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三名

別太囂「蟑」!

家裡蟑螂不斷造成災害,因此想認識牠並除掉牠。牠是棕帶蟑螂,因為小型,很多人還以為是德國蟑螂。經我們調查,現在已是全島分佈且越來越多了。我們發現:牠常往上爬,且爪及爪間盤是美洲蟑螂的5倍及50倍。牠喜歡在溫暖隱蔽性佳的地點築巢,特別是如印表機這樣的塑膠機殼內,這是牠會造成機器短路的原因。想要用系統家具避免牠入住,需要高規格的1mm以下的縫隙。牠具有食屍性及食糞性,沒水沒食物可以活超過3週以上。除了市面上殺蟑用品,家中有四種天敵可捕殺棕帶蟑螂。網路上的殺蟑方法對棕帶蟑螂不全然有效。最後我們做出不會掉硼酸粉,高度合適(1.3cm),舊的器具(可能具群聚費洛蒙)使引誘入住的雙面膠硼酸蟑螂小紙盒,其一周致死率為71%。

色彩魔術師~紅色蠟蟬與藍色蠟蟬的秘密

紅翅蠟蟬(Lycorma meliae)與藍翅蠟蟬(Lycorma olivacea)自發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同種的蠟蟬,雖然最近有些人提出可能是同種的看法,但皆未被證實。 經由野外長期調查與網室內累代飼養觀察,發現其成蟲階段,紅翅型會慢慢變成藍翅型,變色的原因翅膜內色素由紅轉藍的正常生理作用,而藍翅表面的白斑是分泌白蠟覆蓋在黑斑上所致。因此證實紅翅蠟蟬與藍翅蠟蟬實為同種但不同時期之個體。 一年發生一代,生活史經卵、若蟲(1?3齡藍黑色 → 4齡橘色)、成蟲(紅翅、夏型 → 藍翅、冬型),不完全變態。卵產在枝頭下表面或是樹幹斜背下表面,以卵越冬,翌年4月若蟲孵化,經四次蛻皮,約6、7月開始羽化成紅翅型, 10月全部變成藍翅型,才會交配、產卵,成蟲壽命長達4?8個月。

殺菌大對決~如何確保食用生魚片的安全

2008年衛生署公佈國內食品中毒通報統計,1-6月已發生133件食品中毒案件,而中毒原因以細菌引起比例最高。由於大部分的細菌可透過煮沸法殺菌,只要注意食物的加熱時間、衛生和正確保存,大部分可以防止食品中毒。相對於吃生魚片,由於沒有經過烹煮過程,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大增。本報告經過抽檢市面上生魚片的生菌數,發現市面上生魚片生菌數含量超過衛生標準的比例偏高。透過實驗和研究,測試各種生活中殺菌物質是否可應用在生魚片殺菌上,並找出不影響生魚片口味而且具殺菌能力的方法。最後建議吃生魚片時,先將魚肉浸泡5%檸檬水加1%食鹽水15秒,再用冷開水沖洗10秒,然後再沾調味料,既可享受美食又能吃得健康。如果當時沒有檸檬,可用可樂代替,也有部份抑菌效果。

太陽能氫氧燃料電池複合發電裝置

一、本研究呈現一套零污染的小型能源發電系統。二、本系統名擬定名為 小型太陽能及燃料電池復合發電系統。三、本系統系使用太陽能電池,得太陽光轉換為電能,經過氫氧產生器產生氫氧後即可直接使用輸入燃料電池產生電力,或輸入儲氫金屬罐儲存及運送至使用燃料電池之地點產生電力。

中古屋改建成綠建築之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如何將中古屋改建成綠建築,以製作縮小1/25和1/30比例的平屋頂之中古屋建築模型,包含:傳統雙拼之中古屋、增建雙層牆、增建通風塔、含雙層牆以及通風塔等。另改變屋頂形式為斜屋頂,經由比較屋頂形式測試其功效。實驗中通風塔採用形式亦是關鍵,故亦單獨測試各種形式之功效及環境變異之差異。實驗方式為利用電子溫度計觀測各層樓在不同時間之溫度。以及觀測不同形式通風塔之溫度,進而找出最佳之改善建築物室內環境舒適度的方式。根據實驗數據顯示,改建為具雙層牆、通風塔和雙層斜屋頂之中古屋較傳統雙拼中古屋之室內溫度下降約4度。通風塔形狀為矩形、厚度越厚、高度越高、斷面積為2×2時最有效果。

液體的重量和浮力的探討

從前學習過「水的浮力」。記得課本上有記載「科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東西放在水裹,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但是,只有比水輕的東西,才會浮上水面。」這段話我們也討論過”鐵船會浮”是因為把它的體積改變得很大,使得它的重量比同體積的水輕,超載的輪船會發生危險,潛水艇要下潛時,就要把海水引入艇內的水櫃裹等間題,感到很有趣。但是對同體積的重量,浮力等關係,自己覺得好像懂又好像不懂,現在學習過「物質」的性質,在實驗中認識一些液體,於是想起對「液體的重量和浮力」的問題,做深入的探討,所以就由我們少年科學研習會的同學,共同做實驗。

硫酸銅溶液濃度的測定

有一天,在上完硫酸銅沈澱的實驗後,老師說:「硫酸銅是一種具有毒性的化學藥品,實驗完如果倒人水溝,會把水中生物都毒死了,流人河川,河川也會被污染,所以實驗完的硫酸銅水溶液,要用容器裝起來,以免造成污染」我當時便問:「回收的硫酸銅水溶液,只能等它慢慢蒸發成固體,才能再使用嗎?」老師回答說:「我們不知道這些倒回來的水溶液,濃度是多少,假如實驗時需要濃度 10 %的溶液,那就沒辦法調成想要的濃度了,除非已知這些回收液體的濃度是多少。」我接著問:「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測量硫酸銅液體的濃度呢? 」老師說:「您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看看。」於是,老師便找我和同學,利用課餘時間,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們一連串的研究活動。

十根火柴棒的數學遊戲

上學期老師要我們帶火柴棒到學校,做10以內的加減演算,並且告訴我們火柴的危險性,要全班小朋友特別小心。正巧一連幾天,外面都下著雨,下課時我們都不能跑到寬闊的操場去做遊戲。一些同學便把火柴盒拿出來當積木玩,或把火柴棒取出排加減的遊戲,越玩越覺得好玩,有意思,我們也都很注意不敢把火柴棒擦出火來。

電池 DIY

本實驗使用日常生活中隨時能找到的硬幣與金屬和一些電解質,希望能做到點亮燈泡的目的。經由先導試驗的電極材料測試選擇後,以銅、鋁作為陰極和陽極,廚房紙巾承載電解質,利用三用電錶測量多種電解質製成電池之電壓與電流。系統化地測量後,找出其中最安全、最具經濟效益的電池組,加以串聯點亮燈泡。一、本實驗發現:(一) 電池電壓的大小隨電極材料而改變;(二) 電池電流量的大小與電極面積、電解質濃度、電解液厚度、電解質種類有關係;(三) 硫酸和鹽水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電解質,其中又以鹽水為最安全與最容易取得的電解質;(四) 電池串聯時,電壓能夠累計;(五) 緊密度影響毛細現象。二、本實驗成功製作出能夠驅動小型電器的電池,並能持久使用。

什麼東西隔音效果最好

去年哥哥參加聯考時,每天都很用功地做功課,他在做功課時,總是把耳機套在頭上,奇怪!哥哥怎麼一邊做功課,一邊聽音樂呢?仔細一看,他的耳機並沒接在錄音機上,哥哥告訴我說:「他並不在聽音樂,掛耳機是為了防止外來的雜音。」他把耳機拿下來,我看到耳機裡面塾了一塊厚厚的泡綿,我說:這泡綿做什麼的?哥哥說:這可以加強隔音的效果,我覺得很好玩,找了很多質地不同,厚度不一樣的東西,剪成橢圓形,分別遮住兩邊耳朵,果然有些束西隔音效果很好,有些東西效果很差,但是沒有辦法很正確的分別效果的好壞,所以我們就作了「什麼東西隔音效果最好」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