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51屆--民國100年

光電化學能車~自製電池的探究與應用

高價能源時代來臨。尋求永續、環保、經濟的能源刻不容緩。太陽能乾淨無污染,但遇上陰天或雨天便要罷工。本件作品主要「以水果電池為基礎,尋求安全環保的電解質;普遍、便宜的陰極、陽極材料;以較小的體積自己製作較大電流與較高電壓的環保電池,並加以實際應用於太陽能車上,作為預備電源,使成為全天候不虞電力中斷的光電化學能車」。

「啡」長「菇」得~Very Good

目前台灣咖啡店林立,台灣沒有咖啡渣種菇的相關研究資料,因此想找出以咖啡渣種菇的模式,在家就可種出具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及延緩衰老作用的珊瑚菇。研發珊瑚菇家庭式DIY的模式:調配最適的培養基為麵粉:咖啡渣:水=4:8:3,以玻璃瓶為容器,以壓力鍋蒸煮30分鐘或電鍋連續3天30分鐘滅菌。冷卻後,在自製無菌接種箱內,加入菌絲體,塞入棉花。放在室溫、通風下,菌絲期放置黑暗環境,約15天,瓶內長滿白色菌絲,拔開棉花塞,移到陰暗潮濕角落如:浴室、水槽旁,約6天出菇,菌傘長至指甲大小時便可採收,約可採收5次。用咖啡渣栽培珊瑚菇和菇農常用木屑栽培的珊瑚菇平均產量差異不大,所以用咖啡渣種珊瑚菇是值得推廣的。

飼料加鹽對吳郭魚成長與型質之影響

添加0%、1%、2%、4%食鹽於飼料中,飼養20公克大小之吳郭魚,每水族箱放養10尾,每組三重複,飼養期間超過兩個月,發現總平均增重率1%組(0.93%)、2%組(0.88%)、4%組(0.83%)均優於對照組0%(0.39%);型質指數表(肥滿度) 1%組(3.59%)、2%組(3.50%)、4%組(3.42%)亦遠大於0%對照組(2.64%)故知添加食鹽於飼料,對吳郭魚之成長與肥滿度均有助益,由數據判斷添加1%已有明顯效果。

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本文主要探索平面上任三點不共線的 個點是否存在n條線,使其各恰經過一個點,並交出一正n邊形。另則探究其對偶命題,任兩條不平行,且任三線不共點的n條直線在其所圍成的凸n邊形中是否存在各邊恰有一點,並使其成正n邊形。

察顏觀色有一套,酸鹼『光』看就知道

水溶液在廣用試劑檢驗下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根據顏色變化可判斷水溶液的酸鹼性質及強弱,但有時顏色相近不易比對,色盲或色弱的人甚至無法辨別色系。利用我們實驗出的廣用指示劑與待測溶液的比例檢驗,再配合自行研發的『光電池酸鹼計』,可將不同pH值水溶液所呈現的顏色予以量化,不僅可判別水溶液的色系來『快篩』水溶液的性質,亦可依水溶液顏色的深淺進而判斷其酸鹼性質的強弱。最後我們設計出【pH值-顏色-電流值】對照表,讓我們所設計的『光電池酸鹼計』在使用時更加方便。

退燒—溫室效應之研究探討

本研究主要透過設計模型的模擬實驗進行溫室效應之探討。研究中設計能模擬實驗之模型,並制訂一套測溫實驗方式,以模型內受光照時的升溫情形,以及停止光照後的降溫情形,作為溫室效應之表徵。研究先探討一定空間內,氣體種類及二氧化碳濃度造成的溫室效應;接著比較模型內「地面高度」、「地表材質」及「天氣狀態」下的溫室效應情形;最後探討如何降低模型內的溫室效應。研究發現:1.各氣體的溫室效應表現不同,其中以二氧化碳的影響最大,而且濃度越高,溫室效應越明顯。2.溫室模型內在「地表高」、「石地」與「空氣對流」情形下,受光照後較不易降溫。3. 利用「消耗二氧化碳濃度」及「設計屏障遮蔽紅外線」兩項方式都能有效降低模型內的溫室效應。

冰風暴—液態二氧化碳冰敷包

在發生意外傷害時,冰敷包是緊急處理的利器,但是傷害發生在戶外活動時,往往無法及時取得冰塊進行冰敷治療,我們計算出人體皮膚單位面積的散熱量,並以它為基礎設計出一款新型的冰敷包,這款冰敷包利用液態二氧化碳(LCO2)汽化時產生的吸熱反應來降溫,符合「可攜帶」、「可長久保存」及「隨時可用」的條件,並製作樣品來證明它的實用價值,這對於經常從事戶外活動而又有受傷風險的人,實在是一大保障,在延伸研究中,我們以「液態二氧化碳冰敷包」為基礎,設計「液態二氧化碳冰桶」,使它更具有應用的價值。

三階魔方一筆畫—三階立方體中的漢米頓路徑

市面上有一種黑白三階方塊益智玩具,由黑白相間的方塊以一條繩子串起,透過特定的折法可以堆疊成三階立方,那麼,三階立方中有幾種一筆畫漢米頓路徑?本組透過分析平面方格中的漢米頓路徑,擴充討論三階立方體的漢米頓路徑。在無序狀態下,將旋轉與鏡射路經視為同一路徑,本組依循一定的邏輯分類,求得三階立方漢米頓路徑共1449種,若考慮立方體三視圖為同一路徑,則漢米頓路徑應該只有483種;經隨機抽樣檢驗,483種路徑還原後並沒有完全涵蓋在1449種中,因此三階立方體中的漢米頓路徑至少大於483種。另外,平面化的三階立方,將27個節點間以特定54條路徑相連,將來可以電腦模擬找出答案。

蝸目相看—校園蝸牛探究

本研究是針對校園蝸牛做野外調查,結果發現校園蝸牛共6種,都是右旋蝸牛,以非洲大蝸牛為最大族群。我們發現蝸牛最喜歡有樹葉堆和草地的環境,牠們出現在校園的十三個區域中;經調查的413隻的蝸牛螺層數以3.1~4的螺層最多;而且蝸牛有結膜與沒有結膜的個體數量會因為溫度高低和雨量的多寡而不同。在針對非洲大蝸牛的研究發現,牠們會產白色和黃色的卵,黃色卵孵化率高,白色卵完全不孵化;非洲大蝸牛的的成長速度緩慢,愈大隻的蝸牛結膜速度愈快,反之,愈慢,而且只要不提供水和食物牠們一定會結膜;每一隻非洲大蝸牛的殼色和殼紋都不一樣;牠們利用腹足前進,左右觸角點地次數會決定行進方向;牠們喜歡黃色,排泄物和所吃的食物顏色一模一樣。

黏黏有魚!魚鱗灰取代水泥砂漿試體試驗

「黏黏有”魚”!魚鱗灰取代水泥砂漿試體試驗」是將魚鱗灰取代部分水泥測其對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之影響,進而瞭解魚鱗灰是否可以取代部分水泥,將其廢物利用,並達到綠建築永續之主旨。同時降低建築工程材料成本並提高經濟效益。前期試驗用未燒結之魚鱗粉,但抗壓強度表現不佳,分析後發現魚鱗內含膠原蛋白對水泥強度並無預期之幫助,因此將其燒結成魚鱗灰,成分為無機磷酸鈣鹽類,實驗結果顯示磷酸鈣對其抗壓強度及抗拉強度都有較佳之幫助。若能結合研發中心萃取膠原蛋白後,高純度之魚鱗灰利用於生醫,而回收廢棄之低純度魚鱗灰作為土木建築材料之利用,相信魚鱗灰水泥將為工程材料史上一項創新材料,並賦與魚鱗回收再利用的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