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42屆--民國91年

是誰在搞鬼~小燒包成分的探討

整個實驗是探討市售小燒包中各成份-鐵粉、活性碳和食鹽的作用和原理。實驗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探討小燒包主要成份鐵粉、食鹽以及活性碳在發熱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鐵粉為發熱物質、活性碳為保溫作用、食鹽為催化劑;第二部用是將唯一的金屬物質置換成鋅、鋁、銅粉三種常見的金屬,藉以了解哪種金屬的發熱效果最好,發現鐵粉溫度上升最快。最後考慮經濟因素與發熱效果,了解到鐵粉溫度上升最高且價錢最便宜,所以廠商使用鐵粉當小燒包中主要發熱物質。

環保鬼腳§一個新函數的發現§

壹、 傳統鬼腳的化簡由 n 腳鬼腳的最簡節數必定小於或等於 n(n-1) / 2 節,判定絕大多數的鬼腳圖都應該先化簡再去取對應值。化簡鬼腳的工具有「代換版塊」及「化簡版塊」它們的交互運用可很有效率的將複雜的鬼腳圖化簡,最後再透過「棒狀檢驗」可以判斷是否已化到最簡了。貳、 新型鬼腳的發現與應用(一) 傳統鬼腳是一個一對一的函數,若將某一區塊的短節按照事先設定的方式加上單箭頭,這時可做分組抽籤之類的用途,也就是形成一個多對一的函數,若單箭頭加了太多,也有一套化簡的方式。(二) 上述的單箭頭鬼腳與傳統鬼腳在當鬼腳圖畫好後,對應的結果立即確定,不論遊戲者採用那一腳先走,但這是一個很糟糕的設計,因為下一群要玩鬼腳的人必須重繪一個鬼腳圖,這既浪費時間也浪費紙張。因此我們引進一種「不可追蹤的行走方式」,這能使採用不同的行走次序,即產生不同的對應結果。這也讓下一群玩此遊戲者,只要改變一下行走次序,即可重覆使用該鬼腳圖。(三) 上述單箭頭配上不可追蹤行走方式的鬼腳,並非對任意的行走次序都有不同的對應結果,本文中探討了各種各類的單箭頭陪列方式,如棒狀、V 字型、菱形、剪刀型、金字塔型、鑽石型………等,它們的對應結果種類數各有不同,其中只有「金字塔型」可完全充分的產生不同變化,也就是說行走次序一有更動,對應結果必不一樣。這使「重覆使用」充分發揮。(四) 傳統鬼腳為何會一對一,是一個長久以來存在著的一個謎,很多人有不同的解釋方式,不可追蹤的行走方式巧妙的解開了這個謎。環 保 鬼 腳§一個新函數的發現 §

電磁當道-鼠輩橫行

本研究以一般家庭電器用品、手機等所產生的電磁輻射作探討,全面探究常用家電所產生電磁波強弱散佈情形,並應用實驗檢測結果,對三組小白鼠進行家電以短距離、長時間及手機近距離的電磁輻射作用,以長期觀察小白鼠生長狀況、飲食、體重、迷宮測試覓食記憶反應時間、探索反應次數等之改變,進一步瞭解電磁波對小白鼠產生的影響,並期應用延伸此實驗成果,引起大眾對生活中無形之電磁波的注意及其對生物與自然生態影響的探討,並對電磁波輻射污染融入環境教育教材提供建言。

多面體的缺角和

某日數學課時,老師提到了一些有關多面體之公式,如歐拉定理等,另外亦提出一些有關多面體的角度問題,例如多面體之面角和,因而引起大家的注意,也開啟此次作品的開端。

不要小看我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透過各種實驗來進行不同品牌衛生紙的紙質比較,包括比較紙張的重量、觀察紙張的紋路以及張力大小等等,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哪一個牌子的衛生紙能夠承受較大的拉力。另外,我們還將衛生紙以不同的對折、內捲或外捲的方式,來測試何種方式可以讓衛生紙承受更大外力的拉扯。而在研究結果中,我們發現各個廠牌中,以百吉牌衛生紙的拉力最好,而且由實驗觀察可以發現,從「直的」纖維紋路方向對折四次後,再捲 10 圈,甚至更多圈,都能增加衛生紙的拉力。

濃不濃~光知道

將實驗室現有的器材及日常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自製三種測量儀,以研究溶液濃度:自製光度衰減儀讓光來『讀出』有色溶液的濃度。自製偏光儀讓旋光物質的濃度在光底下『現形』。自製折射儀改進現有裝置,能節省大量的藥品,符合『環保』概念。

三言兩語玄機多

本作品原來要討論數學遊戲:〝〝自1 開始交替做加法和乘法,若做加法則祇能加2 或加3;若做乘法則祇能乘以2 或乘以3,看看能不能算出任何數?〞〞的計算方法。因為計算的規則很雜亂,所以改為研究〝〝由任意數經過交替做減2、減3 或除以2、除以3 最後得到1的方法;因為7 不能算到1 所以7 除外〞〞。最後得到的方法是:若目標數是偶數,則先化為2n×3m×k(k 為奇數,且k 不為3 的倍數),若目標數是奇數,則先化為2n×3m×k-1(k 為奇數,且k 不為3 的倍數)。計算過程中必須先去掉3 的乘方,再去掉2 的乘方,而得到k-2。然後由k-2 再用同樣的方法依次變小,最後得到1;因為7 不能算到1,所以在討論過程中必須想辦法避免出現7。也做成了結論。

我想把顏色變不見

老師教我們製作由紅、橙、黃、綠、藍及紫等比例六種顏色,組成的牛頓盤快速旋轉後會變成白色,但同學們所製作出來的牛頓盤沒有一個可以變成白色。我們想找出原因,由分析同學的牛頓盤開始,依顏色材質、尺寸大小、顏色排列及顏色比例等做實驗,結果發現使牛頓盤變白色要加一靛色,七種顏色等分,但必須要較淡且柔和的紅、橙、黃、綠、藍、靛及紫色組成,或者也可以不等比例的顏色組合,其比例必須以三稜鏡做光譜色散實驗,量算出各顏色所佔的比例,依其比例和顏色製作牛頓盤,快速旋轉後一定會變白色。製作牛頓盤所用的顏料以可調配的廣告顏料和水彩最好的選擇。

小車位大學問

首先,我們上網找尋相關資料以及必備知識。如:汽車規格、阿克曼原理。其次,我們查出一些公用停車格大小及規劃方式,並利用所得資料,適當取值,作為初始值。接著考慮以最小迴轉半徑,一次轉彎,利用 GSP 繪圖程式及計算機求出各種類型停車格所需的最小車道寬。最後,以研究出的相關資料得出停車位規劃圖各種可能的計算式,利用 Visual Basic 6.0 寫出程式得出初步停車位規劃圖。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炫風卡的秘密

在一次班上校外教學到海洋生物博物館,在參觀的出口附近,我們看到一面很大、很有趣的牆,牆上的海豚會隨著我們移動而移動且有動作的變化。這令我們想到和一種餅乾所附贈的「炫風卡」有著類似的現象,當轉動「卡片」時會有圖案和顏色的變化。對於「卡片」圖案變化的秘密我們感到相當好奇,於是興致勃勃跑去找老師討論,並利用六年級上學期所學過的第四單元「簡單的生活工具」中的齒輪,製作一個簡易的燈架來從事一連串有趣的實驗與探討研究,希望能找出圖案變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