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61屆--民國110年

別「碳」氣!讓稻穀「銀」你變「醇」!──奈米光觸媒還原CO2為CH3OH與C2H5OH

本研究將洗淨後的廢棄稻殼,以溫度600℃、時間4小時,鍛燒成SiO2,固定SiO2 1g並加入AgNO3,以Ag作為電子載體,製備Ag/SiO2奈米光觸媒。將定量觸媒加入已通1 小時CO2的NaOH(aq)中,以紫外光照射進行半導體光催化反應。以AgNO3的重量百分濃度為變因,發現重量百分濃度10wt%之光觸媒將CO2轉化為CH3OH及C2H5OH的效果比其他比例之觸媒的效果佳,故對其進行研究與改良。因此,將已合成之10wt%光觸媒分別以時間與溫度為變因,鍛燒為Ag/Ag2O/SiO2奈米光觸媒,分析討論其產生CH3OH和C2H5OH的效果,並與未鍛燒的觸媒進行比較。

Fano型多管陣列裝置對吸音透氣研究及應用

本研究以吸管製作Fano型多管陣列結構裝置並放置於壓克力管中進行研究,利用藍芽喇叭連接手機播放聲頻穿透設計之fano吸管陣列結構,其結構分為幾種,其一為多管陣列平行壓克力管(空氣流道結構),其二為交錯排列陣列之共振結構,量測兩結構間所造成聲波的干涉造成之吸音特性,設計Fano型之多管陣列結構,實驗以收音麥克風連接手機軟體進行聲頻量測,再將實驗數據匯出進行圖表製作與計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組合式最佳fano聲頻結構可使700Hz~1800Hz之聲頻穿透率下降至原來的8%~12%,於1400Hz時可消除至1%以下,並能達到高透氣率,為具有高透氣、高吸音頻寬及低成本之新型超穎聲學材料。

太陽能電磁機

在現今以綠能為主流的時代,而其中就包含了太陽能發電,但因傳統的太陽能發電只能有陽光出現時所產出的熱能才能使其發電,然而在夜晚時因熱能不足而無法運作,儘管所發出的電極為可觀,但相對所產出的電量極為不穩定。相較之下,太陽能發電機在陽光較弱時也可運作。假設將太陽能發電機運用在一般家庭上,只需要家中微弱的光源就能讓太陽能發電機產生電能,如果能充分運用平時家中消耗的光源來提升綠色能源的增加,對能源危機有正面的幫助,雖然其裝置所產出的電量較小,但僅需要微弱的光源即可使其運作,這樣類永動的概念所產出的而外電能,能加以運用會有很多而外的附加價值。

「藻」到「白」頭~綠藻(礁膜)褪白探究

在校訂課程清洗「遛海菜(礁膜)」時,耆老說沾染到露水的礁膜會變白,因這句話展開這次的研究。 我們探討不同來源水、日照、紫外線燈照、溫度、脫水時間等變因,再利用手機光譜儀與ImageJ軟體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浸泡過海水的葉綠素萃取液優於其它來源的水,其餘各來源水的差距不大,所有淡水接觸皆易造成礁膜褪白,並非僅有露水。 二、日照會影響礁膜褪白,紫外線對褪白的影響勝於日照;此外,以碘液檢測澱粉反應亦可是檢測指標。 三、氣溫對於礁膜褪白並無影響。 四、以海水清洗,脫水時間對於礁膜褪白無明顯影響;但以自來水清洗,脫水能明顯改善礁膜褪白。 五、澎湖日常清洗礁膜的方法,以海水清洗時,礁膜較不易褪白,優於自來水。

不離不棄的保麗龍箱-模擬高速行駛下小貨車後斗空氣流動的變化及應用

我們發現了一段離奇的新聞:貨車上的保麗龍箱在快速道路上掉落後,竟反彈回車上,究竟是什麼力量造成的呢?實驗發現,當小貨車行駛時,後端因為形狀而產生卡門渦街,當靠近後斗口中間的渦街把空氣帶入後斗口內,就會造成一個往內的吸力。且隨著速度變快,吸力也逐漸增強(約可增加1.2-2倍)。我們經過不斷測試,發現風洞兩側鑽洞後,會在後斗口除卡門渦街外,另外造成一個上進下出的氣流,所以最後成功的還原出當時比中獎機率還低的新聞畫面。我們也研究這個吸力是否能成為車子前進的助力,經實驗發現,其空氣阻力減少率不論是無門後斗或是另外兩種改良型,都比有門後斗多出20%以上,其中V型後斗門甚至可以接近40%,明顯達到減少汽車油耗的效果。

天搖地動~耐震屋研究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常常會有地震發生,我們自由創作、設計耐震的房子,然後進行一系列有關耐震屋的研究。結果發現: 一、模型屋中樑柱結構:樑柱分段的振動時間>不分段振動時間,房屋樑柱不分段較快停止振動。 二、模型屋中振動時間長短:模型屋Ⅱ>模型屋Ⅲ>模型屋Ⅳ。相同面積下,愈接近正方形的模型屋震動時間較長。 三、模型屋在垂直振動下:不管是幾層屋,樓層越高,振動時間越長。 四、模型屋在水平振動下:四層屋以上,樓層越高,振動時間越長;三層屋以下,樓層越高,振動時間越短。 五、減震效果:X型減震器>滾珠型減震器>阻尼器型減震器。 六、根據研究最佳耐震屋:房屋樑柱不分段、X型減震器、三層屋以下是頂樓;四層屋以上是一樓。

探討豉甲外型對下潛運動的影響

豉甲為棲息於水面的昆蟲,中、後足為扁平槳狀的游泳足,體長約17mm。在水面上快游速度達1.08 m/s,潛游時速度約0.57 m/s;豉甲潛水平均速度約0.83 m/s,下潛僅需41 ms。以Ansys模擬豉甲潛水,發現會在背部隆起與腹側形成壓力差,產生向下的作用力以利其下潛。製作隆起高度比例不同的模型,發現在破水時,1與1.5倍的法向作用力較小,入水後1倍的作用力矩較大,使其更快旋轉向下潛。施力的角度越小,破水時法向作用力也越小,但不影響作用力矩的大小,模型的形狀、運動狀態才是影響作用力矩的主要因素。下潛時蟲體先具一定大小的初速度,有助於下潛,破水時速度越快總作用力越大,但作用力矩正比初速的2.1次方,速度越快使其更快旋轉,令用於下潛的有效分量提升。

投石"計"器 "彈"無虛發

各式各樣的投石器是最原始的武器之一,傳說阿基米德為了防止羅馬入侵,發明了最早的投石器,而唐宋明時代也為戰爭發展出類似的武器。 阿基米德的投石器,至今仍被人們時常提起,而有趣的投石器是許多小孩的夢想玩具,但當時的投石器到底長什麼樣子,已經沒有人知道,據科學家猜測,應是利用重力與槓桿原理的方式所製作,但要怎麼才能做出好的投石器並精準的命中目標呢?讓我們一起探究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原理,動手設計、實驗,創造出最獨特又精準的投石器,一起來找尋「投石器」的特異之處和它的趣味所在吧!

豆在土中戲–土耕豆芽的可行性與方法流程設計

本研究主要探討土耕豆芽的可行性,並研究其種植流程與器材,希望能推廣給民眾在家種出高品質安全豆芽。為了要準確測量,我們使用「自製脆度計」、「自製土壤濕度計」、「流水附著力測量法」、「紅墨水法」、「糖度計」對豆芽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土耕式豆芽不僅脆度、甜度比水耕式高,更可以省去每日換水2次的步驟,只要放著等收成就好。有利於土耕豆芽的條件如下:(1)土壤覆蓋2公分;(2)綠豆浸種1天;(3)土壤的土水比為1:3;(4)不同環境溫度對應不同生長天數;(5)土耕豆芽器內部要透氣;(6)可添加碎蛋殼增加脆度。 最後利用這些條件打造出低成本的「土耕豆芽器」,不僅種出甜又脆的豆芽,也能快速幫豆芽去頭去尾,輕鬆獲得「銀芽」!

塵土飛不飛-土磚對揚塵抑制之效力分析

抑制揚塵是一項重要環境議題,本實驗嘗試利用含不同比例(0%, 3%, 10% w/w)樹葉粉的紅土磚,探討其抑制揚塵之效果。由抑制揚塵實驗得知,三種土磚塊,均展現良好的抑制揚塵效果。三種磚塊的平均密度(g/cm3)依序為:1.78±0.091、1.88±0.081及1.63±0.065,而在流量4 L/min、20分鐘的沖刷試驗中,其沖刷前後平均重量變化比例依序為:-25.30%、-2.79%及-0.64%。由各式土磚分析可知,含10%樹葉粉的紅土磚對雨水沖刷具有相對較好的抗性;此結果在植草試驗中,亦得到進一步驗證,可供後續實務施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