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它為什麼會這樣?
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去採集標本,在路邊休息時,看見一批正在興建中的房屋,工人們正在忙碌的工作,於是我們在工地附近找個安全的地方,隨意走走,看見地上有許多斷裂的磚塊和瓦片,有些同學在玩扭斷瓦片的遊戲,有的同學在撿拾奇形怪狀的磚塊,在遊戲、撿拾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就當場問老師: (一)為什麼斷裂的磚塊裡,有的外圍是橘紅色,中間是黑灰色的? (二)為什麼同樣的一堆磚,有的是漂亮的橘紅色,有的是紅紫色,更有的呈現黑褐色? (三)在扭斷瓦片的遊戲中,我們發覺聲音愈脆的瓦片愈不容易被扭斷是什麼原因? (四)為什麼一堆磚裡,總會有少許磚會斷裂或爆開? (五)在斷裂的磚塊裡,我們特別把外圍是橘紅色部分取下扭扭看,發覺它堅硬無比,中實黑灰色部份非常脆弱,是什麼原因? 老師說:「問題很好,一時也不容易回答,你們現在搜集各種磚塊,按照它們的顏色或軟硬帶回學校去,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美勞教室的陶瓷電窯,燒燒看,也許可以發覺到更多問題,也可以得到許多答案,甚至老師帶你們到桃園縣副季挖掘各處不同特性的泥土,做更多泥土和磚塊關係的實驗。」如: (六)泥土和黏土混合,單獨黏土或普通土形成的磚,各有何不同? (七)桃園縣附近各個地區土質燒成的磚有什麼差別? (八)我們如何根據敲擊所發出的聲音,判別磚的軟硬程度? 於是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以下的實驗: (一)不同溫度燒成實驗。 (二)同溫不同厚薄燒成實驗。 (三)磚土放置位置關係實驗。 (四)一般土、混合土、黏土燒成實驗。 (五)不同乾溼黏土燒成實驗。 (六)加熱速度影響實驗。 (七)瓦片之燒成實驗。 (八)根據敲擊聲音,判別軟硬實驗。 (九)桃園縣附近各個地區土質燒成實驗。 (十)桃園縣附近各個地區土質和拉坯土混合燒成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