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3屆--民國112年

與蝸同行

在下雨過後,我們總是會在校園看到蝸牛的蹤跡,牠是怎麼前行的?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為了更了解蝸牛的習性,因此設計了本次實驗,我們利用不同環境的通道,透過觀察及分析,希望能更了解蝸牛並應用在菜園上。 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們設置了Y型通道、對稱迷宮通道及不規則迷宮通道,分別在有無黏液、黑暗與光亮、黏液與黑暗、有無坡度、黑暗與坡度等不同環境下,觀察蝸牛會如何選擇。 本次實驗發現蝸牛喜歡在有黏液、黑暗且有坡度的環境爬行,也從混合實驗中發現,與黏液、坡度等環境相比,牠更喜歡黑暗的環境。我們也經由實驗中確定蝸牛會優先選擇黑暗的環境,後續我們也運用在菜園裡,希望能打造友善環境抓捕蝸牛,減少農業損失。

傳熱密碼~追蹤液體中的熱軌跡

我們的實驗運用「酒精溫度計」、「電子液晶溫度計」及能以物體表面所發出的紅外線觀測物體溫 度的「紅外線熱像儀」來觀察、探討,在熱源下方液體溫度到底是如何逐漸升高?經過實驗發現,這看不見、摸不得的「熱」,在容器中不僅僅只用「熱上升、冷下降」的對流作用升高液體的溫度,同時 也能利用傳導、向下對流,甚至輻射等各種方式,在容器中前進傳遞,使液體逐漸變熱;我們藉由溫度計紀錄液體中垂直的、水平的、離熱源不同距離的溫度變化,以及經熱像儀、染劑和不同性質的油水等工具來觀察追蹤液體中的熱軌跡,拼湊出神奇的傳熱密碼。

苧麻微流體檢測陰陽離子及染劑色素濃度

本實驗使用特殊處理過的苧麻線,開發便捷且可判斷濃度的模組。以簡單、方便的量測方法,利用色素及陰陽離子產物在苧麻線上的層析長度與溶液濃度之關係,有效判斷溶液濃度高低。此模組體積小、藥品用量少、成本低廉,用肉眼即可觀察且攜帶方便。本模組可以用於檢測0.01g/L ~ 2g/L的剛果紅色素溶液、0.04g/L~2g/L的亞甲藍色素溶液、0.01g/L~1g/L的鉛離子溶液、0.01g/L ~ 1g/L的硫氰酸鹽溶液。此簡易且低成本的模組可以降低工廠檢測汙水的成本,進而提高其意願去排出符合環保署標準的汙水。

「膠」出奇「雞」─比較不同酸液與萃取溫度對雞爪明膠品質差異之研究

本研究以低價畜產副產物─白肉雞(Broilers)的雞爪為原料,試驗一將其浸泡於不同酸液中進行膨潤,再經熱萃取後形成之凝膠以醋酸組具有最佳之外觀、質地剖析數據、截切值、色澤分析數據及固形物比例,顯示以「雞爪」作為原料時,採用醋酸作為其膨潤劑較其他酸液更為適合。試驗二將膨潤後雞爪以不同溫度進行熱萃取,結果顯示,低溫組(70℃)和高溫組(95℃)均具有良好之質地剖析和色澤分析數據,但高溫組於感官品評時均獲得各項目之最佳喜好度和最高的總接受度。綜上所述,雞爪以醋酸膨潤後再以95℃進行熱萃取可得透明亮白、滑順而富有彈性之凝膠產品,未來再經澄清乾燥處理後可作為食品改良劑或凝膠類點心的原料,實現將低價副產物轉變為黃金的可行性。

洞察號探索-火星非地震訊號分析

洞察號自2018年登陸火星,累積了大量的震動訊號也高頻率採集持續性的天氣資料。本研究以分析非火星內部地震引發的震動訊號為主,找出天氣變化對非地震訊號的影響,或其他可能引發非地震訊號的因素。以Python進行資料分析後顯示無論白天或黑夜,2~7 Hz頻率範圍會出現數個峰值,比對風逐時變化得知除2.4 Hz的訊號外,大多數是地表以上的風引起登陸器或太陽能面板搖晃導致。在季節變化方面,SEIS於火星夏季夜晚記錄到的震動訊號相對白天少,應該是夏季白天受熱對流旺盛使擾動多,導致非地震訊號頻率頻繁。而火星冬季受沙塵影響,夜晚的非地震訊號與白天差不多,甚至超越白天,同樣在2~7 Hz出現數個峰值,但強度不同。

成雙成對

本作品源自澳洲 AMC 2017 考題,原題要求在8X8方格中塗黑色或白色,但在任一2X2的方格中都需符合2黑2白的要求有幾種排法。 我們用黑、白棋排列方法與前一行相關的特性,找出對偶型連接與自身連接策略,求出原始問題的一般化公式。並延伸至立體方塊時在各方向剖面中皆滿足任意2X2X1的方塊皆有2黑2白的排列數公式。 最後討論以正三角形組成的平行四邊形中,任意4個小正三角形組成的「成雙三角形」中也需符合2黑2白的要求。雖然三角形的組成模式與方格不同,但仍然有排列方法與前一行相關的特性,最終將由三角形組成的2列1行與3列1行的平行四邊形分成數個類型,並求出各類型的相互連接關係,進而找出在2列與3列三角形成雙成對排列數的遞迴關係式。

綠色組合巨石之謎

本研究研究場域位於宜蘭縣南澳鄉中央山脈向東延伸濱海的餘脈,故運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建立地質圖、地形圖,再將圖層套疊到GOOGLE平台測量坡地坡度及崩地面積等。 接著以現地調查及空拍機拍攝方式探究研究場域。 調查結果發現:該區屬綠泥石片岩,有石英、黃鐵礦、雲母等礦物,雖未發現變質石灰岩,但本研究推測氣候、岩性、地形等因素,使得變質石灰岩被因溶蝕作用而導致岩屑崩滑,造成有趣的地質現象,如岩屑崩滑、碳酸鈣膠結綠泥石、鈣華現象、方解石外生礦等。 最後,經由實驗設計及操作,希望能描述碳酸鈣膠結綠泥石的經過,解釋其機制,複製其現象。

魔鬼藏在細節中-實時影像隱藏浮水印

本研究旨在透過DCT-SVD演算法,即時對動態影像,嵌入人眼幾乎不可見的浮水印。經過測試,該演算法具有一定的抗攻擊性,可以保障影像受到他人壓縮、裁剪等操作後,能還原嵌入的浮水印資料。 嵌入的浮水印有多種用途。舉例來說,版權方可以在動態影像中,嵌入可辨識被授權者資訊的資料。當被授權者私自將影像給予未授權者,版權方可以透過還原浮水印的方式,追蹤違反授權的被授權者,並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以保障版權方的權益。或者反過來思考,對於監視器畫面之類需要做為證物的影像,當偵測到浮水印遭到破壞時,就代表該影像經過人為修改,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

內分、外分、垂直分,怎麼「分」都好「正」!

1.在正n邊形中作內角k等分角線、外角平分線和原邊上作k'等分垂直線(K,K'>2,K,K'∈ ),這三種直線經各自相交或兩兩搭配後相交得到五種相似正n邊形,其邊長、面積會與原正n邊形間存在規律的關係一般式。 2.承1,內角k等分角線與其外角平分線之交點會連成內外分角正nk邊形,滿足邊數n和k的特定關係式時,才能作出此種正n邊形。 3.原正n邊形的邊或其延長線,恰可平分內外分角正nk邊形和外角邊垂正nk'邊形的邊。 4.內分角正nk邊形、邊垂正nk'邊形和內角邊垂正nk,k'邊形皆會出現五點共圓的情形。 5.承1的五種正n邊形會出現旋轉,其旋轉角度與n、k、k'有關,並有一定的範圍。

面面俱到-利用震源分布建立斷層面

為了降低鑽探所耗費的資源和資金,我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低成本的方式去呈現地底下的世界,發現可透過地震震源迴歸出板塊隱沒帶,萌生出運用地震震源計算斷層平面的方法,因此我們用「2018/02/08吉安地震」、「2022/09/17關山地震」、「2022/09/18池上地震」、「2022/09/18富里地震」、「2022/06/25 光復地震」、「2018/02/06花蓮地震」這六個地震為參考資料,並且使用Python-sklearn中的LinearRegression函數建立線性迴歸模型且使用 fit 函數對模型進行訓練,最後用3D列印的方式呈現出花東縱谷與中央山脈斷層的差異,可發現兩斷層皆為南北走向,花東縱谷斷層的角度為68-54度,且由北到南傾斜角度漸漸趨緩,但皆為東傾,而中央山脈斷層則為西傾,角度皆在60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