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探究精神獎

咦!誰在花溶失色?

我喜歡吃藍莓、胡蘿蔔與辣椒等不同顏色花青素食物,而且自然課程學到酸鹼指示劑檢測,還有我們找到許多篇文獻顯示藍紫色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所以我們想針對依顏色區分為紅色、黃色與藍紫色花青素進行酸鹼的檢測,深入研究優缺點,針對(1)不同水溫、(2)在酸、中、鹼性水溶液中顏色變化,探討不同顏色花青素溶液辨識酸鹼值之效用,還有(3)添加胡蘿蔔汁、椰子油加胡蘿蔔汁物質,不同顏色花青素酸鹼變化。延伸實驗:研究不同顏色花青素對動物性脂肪溶解的能力,連結日常生活中,食材具有解油膩的功效之探討。最後實驗結果,不同顏色花青素蔬果有其優劣處,我們建議每日健康五蔬果需要不同顏色均衡攝取,才是健康飲食之王道!

我要帶你到處去飛翔—鳥類啄食和榕屬植物種子發芽關係之探討

我們常在榕樹的四周看到掉落許多果實,但很少看到有小榕樹在榕樹四周長出來,卻經常看到校園的牆角、樹縫中長出榕樹苗,因此懷疑是鳥類啄食榕果造成,所以本實驗主要探討『鳥類啄食』在榕屬植物種子發芽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實驗會採集榕屬植物周圍鳥類糞便,收集其中榕屬植物種子種植;再採集成熟榕果,取出其中種子,模擬鳥類消化的過程來處理種子再種植,比較兩者種子發芽情形,探討鳥類消化的過程中,是否有哪個階段會對榕屬植物的種子發芽產生影響。從其中5種有發芽的種子觀察推論,『鳥類啄食』在榕屬植物種子發芽的過程中,主要作用是將種子從果實中分離出來,讓種子可以直接和土壤接觸以利發芽,並隨著鳥類的移動將種子散布到遠處。

坑坑洞洞的秘密-探討隕石坑型態及形成原因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隕石在不同撞擊條件及不同落下地質環境對撞擊坑大小的影響。分成實驗與電腦模擬兩部分:實驗使用自製模擬實驗設備上,使用體積、質量不同的鋼球作為撞擊物,被撞擊物經多次實驗後,採用麵粉上面鋪上粉筆、鹽或細沙;而模擬利用Impact Earth模擬器來模擬隕石進入地球時所產生的隕石坑。利用實驗結果推測月球隕石坑的撞擊角度和產生隕石坑所需的能量,進而推測外星天體上造成隕石坑的隕石大小和撞擊角度。研究結果發現,撞擊物動能愈大的隕石,坑洞大小、震波大小、散射的角度與散射的距離也呈正相關,而被撞物表面材質越軟、厚度越厚,相關坑洞數值也越大,但是,模擬中卻顯示,和地面的夾角愈接近90度的隕石所造成的隕石坑愈大。

「泡」「冰」就位 — 探討冰塊中氣泡變化與水的關係

本研究探討影響冰塊中氣泡變化的因素,探究溫度、時間及水質三項因素,對冰塊顏色、氣泡大小、氣泡位置及氣泡多寡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一、冰入時的水溫越高,冰塊氣泡越少。二、水的結冰時間越久,冰塊氣泡越小。三、經過急速冷凍的水,冰塊皆呈現乳白色,氣泡散布整個冰塊。四、以經過處理過的水為實驗水種,水的TDS值越高,冰塊中氣泡越多。

過橋問題

「過橋遊戲」規則為有n個人要過橋,他們過橋的速度皆不同,每次2人過橋,過橋的2人中秒數較多的人為該次過橋的秒數,過橋時有人要提燈籠,但燈籠只有一個,所以每次過橋後對岸需有1人提燈籠回到橋頭,和剩餘的人過橋至對岸,直到所有人都過橋。 本研究討論出過橋秒數不一時的最簡走法通式,再由結論推算出秒數為等差、等比、階差規則走法公式。

臺灣冬季氣壓、海溫、雨量與PDO指數之相關性研究

本研究使用1910年至2017年的PDO指數、氣壓、海溫、雨量資料,分析北太平洋西部受到太平洋年代際振盪(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的影響。 首先以台灣多處測站的冬季氣壓資料,計算距平值,繪圖觀察其變動週期。結果顯示各處氣壓距平值於近百年間在圖表曲線上出現高峰、低谷的年分大致相同。接著利用冬季氣壓距平值與PDO指數畫出的圖表疊圖比較,發現兩者趨勢高度相似,彼此牽動。再以北太平洋西部的海溫資料距平值繪製圖表,分別與台灣冬季氣壓距平值、PDO指數疊圖,發現氣壓及PDO分別與海溫距平趨勢線的疊圖在週期上位於相反相位,呈負相關。最後,以台灣冬季降雨數據與上述資料比較,結果顯示此研究可用於長期氣候及雨量之預測。

以自製光譜儀進行優養化程度評估之探討

本研究利用優養化評估方法─卡爾森指標,以測量總磷、葉綠素、透明度之值評估校園內四個不同水體的優養化程度,並輔以氨氮及溶氧度(DO)進行判斷,並嘗試使用自製光譜儀對水樣進行吸收度之觀察,未能找出其吸收度與卡爾森指標之顯著關係。

膠體銀對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

本研究嘗試用銀做為兩電極於水中電解形成的膠體銀(Silver Colloid)做為主要研究對象,經實驗發現以500毫升蒸餾水、使用30 V電壓電解2小時產生的膠體銀濃度是最穩定。使用不同濃度的膠體銀探討對植物發芽時產生的黴菌以及後續植物生長的影響。經由實驗後發現,濃度高的銀膠水在浸泡植物種子(花生、玉米)1個小時即可以有效的抑制發芽時期黴菌的生長。

斑斑可考—斑葉植物與環境因子

本研究藉由調控各項環境因子,歸納斑葉植物與環境因子間的交互作用,進而比較不同成因、屬性的斑葉植物應變相同環境因子的策略差異。研究顯示,光限制、非光限制均會讓化學性斑葉植物啟動自體調節,且在相同控制變因項中,葉綠素濃度變化量與斑紋面積比例之增減多成負相關。越高的溫度、光合有效輻射值和灌溉源pH值,以及過多藍光,會使葉綠素濃度的變化量下降;且每日八小時的光照,相對而言是最不利於斑紋成長的光期。我們也比較了面對低光環境時,兩種成因不同的斑葉植物。黃金葛與銀后粗肋草各葉區的葉綠素濃度變化,化學性斑葉──黃金葛在低光環境的葉綠素濃度變化量較正常情況為低;物理性斑葉──粗肋草則完全相反。

陣頭囝仔 曙光再綻

一般社會大眾若是論及「陣頭囝仔」,常常習慣和問題青少年連結,「逞凶鬥狠」、「街頭滋事」、「輟學鬼混」等負面刻板印象一一浮現;然而位居臺中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卻將逐漸被污名化的廟會文化陣頭轉型為專業表演藝術團體,團內的青少年學員不打架、不鬧事,一律被強力推回正規的教育體制就學,並透過技藝學習和嚴格紀律,恪求導正其偏差行為與價值觀。因此,本研究以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十位學員為樣本,運用採訪、觀察和問卷調查等方法,並與彰化縣政府委辦預防中輟發生的國中合作式中途班——晨陽學園及向日葵學園進行對照分析,試圖探究九天的教導模式在迷途青少年身上發揮哪些正向感化的作用,以達到撕下並翻轉「陣頭囝仔=壞囝仔」的貶義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