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6屆--民國105年

水中嬌龍-奈米金水(AuNT water)創新應用

為了瞭解AuNT water對生物生長以及分子擴散速率的影響,本實驗比較分析了奈米金水(Au nanoparticles(NPs)-treated water, AuNT water)及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 DI water)對於綠豆、螺的生長觀察實驗,以及細胞實驗。結果顯示,以AuNT water加養分種植綠豆及養殖螺的組別生長情形較佳,推測AuNT water 可以提高水中養分進入生物體的效率,使其生長情形較好。而在培養HCT15直腸癌細胞的實驗當中,我們以兩種不同水培養細胞,加入癌細胞藥品cisplatin(CDDP)。由數據分析,AuNT water加入藥物比DI water 更能夠抑制細胞生長。在以自製透析儀器探討AuNT water對擴散速率的影響方面,模擬血液透析過程的實驗結果顯示,物質在AuNT water中擴散速率較快。本實驗研究結果可作為AuNT water是否可以作為營養物質、藥物的輔助吸收工具之應用參考,也可在血液透析方面做延伸性的研究。

日光建影-日照與建物陰影遮蔽模型程式設計研究

土地有限,建築物不斷向上發展,如果沒有適當的規劃就興樓建厝,會造成日照分配不均更造成居家安全疑慮及能源使用的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我們想建立一套能準確、快速且能自動描繪建築物間影子遮蔽情形的程式,以達成智慧建築「節能永續」及「便利舒適」的目標。 我們用自製建物模型、方位盤、模擬太陽的平行光源,探討不同情況下建築物間影子相互影響的關係。我們發現建築物的影子會隨地理位置、建築物尺寸而有規律的變化。因此我們利用三角函數精確地找出影子的高度=Hb-∆x*tan(θ)/sin(ϕ)、寬度=Pmax-Pmin。 最後,我們利用Microsoft Excel軟體,建立成一份能夠快速且能視覺化自動描繪建築物影子遮蔽情況的程式-「日照與建物陰影遮蔽模型程式」,希望未來能提供給需要的大眾使用。

寶島鬥魂—台灣扁鍬形蟲的打鬥:環境及體長對打鬥影響之研究

為了生存,有許多動物會進行打鬥以取得各種資源;而各種動物的打鬥方式也各有不同。本研究以台灣扁鍬形蟲(Dorcus titanus sika)為研究對象,我們希望能夠瞭解鍬形蟲在水平與垂直的場地中打鬥是否存在著差異:兩環境中決定勝負的因子是否不同?鍬形蟲的打鬥行為是否因為演化而有策略選擇性?。 研究結果顯示: 1. 在水平與垂直兩個不同環境中打鬥時,無論是影響勝負的因素或打鬥行為皆有不同。 2. 在垂直環境中打鬥,其上下位置會影響勝負,而位置影響有限。結果顯示,在體長差距過大時,無論位置在上或下,大隻扁鍬皆顯著在打鬥中具有優勢。 3. 在垂直環境中打鬥,輸家被掀翻的機率顯著大於輸家自行撤退。 4. 實驗結果支持扁鍬在打鬥時採取自我評估策略。

折折稱奇-方塊規律探討

我們在數學課本中看到一個題目,是有關在階梯上貼磁磚的等差級數問題,因為同學問了一個問題,我們開始討論長方形左上內折的方塊有幾個?之後延伸到左上與右下皆可內折的方塊有幾個,驚人的是結果竟然與卡特蘭數(Catalan number)相同,非常神奇!而後我們開始利用左上與右下皆內折的方塊來進行拼合,竟發現在同一條件下的方塊可以拼成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結果,這樣的神秘連結,讓我們強烈體會到數學帶來的樂趣。

茭白卷

使用茭白筍(學名:Zizania latifolia)葉之農產廢棄物取代木材製做紙漿,採用硫酸鹽法製漿,化學製漿主要方法是把纖維素纖維藉由脫除木質素反應釋出而分散之,而本研究就是探討脫除木質素的反應動力學與反應最適時間之研究。以過量反應物添加法來求出脫除木質素的反應級數,並以不同反應溫度,求得反應活化能,與測定卡巴價來求得最適反應時間,以利了解茭白筍葉紙漿漂白難易及單位時間反應去除木質素之程度。本研究特色於利用造紙業界對卡巴價(Kappa number)之定義取代複雜的木質素定量,同時並以作圖法找出反應級數的合理設定,闡明過量反應物添加法的實作方式,並計算出最適蒸解時間,幫助欲以非木材或茭白筍葉漿之工廠製程改良與反應器設計。

孟氏定理之角元形式及其逆定理在凸多邊形之探討及其應用

此作品是針對孟氏定理比例線段形式之逆定理,角元形式和它的逆定理的探討,嘗試將其推廣到凸 n 邊形。把角元形式推廣到凸 n 邊形,我們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及比例線段形式,解決此問題。為了使研究更完備,探討其逆定理時,意即當滿足比例線段形式或角元形式時,n 點能否共線?但我們發現它未必成立,而且我們也在奧林匹克數學的幾何問題一書中所提到三角形之孟氏逆定理發現它的證明錯誤,我們給了反例,並且加上條件,運用相似形及三角函數的基本性質證明出兩種不同形式之孟氏逆定理。對於本作品,也給了一些應用,如著名幾何問題─斯坦納(Jakob Steiner, 瑞士)定理,運用角元形式之結果給了一種新證法,而且也用比例線段和角元形式來解決幾何競賽題及角度問題。

聖嬰-南方震盪現象對颱風的影響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聖嬰─南方震盪現象(ENSO)對颱風生成數量、風速強度與颱風到達最大風速所需時間的影響。 本研究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的衛星觀測資料,依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觀測的海洋聖嬰指數(ONI)區分成不同ENSO年份,統計1982年~2014年的颱風數量、風速、到達最大風速所需時間,分析颱風的特性。 本研究發現: 1. 反聖嬰年的年平均颱風數量少於正常年與聖嬰年。 2. 聖嬰年的強颱數量較多,反聖嬰年的輕颱數量較多。 3. 颱風達到最大風速所需時間有減少的趨勢。 本研究證實聖嬰─南方震盪現象(ENSO)會對颱風特性有一定的影響,期望能在未來更進一步找出影響颱風到達最大風速所需時間的確切原因。

依「山」傍「水」好空氣?-「氣」捕社區汙染源

本校依半屏山、傍水泥廠,每到了春秋冬季除了紫爆的PM2.5汙染,更是不時聞到刺鼻的臭味。當我們發現水泥廠噴出大量白煙時,本校頂樓的微型氣象站PM2.5數值就會激增,足見所噴白煙含有粒狀汙染物。 從模擬地形季風風向的乾冰實驗,發現無風時水泥廠周圍CO2濃度增加,在不同季節的風向中,東北、西北、北北西風亦會依著半屏山地形將上風水泥煙霧帶到社區周圍及山腳區域。從不同煙囪高度模擬實驗,發現煙囪高度超過山的高度時,CO2濃度明顯降低。 從各地雨水、落塵蒐集檢測結果,發現本社區及下風處區域所測得的pH值均大於本市平均值,足見水泥廠所飄出之鹼性粉塵嚴重影響社區環境。 因此除了希望工廠改善排放設備,也建議增加煙囪高度,降低對鄰近社區的汙染。

興奮吧!海兔 !

我們主要研究眼斑海兔,以建構出一套完整的海兔防禦系統。實驗方向大致上有三: (一)基本防禦機制:藉由刺激牠的各個部位來觀察牠們不同的因應方式。最後我們發現,當我們刺激牠的頭部或尾部,牠會將頭尾縮進外套膜中形成球狀。而當我們刺激其背部,牠會進行縮腮反射,若繼續刺激,牠會噴出紫紅色液體禦敵。 (二)海兔防禦的記憶行為:我們定時刺激海兔的頭部,紀錄海兔將頭完整縮進外套膜內所需的時間。最後發現,隨著刺激的次數增加,海兔將頭縮進外套膜內的時間拉長甚至不再反應,顯示海兔的防禦亦具有記憶效應。 (三)墨腺與蛋白腺的作用:我們將海兔的混合液體滴入美國螯蝦身旁的水中,並觀察牠的活動狀態與食慾狀況。

「重」「花」了喔!--探究花青素對於重金屬環境下的水生植物之抗氧化活性--

本研究探討花青素對於提高水蘊草植株細胞內的抗氧化物質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影響。並以0.1%、0.5%之硫酸銅汙染水蘊草之後,再加入花青素研究是否可協助細胞內的抗氧化物質提高。研究顯示5%的花青素可提高水蘊草植株細胞內的抗氧化物質活性、過氧化氫酶活性,並可讓已受到重金屬汙染的水蘊草內的抗氧化活性增加,提高其生存的機會。實驗結果也同時顯示花青素、重金屬的添加會影響水蘊草細胞內的葉綠體數量、大小與細胞質的流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