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6屆--民國105年

「堤」心吊膽----突堤效應之強弱變因與減緩之方法

臺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對於我們,海外的貿易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於是人們便發展了許多對外的港口和捕撈海洋資源的漁港。而在這一切看似美好之時,嚴重的保育議題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浮現出來。只是人們一直忽略它,直到一發不可收拾之時才重視,時至今日,全台西部的海岸線除了經長期規畫的都有明顯的縮小幅度,尤其突堤效應更為明顯,所以我們注意到了此議題,便想藉由此次實驗,來深入研究有關此議題的問題所在與解決之道。 大致上我們從實驗知道了幾點: 一、只要在岸上有突出之海堤,突堤效應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只能減緩之。 二、突堤在不同大小、角度等等,實驗出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 三、消波塊在對減緩突堤效應並不是完全無效。

小"豆"士化身大"銀"家-天然還原劑大解密

近年來取得奈米粒子的方法主要分為塊材粉碎及原子構築法,但塊材粉碎法大多高耗能而原子構築法中多數方式須使用會造成汙染的化學還原劑,因此本組以較經濟且環保的生物法進行各項研究。各項生物還原方法中我們使用了植物萃取液,在參閱相關文獻中我們得知了一種物質─植酸。植酸是種天然的有機酸,它具有還原力及保護力。而植酸在豆科植物的子葉中有比較大量的存在,因此本組選用易取得的綠豆為素材,用其含植酸的浸泡液來進行各項實驗。

捍「味」戰士~製「罩」保健康

本校地處水泥廠附近,除需面對PM2.5超標的空氣品質外,還有水泥廠排出的刺鼻惡臭。除了蒐證檢舉外,我們也需積極的作為來保護自己。 市售口罩琳瑯滿目,對本校學生來說,透氣性好避免二氧化碳滯留影響學習;在PM2.5紫爆時可有防衛力;在水泥廠排放惡臭時也有阻隔臭味且環保的口罩是我們需要的。 透過自製裝置檢測市售口罩中CO2的漏氣率,捨棄透氣率低的材質;透過自製裝置測量市售口罩對PM2.5的阻擋能力,捨棄對PM2.5的阻擋能力低的材質,並找出合適阻擋PM2.5的熔噴材質﹔並透過聞香實驗,找到可阻隔味道的活性碳及備長炭材質。 運用創意在布口罩上加縫拉鍊,製成可替換式口罩,可以依當日空氣品質替換內層,並於活性碳內層失去功能時替換,既有效果又環保!

食品添加物對P19細胞神經分化之影響

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受到重視,我們想探討食品添加物的影響範圍是否涵蓋神經分化層面。我們以小鼠胚胎幹細胞(P19細胞)作觀察,利用維生素A酸誘導P19細胞分化,用不同濃度的培養液經過多次實驗後建立穩定、生長情形佳的細胞培養平台,並添加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如:糖類、茶及味精。先觀察細胞在不同濃度的食品添加物中的生長情形,找出影響顯著的濃度,進一步操作分化實驗,再利用免疫螢光染色法,觀察分化狀況,了解各添加物對類神經細胞分化的影響。結果顯示代糖、茶、味精能促進分化,而黑糖較無明顯差異。我們由細胞培養的過程,建立食品添加物對類神經細胞分化影響的研究平台,往後可依此模式測試更多環境因子及藥物對細胞分化的影響。

豐功偉『葉』~做一顆最佳『綠能』可充式行動電池之研究

四上的戶外教學,老師帶我們到風力發電園區參觀,以及看了學校的太陽能板工程,我們才知道神奇的風能、太陽光、熱能都能轉成電能。原來,這些都可以發電,那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發電?我們蒐集關於發電的資料,竟發現有種來自植物的葉綠素電池也能發電。由於我們野外也有許多綠色植物,它們享有當地得天獨厚的強烈光能,所以我們也想了解這些綠色植物真的能由光能轉成電能,變成一顆可帶著走的可充式『行動電池』嗎?我們決定親自來嘗試是否能將當地常見的綠色植物製作成一顆電池。

「珠」思泉湧

本研究為更加了解珠鍊噴泉現象,而以塑膠珠鍊、銅製珠鍊進行模擬,其中銅製珠鍊又分為施放高度、杯子深度、珠鍊重量、杯子口徑四大變因作為探討內容。我們推測噴泉現象的產生與珠鍊緊繃程度無關,但可能與不同材質珠子的恢復係數有相關聯。我們由實驗發現珠鍊上升高度與施放高度成正相關、與杯子深度成負相關、與杯子口徑成負相關;噴泉總上升高度與珠子質量成正相關,並得知沒有杯壁銅製珠鍊也可發生噴泉現象。

滑動方塊中的數學

本作品是研究手機平板遊戲WrapSlide的遊戲規則與滑動技巧,針對遊戲的動作,觀察其滑動過程與動作的結果,探討其連續滑動之動作並建立相關的數學公式,定義出旗標方格與軌跡,探討方陣與旗標軌跡的旋轉對稱性,並建構一個數學的估算方法,去計算完成遊戲中各種難度或層次所需的最多滑動次數,並將上述探討之滑動方塊的性質,擴充與應用至無限大之方陣。

即刻救援

筆者將2005亞太數學奧林匹亞(APMO)試題第四題,延伸題幹情境,將「一個在邊界上之起火點」的條件推廣至「任意位置之多個起火點」,並討論單位時間內搶救數大於1、改變棋盤條件及改變火勢蔓延方式等情況的燃燒數,再推廣至空間系統。在每一種情境下,試著找出最佳的搶救方法、歸納最小燃燒數的規律並證明其皆為最佳的策略,而後發現當起火點數(f)為s個,單位時間內搶救數(d)為1時,燃燒總數b=k(n-k)+(n+1)(h+s);d為2時,火勢被三面包圍之燃燒總數為b=k(k+s)+(4s+1-⌈k/2⌉)⌈k/2⌉+(2s-⌈k/2⌉)⌈(k+1)/2-⌈k/2⌉⌉+(s2-s)/2;而其他條件下,最佳搶救方法的燃燒規律、燃燒數皆有相關性。

流水的「傑作」~探討河道中曲流的形成及其影響

本研究藉由學生對大自然中河流的現況感到好奇,透過實驗了解曲流的形成,並探討曲流對河道的影響,提出改善曲流對河道沖刷的方法。 實驗探究發現:河道坡度和寬度、水流量大小、流水沖刷時間及泥沙顆粒大小都會影響曲流的形成。河道坡度、水流量及泥沙顆粒越小或過大時,都不易出現明顯的彎曲水流。也發現寬度越大、坡度適中、水流量適中、泥沙顆粒0.42-1mm或1-2mm、再加上沖刷時間越久,曲流越容易形成。 實驗中發現彎曲度較大的曲流或是曲流位在坡度較大的河道中,曲流對河道沖刷的影響特別大。 最後發現在曲流凹岸設置防護措施,可以明顯減少泥沙被侵蝕的量,也可使水流改變流動的路線,不但能改善曲流彎曲度避免擴大,還能使原本彎曲的河道慢慢變直。

「紫爆」不助我!--環境中細懸浮微粒(PM2.5)的偵測研究

球表面覆蓋範圍約一千公里的大氣,而大氣中的PM2.5(氣膠的一種)在生活中或許不容易讓我們發覺..... 然而卻時時刻刻都漫佈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並成為我們呼吸空氣的一部份,嚴重影響到我們生存的環境及生活品質,甚至讓我們的健康受到威脅,此研究以LASS開源公益的平價Ameba與LinkIt one開發板及G3 與A4感測器所組成的感測裝置進行PM2.5的偵測。研究結果:(一)LASS監測PM2.5濃度的作法適合運用在對地球環境的了解與調查,(二)新北市新店區的PM2.5濃度比彰化縣大城鄉來得低,(三)不同距離馬路位置(遠近、高低)PM2.5的濃度有差異,(四)空氣流動會影響PM2.5的濃度,(五)N95口罩防護PM2.5的效果最好,(六)意識到力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