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組別查詢
依參展學科領域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依得獎情形查詢
哇!那麼一大堆自稱無殼蝸牛的人,送了一個大蝸牛的雕像要給行政院長,其實啊!那明明是一隻有殼的非洲大蝸牛,還好有小朋友認出來邢是一項錯誤,因為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殼蝸牛,我們的名字叫─蛞蝓,就住在你家附近,很多人卻不認識我們,實在令人傷心。下面是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研究所做的描述,真感謝他們。
在本學期自然科學課程中,我們學習到密度一課,老師指導我們測量一塊不規則形狀膠泥的體積,只要將膠泥放入水中,量水上升的體積就等於膠泥的體積,真方便!這使我們想到石頭的體積也可以這麼量,更引起我們對石頭密度的興趣,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們進行了下列的探討。
每天翻開報紙,我都會心跳好幾百,環境污染的新聞天天都有。不久前有一則令人汗顏的報導一“台灣的牡蠣,世界最綠”,含銅量高達四千四百PPM,翻遍文獻,也沒這麼嚴重的污染。而且業經證實,是來自廢五金處理業的污染,這實在太可怕了。我便想是否有辦法可以減少銅的污染,使我們生產的牡蠣能粒粒如明珠,而非顆顆似翡翠。
在高中物理第三冊“波動篇”中提到兩圓形波干涉產生節腹線的情形,再加上老師利用投影片生動地示範節腹線位置變換,使我們對節腹線位置改變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想對它作更深入的探討。
我家的早餐是吃稀飯,可是吃久了覺得厭煩。有一天,媽媽煮豆漿給我們喝:她買了黃豆,洗乾淨,浸在水中,第二天早上,黃豆變大了,就利用果汁機把黃豆打碎,再用布過濾,做成豆漿。我們好高與,有豆漿可以喝了,可是真奇怪!當媽媽把豆漿加熱後,豆漿變或白色沈澱,怎麼煮不出豆漿呢?是什麼原因呢?她不知道;到學校就請教老師,老師不相信,就和我們一起再煮豆漿,找出使豆漿沈澱的原因。
暑假時,信步在植物園觀賞荷花,發現水面上長滿了一大片的浮萍。仔細一看,發現在這一大片的浮萍當中,有的形態並不相似。於是我們提出了下列幾點疑問:一、浮萍到底有幾種。二、台灣具有那些種類的浮萍。三、它們的差異性何在。四、它們具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由於好奇心的趨使,引發我們對浮萍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六年上學期,自然第五單元是討論「四輪車與小山坡」老師指導我們實驗時,我們這組的李東慶發問:「四輪車由小山坡滑下撞擊到方木塊,我們能不能知道它的撞擊力有多大?」 我也問老師:「是不是有什慶方法可以減少撞擊的力量?」 在老師的解說和指導之下,我們一起開始做瞬間撞擊力的研究。
暑假時,我到南部外婆家玩,有一天,小舅舅要到菜園去,因為好奇,我就跟了去,很奇怪!隔壁稻田裡的泥土都裂開了。我問舅舅:「是不是沒有灌水呢?」舅舅點點頭。又問:「是不是太陽太熱呢?」他說:「是」但當我又跑到其他的稻田去看,田裡雖然沒有水份怎麼不會裂開呢?我一直問了舅舅很多問題,他很行都回答了,於是我就請王老師指導我們研究這個問題。
自然課,我們完成四輪車的實驗發現:四輪車在小山坡上會向下滑行,坡度為大,速度愈快;愈重,愈難使其停止。這個結果,讓我想起不久前叔叔說的妙聞:「附近的龍井鄉有個山坡,停在山坡上的車子,關熄引擎之後,車子會自動向上爬。」這個傳說與實驗結果恰好相反,於是我好奇地舉行發問,我們就這樣的展開了一個充滿趣昧的實驗研究旅行,跟我們一探究竟吧!
暑假回鄉下,曾見爺爺買米時,向老板說“多少斤米”,而老板卻不用秤子,拿出一個圓筒形的容器裝滿後,再用趕麵棍將容器口撫平,算一個單位,量出爺爺所需的米量,當時我很好奇,問爺爺“他為何不用秤?這樣量準嗎?”爺爺說“那是量米的斗,一斗大約是 11 台斤,以前的人都是這樣量米的,準得很呢!”我不信,於是開學後向老師請教,為了滿足我的好奇,老師指導我和同學做了以下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