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30屆--民國79年

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殼蝸牛─蛞蝓的生態研究

哇!那麼一大堆自稱無殼蝸牛的人,送了一個大蝸牛的雕像要給行政院長,其實啊!那明明是一隻有殼的非洲大蝸牛,還好有小朋友認出來邢是一項錯誤,因為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殼蝸牛,我們的名字叫─蛞蝓,就住在你家附近,很多人卻不認識我們,實在令人傷心。下面是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研究所做的描述,真感謝他們。

含銅廢水純化的研究

每天翻開報紙,我都會心跳好幾百,環境污染的新聞天天都有。不久前有一則令人汗顏的報導一“台灣的牡蠣,世界最綠”,含銅量高達四千四百PPM,翻遍文獻,也沒這麼嚴重的污染。而且業經證實,是來自廢五金處理業的污染,這實在太可怕了。我便想是否有辦法可以減少銅的污染,使我們生產的牡蠣能粒粒如明珠,而非顆顆似翡翠。

石頭密度的探討

在本學期自然科學課程中,我們學習到密度一課,老師指導我們測量一塊不規則形狀膠泥的體積,只要將膠泥放入水中,量水上升的體積就等於膠泥的體積,真方便!這使我們想到石頭的體積也可以這麼量,更引起我們對石頭密度的興趣,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們進行了下列的探討。

節腹線的深入探討

在高中物理第三冊“波動篇”中提到兩圓形波干涉產生節腹線的情形,再加上老師利用投影片生動地示範節腹線位置變換,使我們對節腹線位置改變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想對它作更深入的探討。

台灣地區浮萍之研究

暑假時,信步在植物園觀賞荷花,發現水面上長滿了一大片的浮萍。仔細一看,發現在這一大片的浮萍當中,有的形態並不相似。於是我們提出了下列幾點疑問:一、浮萍到底有幾種。二、台灣具有那些種類的浮萍。三、它們的差異性何在。四、它們具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由於好奇心的趨使,引發我們對浮萍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碰─瞬間撞擊

六年上學期,自然第五單元是討論「四輪車與小山坡」老師指導我們實驗時,我們這組的李東慶發問:「四輪車由小山坡滑下撞擊到方木塊,我們能不能知道它的撞擊力有多大?」 我也問老師:「是不是有什慶方法可以減少撞擊的力量?」 在老師的解說和指導之下,我們一起開始做瞬間撞擊力的研究。

哇!泥土裂開了

暑假時,我到南部外婆家玩,有一天,小舅舅要到菜園去,因為好奇,我就跟了去,很奇怪!隔壁稻田裡的泥土都裂開了。我問舅舅:「是不是沒有灌水呢?」舅舅點點頭。又問:「是不是太陽太熱呢?」他說:「是」但當我又跑到其他的稻田去看,田裡雖然沒有水份怎麼不會裂開呢?我一直問了舅舅很多問題,他很行都回答了,於是我就請王老師指導我們研究這個問題。

輻射計旋轉方向因素之探討

在偶然的機會中,觀察到輻射計轉動的方向與我們預測的方向相反,本以為輻射計上的亮面所受到的推力該大於黑色面,但事實卻相反,因此引起我們對它作更深入探討之興趣。

螳臂擋車的玄思

我們常用「螳臂擋車」這句成語形容一個人不自量力,想用細小如螳臂去阻擋車子,結果只是無濟於事,有一次觀賞電視節目,介紹歐洲某地舉行用乾麵條紮成橋樑吊重的比賽,比賽冠軍者紮製的麵條橋居然可以吊起 10 公斤重物達 10 秒鐘之久,真是不可思議!回想國語課本曾有一則團結就是力量的故事;一支筷子容易折斷,但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斷了。將這個故事和電視的麵條吊重比賽節目對照來看,不禁令人猜疑,究竟筷子是捆成一束,或是紮成橋樑形狀,或是就做成像屋樑般瘦瘦寬寬的形狀,比較能掛載更大的重量呢?假設螳螂手臂長成屋樑一樣的形狀,說不定就能擋住車子的前進呢!於是我們便向老師請教,老師便和我們一起擬定一個物體形狀和載重能力關係的實驗計劃。我們親自動手,用麵條紮成各式各樣,希望經由實驗來體驗物體形狀和載重能力的關係。

撒豆成兵

暑假回鄉下,曾見爺爺買米時,向老板說“多少斤米”,而老板卻不用秤子,拿出一個圓筒形的容器裝滿後,再用趕麵棍將容器口撫平,算一個單位,量出爺爺所需的米量,當時我很好奇,問爺爺“他為何不用秤?這樣量準嗎?”爺爺說“那是量米的斗,一斗大約是 11 台斤,以前的人都是這樣量米的,準得很呢!”我不信,於是開學後向老師請教,為了滿足我的好奇,老師指導我和同學做了以下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