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44屆--民國93年

科技化的浮雕創作

影像處理(image processing)已成為當今熱門的話題,過去由於設備價格昂貴、處理費時冗長而無法普遍推行,經過科學家的努力研究、不斷地改善,現今已進入了成熟的階段。近年來,隨著微電腦的功能日益增強,價格日漸低廉,使得影像處理已成為各行各業應用工具之一。我們以全新的概念,運用顏色區域來定義浮雕的位置形狀,以寫出影像擷取程式,讓平面照片或圖片做成立體浮雕不再是夢想。先將圖片轉出高度資料庫檔案,再用電腦輔助製造系統將刀具路徑轉換為NC 程式,而將NC 程式輸入電腦數值控制銑床後,就可進行製作。而我們使用影像擷取程式配上CAD/CAM,不僅顛覆了一般人對於浮雕總是使用人力加工的刻版印象外,也為浮雕的製作帶來了嶄新的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工具

利用數學課本第五冊第一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探討出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另類解滕, 並經過金幬加工製作成模型, 成為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工具。

挑戰爺爺的戰鬥陀螺

我們參加學校的活動中,對陀螺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從事了各種不同的實驗。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了不同的操縱變因,會對陀螺的轉動產生影響;也發現了,當陀螺在轉動時,會產生一股力量,使小白球、衛生紙條、煙霧等繞著陀螺運動。

食柑橘屬〈Citrus spp.〉植物的七種鳳蝶之幼蟲形態比較

生物的命名與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不二法門,製作生物分類檢索表更是鑑定生物的重要工具,但一般市面上的圖鑑,其鳳蝶分類以終齡幼蟲或成蝶特徵製程分類檢索表,至於一到四齡鳥糞狀幼蟲之分類檢索表,則曖昧不清,但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臭角顏色、頭部顏色、體表斑紋的分布、體表凸起等幼蟲的形態,均可做唯一~四齡幼蟲分類的根據,而本實驗結果所製作出的七種鳳蝶各齡期幼蟲檢索表,有助於未來研究者作為不見定的參考價值。

桃園市南崁溪河床土壤調查

本研究主要探討桃園市境內的南崁溪河床土壤。首先, 我們從圖書館、網站上尋找有關南崁溪與土壤的資料, 再來沿著南崁溪勘查附近生態環境, 採集河床土壤當樣本來研究, 進一步設計實驗以了解土壤的特性, 比較南崁溪各河段土壤的異同。經過我們調查實驗後發現: 南崁溪溪水大多混濁有臭味, 周圍環境有住家和工廠, 桃園市區南崁溪由南到北, 每一段的河床土壤的特性皆不同, 偏中性的土壤, 植物生長較佳, 保水性較高的土壤, 植物生長較佳。台灣各河川已陸續受到嚴重污染, 河川的污染可能也會讓河床土壤隨之受害。希望能透過對南崁溪河床土壤的研究來提醒大家關注生態環境, 共同保護河川, 愛護大地, 不要再讓人為的破壞威脅到我們生存的土地。

蟑螂的求偶行為與性費洛蒙

為了觀察’蟑螂間的求偶行為及交配過程,我們將下列的步驟列為綱要並開始進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一、蒐集蟑螂的費洛蒙將蛻皮且長翅的蟑螂移到別的箱子中,並強迫處男處女蟑螂分開隔離飼養,使其不能交配保持單身狀態。然後放入飲水、飼料及一些摺成波浪狀或M 型的濾紙或吸水紙(以利牠躲藏和分泌費洛蒙在上面),在10~14 天後取出濾紙作生物檢定實驗,確定是否已經分泌性費洛蒙。二、生物檢定實驗(一) 蟑螂在明暗處對性費洛蒙的反應準備4 組每組2 個大小相同約為10×5cm 的透明箱,且箱底劃一橫線分成2 塊區域,並在每一箱的其中一區放入已集含費洛蒙的濾紙,另一區則放入一隻處男蟑螂。每一組用黑布覆蓋形成暗處,另一箱不變並放在光亮的地方形成明處,並計時觀察處男蟑螂每分鐘越過橫線的次數及特殊行為表現,並紀錄下來並且平均數值,得知明處每分鐘平均越過37 次暗處37.25 次,大致相同因此知道蟑螂在白天和夜晚對性費洛蒙的反應幾乎相同。(二) 蟑螂對性費洛蒙濃度高底有影響準備 4 組,每組2 個大小相同約為10×25cm 的透明箱且箱底劃一橫線分成2 塊區域並在每4 組其中一箱的其中一區放入已集含性費洛蒙且沾蒸餾水稀釋的濾紙,另一區放入一隻處男蟑螂。而另外的4 箱,每箱放入原汁的性費洛蒙,其他步驟和另4 箱相同。再計時和觀察其行為並紀錄這4 組處男蟑螂越過橫線的次數和特殊行為表現,得知原汁濾紙每分鐘平均36 次,已稀釋的濾紙9 次,由此可知費洛蒙的濃度高低影響蟑螂甚遠。三、性費洛蒙誘導之求偶行為將一對處男和處女蟑螂同放在 1 個透明容器,並觀察紀錄其求偶行為和行為表現。

一線生機 「快速逃生窗」

一、突破傳統逃生鐵窗以鎖頭鎖住,造成逃生不易。二、分秒必爭,使用者可輕易打開「快速逃生窗」。三、小偷及幼童無法輕易打開,符合實際需求。四、具有緊急明燈及緩降梯逃生掛鉤,方便夜間或高樓逃生使用。五、實用性高、價格低廉可積極推廣,深具潛力。

秀珍菇趴趴走

五年級上學期,自然老師安排上課的主題是「香菇世界」,上課方法生動活潑又有趣,引起了我對「菇」的好奇,很想深入去了解它。剛好在92年12月中旬在總統府前的廣場辦了一場活動,其中有霧峰農會菇類展示,菇農很熱心地教大家如何在家裡DIY栽培秀珍菇,更引起了我對栽培秀珍菇的興趣。小小的秀珍菇它的成長過程是如何呢?就讓我們做深入的探討研究,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之下,秀珍菇菌絲的生長和秀珍菇的出菇情形,以及了解秀珍菇含有多少水分和了解秀珍菇的菌柄發生偏生或側聲的機率如何?我作了很多實驗後發現,小小的秀珍菇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在適當的水分、溫度、酸鹼性、空氣流通、菌種成熟度、培養基之下,栽培秀珍菇式很容易的,不僅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耐心,等秀珍菇長出來時,會有無比的成就感,還可以摘下來吃,過幾個禮拜後,還會再長新的秀珍菇呢!建議大家也一起來種秀珍菇,也可以拿出來一起討論喔!

防蚊「蓋」厲害?比比才知道!--蓋斑鬥魚在蚊蟲防治應用之研究

學校新建生態園區,其中水生植物盆需要防治蚊蟲滋生。透過學校附近社區水域環境調查,推測魚類有抑制孑孓產生的功效,進一步進行實驗未能證明魚類可以抑制孑孓產生。進行捕食孑孓、消除孑孓實驗,在24 小時的觀察時間內,蓋斑鬥魚可以捕食埃及斑蚊3 齡孑孓429 隻,高過大肚魚57 隻、孔雀魚64 隻。實驗中發現,蓋斑鬥魚在大水域中捕食孑孓數目較小水域少。台灣原生種蓋斑鬥魚的捕食孑孓能力,高過孔雀魚、大肚魚等外國引進物種,生命力強、可以自行繁殖,放養較不會破壞生態,的確是校園防治蚊蟲良好的選擇。

除濕高手

將生活上常用的除濕物質,取固定的質量,進行長達30天的吸水量紀錄,並分三方面進行探討--1常見的除濕物質(單一成分)之分析;2市售除濕劑之分析;3可自製的除濕物質(取含碳酸鈣成分)之分析。由實驗結果了解彼此的差異與優缺點,以便選用合適用途的除濕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