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4屆--民國83年

向上爬!─探討無動力之錐體在坡道上如何爬坡

在理化課程第十三章的簡單機械這一單元中,學習到斜而省力的原理,並探討功一能定理。在課堂上,老師就此提出學長曾經研究的主題 ─「登坡的車子」─ 引發起我對這個實驗的研究動機與興趣,於是我在資優班的專題研究報告中,針對「登坡的車子」再行探討 ─ 為何能爬坡?爬坡的條件如何?爬坡的過程中重心偏移及動量變化情形又如何?針對系統而言是否遵循功 ─ 能定理?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並查閱各相關書籍,做下列之理論及實驗的探討。

裸露山坡地的水土保持─用生物和物理方法探討

去年,我們做了「別讓泥土走失了!」有關裸露地水土保持的探討。進一步深感水土保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裸露山坡地,若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自然就不會有泥土走失的情況。

亂點鴛鴦譜─“三角直線牽”公式的推理和研究

下課時,同學們最喜歡玩連直線搶三角形的遊戲了,開始是由小朋友們在白紙上面,隨意的用筆點上幾點,再以長尺每兩點連成一直線,三點則連成一個三角形,看誰連的直線及三角形的數量最多;誰就贏!(但必須遵守遊戲規則,直線和三角形不得交叉或重覆計算。)

現代女媧──岩石圈的模擬

週未團體活動,老師帶我們到校外採集岩石標本,當我們帶著各式各樣石頭回學校比照標本時,發現岩石分為幾大類,不是沈積岩就是變質岩或火成岩,不然就是造岩礦物。我們查閱了些岩石的書籍,發現岩石好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個循環的過程。書上又說:沒有人能看到整個岩石的自然循環,因為一個岩石的製造和分解需要不止千萬年。於是我們向老師提議來模擬岩石的循環,以下是我們整個模擬過程和觀察的結果。

太陽黑子數知多少?

原以為太陽黑子的位置和數量在太陽南北半球會成對稱分布,但發現並非如此,故萌研究太陽南北半球黑子數量變化和其對稱性之念。

一片葉-片情

我住的社區裡,種有好幾種新奇的植物,它們的葉片各自不同,樣子都很特別,而莖幹的形態也非常奇特美妙。喜歡植物的我,每天都要去看看它們,和它們說說話兒,日子久了,我發現到它們像魔術師一樣,在和我玩「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的遊戲。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在老師和爸媽的指導下,我做了長時問的觀察記錄,發現了葉片有趣的「生命之旅」,及所留下的美麗「腳印」。啊!這點點滴滴的收穫,真是讓我開心。

我要活下去─污水危害知多少?

「淡水河」蜿蜓流過台北盆地,其上游與本市居民的飲用水息息相關,中、下游受它影響的生態環境亦極廣泛,居住在台北市,應該對生活周遭的事多加了解,才能更進一步幫助及愛護它!

蝴蝶飛行的探討

在校園中,看到一群群的蝴蝶輕盈飛行再仔細觀察時發現,蝴蝶起落都那麼簡易,不禁感到納悶。於是,對於大自然的飛行員興起了好奇心,與老師討論後,決定對蝴蝶的飛行做進一步的實驗與探討。

向左?向右?何去何從! ─ 中文亂象的探討 ─

1.「專醫台中」是醫什麼? 假日全家大小到大坑爬山看到「專醫台中」四個字,奇怪!到底專醫台中是什麼? 2.中文橫寫沒有一點功夫,還真不好讀呢? 在同一張報紙上有左書右寫,世界上可能祇有我們中國特有的怪象。 3.路標「湖」裡「湖 」 塗? ! 雲林縣四湖鄉有二個有趣的地名「口湖」及「湖口」。惟在中文左書右寫不能統一的狀況下,縱使有道路指標導引,但踫到交叉路時,「湖口」、「口湖」就令人不知該何去何從了。

水中花─睡蓮的觀察與特性研究

每天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都要經過唐奶奶的後院,在她家後院有一個不算小的池塘,池塘裡種滿睡蓮。到了夏天,五顏六色的睡蓮花紛紛在池子裡綻放,我都會先在池邊欣賞好一陣子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有一次,我們自然科學組上分組活動課,老師介紹水生植物的觀察時,老師帶領大家到唐奶奶家去觀察睡蓮。 後來,我們自然科學組的同學,經過徵求老師的同意,決定在本校校舍的一角,開闢為實驗園區,種植睡蓮,利用分組活動和課餘的時間,在實驗園區開始探討這種生長在水池中的植物 ─ 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