?我們查閱國內昆蟲學的文獻,由於很少人研究,僅得到形態方面的資料,於是便動手去探討。

龍銀的秘密~圓形金屬板振動頻率的探討

我們購買了數枚真、假龍銀作為實驗樣本,並以鋼(ss400)及白鐵(304)兩種材質訂製多種不同形狀條件的圓型金屬板,以圓心為支撐點,以定力裝置敲擊樣品圓周,藉由筆記型電腦、麥克風以及數位音樂編輯軟體 Cool Edit Pro 2.1 的協助,紀錄樣品所發出的聲音強度與頻率,再以軟體將原始訊號轉譯成聲音的頻譜;最後使用 MATLAB 軟體進行曲線擬合,以探討圓形金屬板的直徑、厚度對自然頻率的關係。經過多次的敲擊實驗與分析,我們發現:「圓形金屬板的直徑、厚度會大約分別以平方反比以及正比的關係影響其自然頻率。」同時,根據實驗觀測所得的資料及相關理論則顯示:「以圓心為支撐點,輕擊金屬板圓周的施力方式,在眾多圓形板的共振模態之中,以十字交錯的馬鞍形振動為主要的振動模式。」真龍銀的敲擊聲音在聽覺上似乎較清亮,這個現象也反映在真、假龍銀以及一般金屬樣品的訊號差異方面,我們發現:「真龍銀的音量強度衰減時間比假龍銀久,龍銀的頻譜圖則比金屬樣品複雜,能夠出現更多的共振模態。」

高電場中的化學探討

靜電引力是一切化學結合的基礎,若從外界加入高電場,必會使分子的某些性質和排列情形改變。因而有了下面的構想,再參著物理知識,設計了實驗,並大膽的解釋了實驗結果。

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

本實驗首先取乳酸菌、酵母菌、AB優酪乳、生態池水當作菌種,使用葡萄糖、蔗糖、果糖當做營養液,觀測其放電電壓。發現無論哪一種菌或營養液,都可以發電,但是以葡萄糖當營養液的發電電壓最大。以自己培養的大腸桿菌來發電,發現最大電壓可以達到0.9伏特,循環營養夜持續發電22小時,電壓仍可維持在0.7伏特以上。改變燃料電池的造型,圓柱筒型電池,可以得知陽極碳織布的電極面積並非越大越好,且陰極的電極位置越靠近下層碳粉,放電電壓沒有改變,但是放電電流會加大。淺盆型的電池,電壓較小,也較不穩定。利用三個淺盆型的電池串聯,可以使LED燈泡發光4~5個小時以上。若利用大腸桿菌分解剩飯,也可以測到0.5伏特左右的電壓。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揭開葡萄果粉之謎)

葡萄果粉指的是葡萄外一層白霧狀的粉末,根據\r 文獻的說明(梁小娥、張大鵬,2000),葡萄果粉是酵母\r 菌的聚集,葡萄上有多種酵母菌,於成熟後不同含量、\r 不同品種的酵母菌可以釀出不同風味的葡萄酒。\r 於是我們使用可以培養酵母菌的培養基\r (glucose-yeast extract-peptone broth)來進行果粉的培\r 養。在過程中,我們發現果粉的培養是比較容易的,\r 但要如何比較不同條件下,葡萄果粉生長情形,這一\r 點就是一個大難題。過程中我們想了很多方法,最後\r 找到一個方法,可以較客觀的進行不同條件下果粉生長比較。我們使用的是單位面積上的果\r 粉含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出葡萄的體積,再使用球體體積與表面積的關係,推算出\r 葡萄表面積的近似值。(詳見實驗方法)\r 葡萄果粉經過培養之後,我們可以分離出五種微生物,分別是拋孢酵母(Sporobolomyces\r roseus)、芽枝枝孢黴 (Cladosporium chadosporiodes)、發酵型結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r fermentati)、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其中芽枝枝孢黴與仙人\r 掌桿菌是屬於對人體可能有害的,因此吃葡萄還是要吐葡萄皮,而且最好是要經過清洗。\r 另外,我們設計了三種條件──勃激素組(使葡萄生長得好)、正常組、鐵絲組(以鐵絲綁\r 緊枝條,使韌皮部運送養分困難),來觀察葡萄生長的好壞與果粉生長的情形有無關係。我們\r 發現勃激素組與正常組的果粉生長速度與密度相似,且以勃激素組略佳,而鐵絲組的果粉生\r 長情形則是不佳。於是我們推論葡萄生長的好壞會影響果粉生長的情形。另外,我們將葡萄\r 上的果粉大致除去,並以手指沾取,經過一星期觀察新長出來的果粉,我們發現手指的細菌\r 無法生長於葡萄上,而且新長出來的果粉仍是五種已發現的微生物。以上兩實驗給我們一個\r 結論,證明了葡萄與果粉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依存關係,但深入的機制我們還無法得知。

單色調的反應

今日攝影,日新月異,為使黑白攝影,顯勢潮流,唯做適當的色調處理,俾使今日攝影,完全進入彩色時代。

風的信仰-桃花心木種子的傳播

本研究藉實地的觀察和利用人為操作實驗的方式,探討桃花心木種子的傳播機制。研究過程中我們觀察記錄種子的形態和構造,也測量了種子的質量、長度及翅寬等形值、以及不同風速、不同高度下種子飄落的時間及飄散的距離,更進一步還改變種子的形態且進行同樣的試驗比較。由實驗結果得知,風強度愈強,種子飄落的距離愈長,飄落的時間則愈短。種子於較高的高度落下,飄落的時間及飄散距離較長。種子浸溼後,其飄落時間及飄散距離皆受影響而減少。種子的形態與其散播的能力有關,利用複回歸分析發現,種子質量較輕、長度及翅寬較大者,飄落的時間及飄散距離較高。其他有關種子形態、構造的描述,在本研究結果中也有詳細的說明與討論。

以高中數學探討星球運行與其運行的實體與電腦模擬

在高中物理星球運行中曾提及刻卜勒的三定律如下三點:“某行星繞恒星的軌道為橢圓”。(二)某星球在橢圓軌道中等時距掃過等面積。(三)諸星繞同一母星,各星球R3/T2保持定值。(R是軌道半徑, T 是運行周期)但是並未對三定律的來源,做一來龍去脈的推演與介紹。以致吾人無法了解,基於此,使得我們對於星球運行為何會如此發生了興趣,進而以所學的數學及物理知識,對星球的運行加以探討及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