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一名

圓柱積木「新」解

從圓柱積木中取5~11片積木也能堆疊,起初參考陳鼎文和王俞臻(民98)篩選12片積木洞數組合的規則,找到篩選5~11片積木洞數組合的規則;但是積木數或總洞數改變時都要重新篩選,且檢驗積木洞數組合能不能堆疊時需花很多時間試驗積木的形狀。後來發現第k片積木堆疊時置放的木棒數 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從5片積木4根木棒的篩選資料,能以積木數不變而木棒數加1、積木數和木棒數同時加1、積木數加1而木棒數不變等方法陸續推演出5~12片積木堆疊可能的 組合;在Excel中用 的規則和圓柱積木的洞數能篩選掉大部分不可堆疊的 組合。最後用自行設計的堆疊工具可同時完成積木形狀的挑選與積木的排列,改進了以積木洞數規則篩選的缺點。

有關整變數多項式的定理

我們看看一個多項式 f(x)=X2-2x-2。首先以 ... -3,-2,-1,O,1,2,3… 等整數依次代入得一數列:…,13 , 6 , 1,-2 ,-3 ,-2 ,l…一再以此數列中相鄰兩項之差(後減前)得一新數列:… -7,-5,-3,-1,1,3 ……。到這,我們可看出此新數列成一等差數列,且公差為 2 。(見下表)經多次試驗別的多項式均有※之結果。因此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對於∀f(x)εR(x),領導係數= an deg( f(x) ) = n,( n ε N ) ,其第 n 數列必成等差數列嗎?若是,其公差必等於an(n!)嗎?

缺磷土壤施磷、鈣及稻 液肥後,土壤中固氮菌與固磷菌的變化

耕土之肥沃度及作物生產量與土壤微生物實有不可分割的關係(Sadasivan 1970) (7) , Waksman ( 1922 )曾經主張以土壤微生物的數量來衡量土壤的肥沃力(8)。但至 n 前為止,微生物在土壤之生態及生理以及與高等作物營養供需的關係均缺乏了解,所以一般概念均認為由於微生物的表而積遠大於高等植物根部的表面積,故加入土壤中之肥料瞬間即被微生物使用殆盡,造成高等植物可用之營養素 (Available nutrients) 缺乏,而忽略了微生物乃是高等植物營養之儲藏及供應的來源(尤其固氮菌與固磷菌對於土壤中無氮磷循環與堆持,佔有極重要的角色,而對於土壤肥力的保持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其益於植物之一面也。

用杯筊占卜可靠嗎?

我們住的地方附近寺廟共有十五處之多,每天經過那裹總看到廟宇香火繚繞,善男信女又是燒香膜拜,又是口中念念有詞彎腰「卜杯」。記得台灣省主席謝東閔先生曾經要我們破除迷信,雖然我們也看過「迷信害人知多少」這本書,但是,目前多數人還是執迷不悟,每遇到家裹大小事總愛在神的面前「卜杯」禱告以求神的指示,然後按照所謂神的旨意去做,有的人做事順利,他說是神很靈杯很準,做得不順利,還自圓其說的為神辯解說是自己不小心啦!或劫數作祟運氣不佳啦!一點都不敢埋怨神的不是,「到底用杯箋占卜可靠嗎?」大家都有興趣想追求它的究竟,請教老師,老師要我們做調查實驗研究,於是我們幾個人利用春節期間相約到附近寺廟去參觀,想得到一個比較滿意而合乎科學的結論。

澎湖文石之分佈分類調查研究

澎湖出產文石由來巳久,據文獻記載:清乾隆元年,通判周于仁所著之澎湖志略,有文石一文“又乾隆三十五年,通判胡建偉所著之澎湖記略,土產記云:「文石,產於外塹、小池角二處,石外有璞,剖璞始出,石有五色,錯而成文,以黃者為上。士人以有眼者為貴 …… 」(註一)此文可能為最早記載文石之分佈與種類者。澎湖群島以 64 個鳥嶼構成,但除花嶼外,各島嶼之地質大致相同,都以玄武岩流及堆積岩層之互層構成,玄武岩流有 8~9層之多。根據林朝棨教授之報告,在下部多孔質玄武岩流與上部多孔質玄武岩流之杏仁狀組織中都產有文石。(註二)作者調查有開採記錄之文石礦及有可能出產文石之其他地區,文石之分佈似乎更廣。除多孔質玄武岩層外,緻密玄武岩層亦產文石。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多孔質玄武岩中都產文石,緻密玄武岩亦然”澎湖出產文石地區,有澎湖島、白沙島、漁翁島、小門嶼、八罩島(望安島)及附近 5個岩礁或島嶼.將軍島及東吉島。肆以調查包括上述島嶼外,還包括吉貝島、目斗嶼、姑婆嶼、東嶼坪嶼及大嶼(七美鳥)。玆將各島嶼產地、岩性及文石特徵分述如下。

植物在葉、莖、根的教學研究

初到台北市教學,學校位於大安區,栽植的植物數量不多,種類又嫌少,造成自然科學教學上的困擾。自然課程很重視植物的形態和特徵,尤其是餐養器官,其次隨高度不同,而栽植的植物各異,彼此間互相的比較,占的比例也不少;再者更專門討論水生植物、森林植物以及各類菜蔬水果,這些在學校裹能夠提供的植物資料,實在不夠,而保存的植物臘葉標本,也都已經發霉、變色。因此,我們想在學校建立一個有系統的植物根、莖、葉的教學資料,方便人家教學,滅少受到環境的限制。

正方體展開圖的探討

今年( 88 年)春假,閒來無聊,順手翻出四下(第八冊)的數學,回想當時在學習第七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中;有一種「下列各展開圖中,何者可折回正方體?」的題目;面對這一種題目,老師總是要我們實際操作後,再圈選出來正確的答案。如此一來每一次做一題題目總是會花費了我不少的時間,因此我才想找出更好更快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個問題。為了找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我找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展開了以下一連串的研究,並且隨時請教爸媽和老師。

輻射氧化一把罩

抗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一株具有高度抗游離輻射的細菌,由資料收集中發現對D. radiodurans的研究多著墨在基因探索、酵素的鑑別或其生理研究,此外,對其抗輻射能力之研究也頗多,但在D. radiodurans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就顯少許多。因此本研究嘗試將D. radiodurans抗紫外線與抗氧化力結合並以開發「生物性抗氧化與防紫外線能力之雙效美白產品」為目標來設計一連串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不同的碳源能誘發抗輻射奇異球菌對抗不同強度的紫外線破壞,其中Glycerol與Galactose能使D. radiodurans抵抗60分鐘以上的紫外線(3.3mW/cm2);在Fructose與Glucose的培養下能產生較佳的抗氧化能力,其能力相當於Trolox之65 mM和60 mM。防曬係數測定方面,去除化學成份並添加D. radiodurans,以Galactose的防曬係數較對照組增加了115%;其次為Fructose,比對照組的效能增加103%。

以自製稜鏡探討溶液的吸收光譜

在高中化學上冊中,有一可見光譜的圖片,期為白光通過三稜鏡發生色散而成的。我不禁想到:若稜鏡改用三片薄玻璃,內裝不同溶液,不知其光譜是否有所改變,乃印啓我們探討溶液濃度、顏色、酸鹼度、及溫度四項便因對光譜的色散折射角及吸收色光的影響。

以柔克剛---當牛奶糖撞上椰子

在網路影片看到軟軟的牛奶糖竟然能刺破硬硬的椰子殼,剛開始我們有點懷疑,經過實際測試後,發現牛奶糖真的能刺入椰子殼,網路影片不是造假,哇,果真以柔克剛。我們的研究中,先設計實驗平台以及實驗方法,實驗中發現不同的撞擊力量、牛奶糖不同頂角角度、不同頂角尖銳程度、牛奶糖與硬物不同的接觸點數、不同角錐形狀,都會影響牛奶糖刺入硬物的深淺。牛奶糖要刺入椰子殼內,頂角角度不能太大,60度的頂角只能撞凹椰子綠色外果皮,我們算出牛奶糖四角錐的頂角30度達到秒速5.4公尺(時速約19.4公里),或頂角45度達到秒速6.6公尺(時速約23.8公里)都能刺破椰子殼的內果皮硬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