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第三名

以自組修飾光學檢測儀器探討甜菜紅的特性及與銅鉛離子的作用

本研究自組光學檢測儀器,探討甜菜紅與銅鉛離子的作用特性,用於評估含甜菜紅蔬果與銅鉛接觸之食品安全,及應用於銅鉛離子檢測的開發。研究中先測試自組儀器的穩定度,尋找不同色光測定甜菜紅靈敏度及適用濃度範圍,以光譜強度的消退探討銅鉛離子與甜菜紅的作用及不同酸鹼值的影響。研究發現銅鉛離子均會消退甜菜紅的光譜強度,因此在銅鉛接觸下,甜菜紅將有食安的疑慮。研究也發現,在pH 10甜菜紅與銅鉛離子具有穩定作用關係,銅離子在濃度4×10-5M以下有線性關係,偵測極限為0.095ppm;鉛離子在濃度2×10-5M 以下有線性關係,偵測極限為0.25 ppm。因此,利用甜菜紅的光譜強度,有潛力開發為銅、鉛離子的檢測方法。

鋁空氣電池

本實驗探討以回收暖暖包、廢棄濾心碳材、鋁箔、鋁罐加上食鹽水製成鋁空氣電池的可行性。第一部分我們比較不同炭材和不同隔離膜種類的組合,發現備長炭和厚紗布的組合測得最大電壓約1伏特;第二部分則以活性碳粒及碳粉、透氣防水布、鋁箔及鋁罐,找出較佳發電效能的組合,發現備長炭添加活性碳粒的組合得到最大電壓約1.13伏特、電流0.2A;第三部分以使用過的暖暖包自製設計四種暖暖包鋁空氣電池,電壓均可達約1伏特。最後利用廢濾心碳材,自製設計五種濾心碳材鋁空氣電池,並經由簡單串聯後電壓可達3伏特、電流接近0.1 A。其中實用性較高的電池有二,一是濾心碳棒浸泡鹽水鋁罐空氣電池組,二是堆疊六層「碳塊-鹽水果凍-鋁片」空氣電池組。

以單鐵源合成磁性氧化鐵之探討

本研究嘗試利用「自製磁吸裝置」來探討傳統合成Fe3O4的條件、並開發以「草酸亞鐵」為前驅物經過氧化氫系統氧化合成Fe3O4的方法,成功控制以單一亞鐵源合成Fe3O4。為了能夠量產Fe3O4,實驗以「窯燒」方式進行,使不同含鐵起始物隔絕氧氣並在高溫下重新排列組合。由於部分鐵源所製出的產物磁性強卻具雜質,因此我們採用虎克定律作為輔助以判別磁性差異。 實驗發現需要適當pH環境與反應速率才能得到磁性的Fe3O4產物。在熱裂解方法中,以「草酸亞鐵」作為前驅物進行600℃、2小時封窯加熱後所製成的Fe3O4雜質少且磁性佳。實驗以銅置換反應及鐵硫氰鹽、普魯氏藍等顯色方法為依據,鑑定起始物在高溫下的磁性產物中不含鐵元素,最後也以科學上具有公信力的XRD證明此結果。

以小見大—從大小礁溪沖積扇群窺視蘭陽平原的演育

蘭陽沖積扇及其平原的演育,一直是地球科學界所注目的焦點。許多的學者或由地質、或由地形、或由地球物理提出他們卓越的論點;本研究嘗試換另一個角度:以沖積扇去推測宜蘭二萬年前至今的平原變遷史;在整個研究中,結合平原內的地質、地球物理及古海平面資料,藉由文獻探討、GIS、多元迴歸與物理原理,去推測它們之間的關聯性。結果修正以往的看法,認為導致宜蘭平原雪山山脈側沖積扇的規模及數目較大的說法,可能是受斷層作用及陡降的基盤面等控制因子影響所致;另外利用多元迴歸分析,預測8000年前至3000年前海岸線的位置與陳文山(2005)推測海岸線位置相當吻合;並提出:宜蘭平原古沖積扇演育大致可分成四個時期的新模型。

草籽糖

「草籽糖」針對植物種子發芽時能轉化澱粉為糖,而在哪種狀況下,澱粉較容易化糖?實驗內容設計在小學生能完成的部分:草籽與澱粉的擇選;芽的部位;澱粉與芽的比例;進而探討環境的影響如溫度;光線;時間等因素,過程不時呈現看不見的、有趣的化學現象,草籽在過程中施了甜蜜的術法,糖在實驗中偷偷的變化著。

一二三犇牛山,山上尋找古海灘-碎屑化石密集層與油氣環境之探討

本研究對象為台南市牛山剖面六重溪層內碎屑化石密集層,透過野外調查與模擬實驗,分析六重溪層上部化石密集層,與下部油氣儲集層關係,並推論牛山地區古今的地理環境。 我們發現這些密集層的化石種類,具有相似的地質現象,因此重建碎屑化石密集層間的關係 ;並採集沙灘現生貝類與觀察碎屑分布,透過破壞實驗與水流實驗,了解貝類被破壞成碎屑 的能量,與碎屑被搬運堆積的過程。 本研究針對岩塊孔隙率測量,提出獨創的浸沒白油法,並與專業儀器測得孔隙率之砂岩比較,證明具備準確性。透過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圖,分析砂岩中孔隙的分布情形;並推測六重溪層下部油氣儲集層,其地層條件與上部碎屑化石密集層類似,為膠結較不緻密的鈣質砂岩地層。

風「颱」走了蓋─在自製風源下,影響容器頂蓋受力情形之探討

颱風過後,學校好多水塔蓋都不翼而飛,我們幾個同學很驚訝,想進一步探討水塔蓋被吹走的物理原理為何?便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探究。首先,尋找出強而穩定的適當風源,最後改良成四小扇前後間距2cm時,因產生類似氣流倍增作用,所以產生較強的風速。實驗發現,愈靠近出風口處的風速愈大,減輕的重量也愈多。 根據伯努利定律,減輕重量是風速差造成壓力差所產生的作用力。蓋子之所以會被吹走,是因為靠近出風口處的風速較大,產生較大的向上作用力,蓋子便先從此處被掀起,一旦蓋子被掀起,風力垂直作用於蓋子的面積就愈大,蓋子就愈容易被吹走。 最後,我們將頂蓋改良成不同的型式,發現邊緣高度為外斜型式的頂蓋,具有很好的避免被強風吹走之效果。

以圖形分層遞降方式探討整數分割方法數

從圖形分層遞降觀點找硬幣排列與方塊堆疊的遞迴關係式,可用流程圖找方法數。 一、將n個硬幣排成k列排法Bk(n) 種,共A(n)種 (一) 找出B1(n)=1, B2(n)=[n-1/2], B3(n) 。 (二) 從圖形解釋Bk(n)=Bk(n-k)+Bk-1(n-k) : (三) Bk(n)拆為k-1列的關係式: Bk(n)=Bk-1(n-k)+Bk-1(n-2k)+…+Bk-1(n-tk) 二、將n個硬幣遞減排成k列排法Qk(n)種,共P(n)種 (一) 找出 Q1(n)=1, Q2(n)=[n/2], Q3(n)。 (二) 從圖形解釋Qk(n)=Qk(n-k)+Qk-1(n-1) : (三) Qk(n)拆為k-1列關係式:Qk(n)=Qk-1(n-1)+Qk-1(n-1-k)+...+Qk-1(n-1-(t-1)k) 三、將n個方塊堆成k柱排法Tk(n)種,共S(n)種 (一) T1(n)=1, T2(n)=[n-1/2] 。 (二) 從圖形解釋Tk(n)=Tk(n-k)+Tk-1(n-k)+Tk-2(n-k)+...+Tk-t+1(n-k),每柱取走1個: 最低柱為大於1層時,剩n-k個堆成k柱,排法Tk(n-k)種 最低柱為1層且有t-1柱,剩n-k個堆成k-t+1柱,排法Tk-t+1(n-k) (三) Tk(n)降為少於k柱關係式 Tk(n)=[Tk-1(n-k)+Tk-2(n-k)+...+Tk-t+1(n-k)]+[Tk-1(n-2k)+Tk-2(n-2k)+...+Tk-t+1(n-2k)]+...+[Tk-1(n-rk)+Tk-2(n-rk)+...+Tk-t+1(n-rk)] (四) 新發現S(n)數列。

「乳」「膠」「膜」法–探討以牛奶膠水製作無痕黏膠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脫脂牛奶加酸製作牛奶膠水黏著劑,並自製黏著力及初始黏度測量裝置測定各不同成分比例及添加物的牛奶膠水黏力,以期製作出具有更高黏力的天然黏著劑。研究發現以6%檸檬酸製作的酪蛋白10克、添加0.4克小蘇打及5克高筋麵粉的牛奶膠水黏著力最高,為了做出容易保存且方便使用的黏膠,我們將含添加物的牛奶膠水烘乾製作成膜,成膜後以添加5克糯米澱粉勾芡液的牛奶膠水黏膠膜片在木頭及牆面上的黏著力最大,可應用於替代無痕掛勾的背膠,其黏著力與市售商品相當、保持力較市售商品為佳,而因牛奶膠水不防水的特性,牛奶膠水黏膠膜片只要滴水後待其軟化溶解便能簡單去除,不易受牆面材質的影響,不僅製做方便、價格低廉,亦對環境十分友善。

大「逆」不道 —— 局部逆境下植物體內傳訊與物質分配機制

植物一葉片受到逆境時,其體內如何將逆境訊號傳遞到其他組織並進行物質分配?此領域過去研究甚少,而品萍特殊的葉狀體相連構造搭配二分盤裝置,很適合處理局部逆境並探討體內傳訊與物質分配機制。研究發現:當母葉遭遇局部逆境時會將健康子葉釋放以減少子葉產生連帶傷害;而子葉遭遇局部逆境時,母葉選擇保留子葉並持續送物質助其生存。深入研究發現,逆境子葉累積的ROS將觸發物質分配,使其向母葉傳送求救訊號,促使母葉內部以Ca2+做訊息傳導後將物質送往子葉助其生存。選擇性斷裂則由母葉內部Ca2+與ROS共同調節觸發,母葉遭遇逆境時, Ca2+為上游觸發母葉節處累積ROS並向子葉傳遞單向斷裂訊號,使子葉節處累積ROS後誘導斷裂,降低母葉對子葉的連帶傷害。