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27屆--民國76年

角柱出新招

以前上美勞課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做一個勞作品,這個勞作品就是把兩個長方體黏在一起,當我們轉動它的時候,畫面就會產生變化,非常好玩,我們把它取一個名字叫「魔術角柱」。後來,六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數學課本第八單元教到角柱、角錐,我們覺得角柱真是變化多端,如果能夠深入研究的話,一定是非常有趣的。於是,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以下的研究。

觸電知多少

有一天,爸爸在修理抽水馬達時,嗡……轟……一陣一陣,馬達轉動的聲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輕輕地摸了一下馬達。唉呀!我觸電了,好麻呀!原來是馬達漏電了,此時我心中立刻產生了成千上萬的間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正等著我一一的解答。

複底與殘形幾何

沒有摘要

「鋅」姑娘一「泡」而紅

自國中理化課本第一冊第六章「熱和化學變化」的實驗堙A硫酸銅溶液加鋅粉產生了銅,但反應產生的鋼是近似咖啡色,與平日觀念中的「紅銅」大不相同,於是我們便請問老師,是否我們實驗方法或材枓出了問題否則怎會產生咖啡色的銅呢?老師說:「懷疑加假設與求證,便為解惑石。」所以我們幾人便開始以假設與實驗來改進課本上的實驗。

奇數的倍數的識別法

上因數與倍數課時,課本列舉2、3、5、11的倍數的識別法,應用起來非常簡便,許心怡同學問老師說:「其他的整數是否也有簡便的識別法呢?」老師說:「大家一起去發現呀!」因此,我們就利用課餘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 ,進行這個研究。

用雷射光捕捉聲音的振動及研究

(一)在學校學習聲波時,做實驗只能聽見音叉的聲音,而看不見聲音的振動波形,而且在聲波的干涉現象提到:若兩相近頰率振動會出現干涉波的振幅呈週期性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節拍,經老師解說:這些聲音的波形可藉示波器將其轉變為電流訊號展現其波形,還是不懂(因示波器詳細結構我們無怯深入了解)。 (二)試想若能將聲音的振動變成能可看見的光,那不是可以更讓我們容易了解聲波嗎?

雨後天晴─水滴透鏡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有一天下雨後剛出太陽我遠望一片菜園更加青翠茁壯是植物受雨水和陽光的影響嗎?我們都知道植物生長要靠光和水行光合作用,但是有沒有辦法加速它的速度呢?透鏡有些可以聚光能把它拿來利用嗎?和雨後初晴綠意盎然的現象有關嗎?於是我們去請教老師,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驗研究。

從來不收費,隨時都來電

下課時問,張伯彰拿著米達尺在身上摩了又摩,然後把擺在桌上的小東西一個一個吸起來,有些還會蹦蹦跳,玩得很開心;後來發現有些東西卻吸不起來,試了又試,還是吸不起來,用手摸這些東西,反而比跳上來的輕些,也沒有黏性,為什麼吸不上來呢? 班上的同學決定去找陳老師,打破沙鍋問到底。陳老師沒有回答,卻介紹幾本讀物給我們讀,並把發生的疑問加以整理,要我們利用團體活動時大家來研究一番;並開了一張口頭支票,誰找出答案,就帶誰去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

看海洋中的ET─章魚

生物課本下冊中,介紹了軟體動物的分類和幾種具代表性的動物,其中提到章魚的噴射行為,使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堙A我們到石門洞玩,剛好看到一個捕章魚的剛捕到一些小章魚上岸,我們看到章魚的動作相當可愛,就買回來飼養,為了飼養章魚我們就到圖書館查資料,發現章魚有異於一般水生動物的智慧,攝食、游泳等動作也有別於其他動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對章魚非常有興趣,於是對它作了一系列的探討。

走過四重溪

從地科課本裡,我們知道了岩層會產生褶皺,是因岩層受應力作用後產生不均一的應變造成的。而褶皺所造成岩層層理的形狀,通常有開放性的褶皺與封閉性的褶皺。我們經常看到開放性的褶皺,就從沒有看過封閉性的褶皺。 民國73年7月號的科學眼雜誌上,刊登了一張ㄈ字形的偃臥褶皺露頭的照片,據老師說 : 此褶皺位於四重溪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了四重溪,涉水到達露頭,(以下簡稱四重溪露頭),其景觀只能用鬼斧神工形容,當我們爬到露頭中心處,結果發現並非ㄈ字形,而是一個封閉性長橢圓形的褶皺。為何會產生這種褶皺的疑惑湧上心頭,所以請老師指導,作實地的研究與測量,並且回到學校實驗室嘗試以黏土、石膏作模擬,所以我們另找了兩處露頭作勘測,一位於199號公路旁軍營附近(以下簡稱軍營露頭),另一位於石門古戰場紀念碑東邊(以下簡稱石門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