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齊下子孫滿堂
一、白獅王(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 var) 又稱白獅頭,白火口。體型小,全身白色,雄魚體型較雌魚大,一般水族館常見到的體型為4~10㎝。原產於中美洲,與台灣鯛(吳郭魚Oreochromis) 同為慈鯛科 (Cichlidae) 魚類,是九間菠蘿(Archocentrus nigrofasciatus)之自然白化變種。(照片1,2) 二、在其繁殖季節中;雌魚在背鰭、腹鰭及腹部出現大遍橘紅色的婚姻色。雌雄親魚會自然配對;清理魚巢進行繁殖。此魚生殖能力強,受精卵為黏性卵,一般成魚產卵量約為200~500顆卵,且親魚有護卵、護苗之習性,因此魚苗活存率高。 三、白獅王喜歡棲息於底層,為雜食性魚類,飼養容易。由青苔、浮游生物、有機碎屑到人工飼料皆可攝食。但怕冷;低於14℃以下易死亡,需要有加溫設備。 四、改變白獅王的繁殖方式,設計出操作簡單、容易、節省人力的方法。以使繁殖場輕易達到量產的目標,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利用廢棄的蛇管捆綁成產卵室(人工產卵巢),使親魚不易受干擾;且蛇管內壁光滑,卵易附著,精液又不易流失,可增加其受精率。將產卵室(照片3,4)取出另行孵化,有充足的氧氣及流動的水流供受精卵使用,可增加孵化率、活存率及提高產卵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